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警告!35起在精神藥物影響下所犯下的校園槍擊和校園暴力事件

http://www.cdnews.com.tw 2015-12-23 15:28:59


 今年十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媒體上痛心表示,美國是全球唯一每隔數月就會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已開發國家。光是今年,美國已經發生了45起大大小小的校園槍擊案,歷年下來累積的校園槍擊和暴力案件更是驚人。 

 
國際公民人權委員會(CCHR)經統計發現,全球至少35起校園槍擊和喋血事件是由正在服用或剛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者犯案,造成79死169傷。在其他的校園槍擊事件,兇手的用藥史則從未公諸於世,無法證明同時也無法否定這些兇手是在藥物的影響下犯案。值得注意的是,此列表僅列出已知使用精神藥物,並且被公開的案件而已。 


 下方列表為已知兇手是在精神科藥物影響下所犯的喋血事件,包含重大槍擊案件及使用刀劍炸彈者。多家官方藥物管理單位,針對這些精神科藥物造成暴力的情況,曾發佈了22項警告。警語包括這些藥物會導致如狂躁、暴力傾向、精神錯亂,甚至殺人意圖的副作用。 



1. 美國佛羅里達州塔拉赫西 (Tallahassee, Florida)—2014年11月20日: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校友,三十一歲的梅 (Myron May)在學校圖書館開火,
在他被警察射殺前造成三人受傷。

槍擊案後,ABC行動新聞 (ABC Action News) 在他的公寓找到只剩半包的處方藥,
抗焦慮藥物鹽酸羥嗪(Hydroxyzine)。此外,梅的朋友指出他持續接受心理醫生的診療,
並服用抗憂鬱的威博雋 (Wellbutrin)和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藥物維潘斯(Vyvanse)。
他也在2014年九月份左右到名為梅西拉溪谷醫院的心理衛生中心(Mesilla Valley Hospital)掛號;此後不久,他的朋友發現他的處方用藥多了抗精神病藥品思樂康(Seroquel)。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文章分享:順其自然,慢慢調整: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

 中時健康網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

活動力強、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反應快速等特質的人,在原始社會較能存活。可放進現代都會的學校教室情境中, 卻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圖片提供:健康365

在英文裡面關於「生病」大致有以下三個表述方式:illness(不適)、disease(疾病)和disorder(失調),三者定義不同但仍有相關連或重疊。一個人可以單純自覺「不適」或「不舒服」,但是找不到感染病原或是器官系統實質病變證據,所以診斷不出他罹患的「疾病」,但他的狀況也許不見容於所處的社會情境,所以仍被當作一種「失調」。相反的,全身上下有多處現代醫學科學數據下「罪證確鑿」的「疾病」,但他泰然自若,沒有任何「不適」。當臨床醫師面臨「到底誰才是病人?」這個議題時,上述的討論無疑是需要更多細心和耐心去考慮的。
現代我們所遇到的各種疾病當中,幾乎99%以上,都可以在中醫古典文獻中找到記載,常常是名稱不同,但描述的症狀雷同。但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是極少數的例外。
正如康乃爾醫學院的理查.費德曼(Richard A. Friedman) 教授2014年底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ADHD的自然治癒」(A Narture Fix for ADHD)所述,在以狩獵與採集為主要營生模式的原始人類社會,這樣「活動力強、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隨時對四周環境刺激給予強烈反應」的人,比較能把自己和家人餵飽,也就是,適應力比較好。但這樣特質的人,被放進現代都會的學校教室情境中,以「專注在一項工作」和「端坐不亂動至少40分鐘」為基本要求時,就顯現出極度的不適應,干擾他人,以及自身的成就感低落。
簡單來說,古時候不把這些孩子當作「異常」,所以古時候不認為這樣的狀況需要治療。然而,以今日的條件而言,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如果僅僅只是讓這些孩子回到「叢林」生活,那麼我們所做的努力是否又太微小,而不足以讓家長和老師的「內疚感」(如果有的話)獲得釋放?
實際在臨床觀察起來,有注意力缺陷或過動特質的孩子,多數會有「精神體力不濟」的現象。也許是一大早,承接著太過晚睡的疲勞,或者是午後,反映出大半天在課堂裡竭心盡力的結果。最直接的觀察,就是在課堂裡頻頻呵欠,然後打瞌睡,然後晃神,然後開始搗亂。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新聞文章分享:自由開講》吃藥救不了精障病患

◎華生太太

前幾天我讀到一則新聞,關於楊玉欣立委為精障病患謀求福利。立委認為精障朋友出院後仍接受規律治療,而且要強化社區照護資源。


筆者的母親從少女時代,就被判定精神異常,她這一生吃了四十幾年的精神科藥物,進出精神病院二十幾次。(資料照,記者鹿俊為攝)
身為一個精障病友的女兒,我其實有話要說。我的母親從少女時代,就被判定精神異常,她這一生吃了四十幾年的精神科藥物,進出精神病院二十幾次,而且還曾經被電擊過很多次。專家們所謂的旋轉門效應,也就是病患反覆出入院,輾轉於各醫療機構的現象,在母親身上,旋轉了二十幾次。母親常動不動就想自殺,而且暴力傷害我父親。我記得三、四歲時,母親有一次甚至帶著我要跳河自殺。我的童年、學生時代就在母親精神不正常的陰影下度過。

然而我知道,母親是個非常好的病人,精神科醫生要她做的她都做,吃該吃的藥,動該動的電擊手術,出院後仍然接受規律治療,而且還跑康復之家。但是,直到我們孩子都長大出去工作了,精神科的治療仍沒有讓母親痊癒。有時我們孩子見母親因為重劑量的藥物,走路都不穩,會趁她較開心的時候,幫她的藥量稍微減少,母親呆滯和跌倒的情況就不會那麼嚴重。但是回去給精神科醫生看的時候,醫生又加重她的藥量。我問醫生為什麼加劑量,醫生的回答是「預防她再發病。」

母親的身體愈來愈差,她才六十初頭,記憶已大幅衰退,有尿失禁,被檢查出來有糖尿病,肝癌!她這一生不抽煙,不喝酒,只乖乖吃醫生開的藥。我對於這四十幾年來的所謂「醫療」結果非常不滿。我上網查,我找人問,我要試一次,幫助媽媽斷那些精神科藥物,看看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


筆者以母親的經驗說明,在戒斷精神科藥物後,停止了走了幾乎一生的旋轉門。(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在有經驗的醫藥人員的幫助下,我們幾個孩子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幫助母親逐漸減藥,到最後完全停藥。母親的記憶開始恢復,頭暈、常跌倒、尿失禁、手會抖的症狀都不見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這一生沒有看過神智這樣清明,情緒這樣穩定的母親。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新聞文章: 楊培安暴瘦13公斤 自爆5月吞安眠藥自殺

 (照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2015年12月09日
歌手楊培安經歷親人相繼去世的重大失落

自曝長期服用憂鬱及燥鬱症處方長達6~7年之久

近日來發現短期記憶缺損」、痛苦記憶卻遺忘不了,

並還有自殺意圖等藥物副作用產生造成身心痛苦狀況

然而研究指出每十萬名服用抗憂鬱劑的人當中,

自殺人數從11人上升達718人,整整高出65倍。

且精神科藥物最嚴重的副作用

可能就是造成暴力行為的高風險,包括自殺在內。

其他精神科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有狂躁精神失常幻覺

人格解體自殺念頭心臟病和猝死,包含藥物成癮

的副作用。

筆者在醫院加護病房工作近20年,

服用巴拉圭藥物中毒自殺成功的患者,


近五成平日皆有服用精神科藥物。

這些民眾在接受精神科「影響心智的藥物」治療前,

有全盤了解及被告知藥物副作用及治療的優缺點嗎?


(註:巴拉圭是ㄧ個毒性極強的除草劑,本來無色無味,

因為常被誤食,後來變成惡臭及加入藍綠色素,

因容易取得,毒性甚強,死亡率高)


精神病學至今從未證實任何心理失調的成因

民眾必須擁有完全的「知情同意權」,


對於醫療方式的優點和風險等資訊有知道的權利


民眾可以知道後再同意選擇要哪種醫療方式


及有權拒絕接受任何有害的治療。


以此保護自身的權利及身心健康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七個方法 減緩過動兒的慌亂生活

【大成報記者何秀菁/南投報導】20151107


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經常面對驚慌與壓力的生活,匆忙、慌亂的過日子,

例如起時沒紀律的行為,導致上學快遲到;吃飯的時候東摸摸西摸摸,

最後又囫圇吞棗的吃下肚;晚上等到家長要簽聯絡簿時,才發現作業還沒寫、

便當盒子還放在書包內…,

南投醫院復健科表示長期的驚慌與壓力會對大腦造成傷害降低學習能力。建議使用圖形或圖表來提醒、規範孩子該做的事,減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問題。


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其本身缺乏內在規範,對於特定的情境中缺乏動機,因此當如果有一系列要做的事件時,則易處於匆匆忙忙、或耽於空想中。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舉出七個方法,可使孩子較容易成功完成生活瑣事。

1.日常生活規律性

每天規律性的從事活動,孩子會很清楚了解甚麼時間該做甚麼事情,才有辦法試著按部就班、規律的完成每天該做事件,進入平靜、穩定的情緒書寫作業、執行生活事件,有朝一日孩子可以學會自己從事日常生活活動。

2.足夠的睡眠時間

小孩必須有足夠9~10小時的睡眠時間,才能使大腦隔天有足夠的能量去應付工作。獲得充分休息的人,專注力自然比較好,所以請讓小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經常在固定時間、地點做某種固定事情可以協助他平穩其心態。

3.多多活動

洪蘭教授曾提到:「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多巴胺是正向的情緒物質,目前醫生給ADHD患者所開的「利他能」(Ritalin)其實就是在增進大腦中的多巴胺。

4.健康的飲食

首先,糖份的攝取要控制,吃進糖分之後胰島素會增加來使得血液中的糖含量下降,常常會降到比之前更低的糖量水平,這樣會讓孩子變得疲倦。同時,腎上腺素會被釋放出來,好讓血糖值保持正常,這會降低衝動控制的能力、提升緊張度,形成專注力障礙。還有,停止加工食品及零食,食物添加物中的連酸鹽、糖分和代糖會影響阻礙專心,讓孩子顯得更躁動。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新聞文章:憂鬱症治療中 嘉基藥師墜樓亡



24歲藥劑師墜樓不治,令人惋惜。翻攝畫面

 
 
 
嘉義市忠孝路一處公寓大樓,今天清晨近7點發生男子墜樓意外,24歲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擔任藥劑師的的王姓男子,今天從租屋處6樓宿舍墜樓,送醫不治,父母從台南趕到悲痛萬分,家屬表示,兒子有憂鬱症,都有按時吃藥,不知為何會輕生。

警方指出,今天清晨6時50分接獲報案,指嘉義市忠孝路某公寓大樓有年輕男子墜樓,消防隊員趕到場時,墜樓男子已失去生命跡象,手腳疑因骨折變形,消防人員仍就近將他送醫,急救至7點56分宣告不治。

警方初步調查,王男在醫院擔任藥劑師工作,現場並未留下遺書;王男醫院長官表示,王男到醫院工作一年多,工作認真,不清楚他為何想不開。  ⋯⋯
新聞來源: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文章轉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的美好禮物,他們是如此獨一無二!




以下是一位媽媽的心聲

20151130  記

我還記得9年前,帶我家老大去醫院看兒童心智科,當時面對孩子在團體社會互動的無助和憂慮。醫生問了我ㄧ連串問題之後,告訴我,我的孩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只有服藥才能真正幫助他改善時,我問醫生:「請問醫生,您是如何檢測出我的孩子是過動兒?」

醫生毫不思索的回答:媽媽,是妳剛才告訴我的。

當下,我真的心中大驚。看著在旁ㄧ直"很專注"玩著看診室擺放的玩具的兒子,我淡淡的問了醫生:那醫生您沒幫他抽血驗尿要怎麼知道孩子吃藥的劑量?改善的狀況,還有身體是否有其他變化?醫生回答:如果媽媽覺得需要,那我馬上安排。於是醫生馬上安排孩子抽血驗尿。

請注意喔!
醫生並不需要幫患者抽血驗尿哦,是"應媽媽的需要"喔!

從醫院回到家,ㄧ直反覆回想跟醫生的對話,就越覺得很怪很不合邏輯。

幸好,孩子ㄧ顆藥也沒吃,養到現在15歲了,我很欣賞孩子有自己的個性想法,有自己想追求的ㄧ片天,那種率性少年的模樣。

把第一個醫生開的利他能帶回家和先生討論後,
孩子的爸給了ㄧ個結論:我不相信活潑好動的孩子是出生來這個世界吃藥的。妳還是再帶孩子多看幾家醫院。

當時的我和先生很無助,也抱著相信能在醫院的醫生裡,
找到解決方法的盼望。於是我陸續安排了幾所醫院帶孩子看診。

在接下來的醫生問診時,醫生問的問題都和第一次的醫生ㄧ樣,但隨著我不再像第一次回答醫生時,對孩子在團體中的表現那麼焦慮和不安。

醫生的診斷結果不ㄧ樣了,
醫生們ㄧ致的診斷結果是,
孩子正常,沒有問題,不需要吃藥。

看過幾位醫生後,我終於明白:醫生判斷孩子是不是過動兒,需不需要吃藥,是依據老師或家長這些孩子的教養者,在醫生問卷問診時,所表達出來對孩子的行為觀感有關。

這些經歷讓我覺醒了:我不能當ㄧ個焦慮煩惱的教養者,
我要提升我能夠教養孩子的能力。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新聞文章:打造真人版美國隊長 IS對士兵使用狂戰士藥劑


match生活網  2015/11/23 18:52

打造真人版美國隊長 IS對士兵使用狂戰士藥劑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隊長」可說是美國漫畫英雄人物中的代表,美國隊長在作品,本是一名瘦弱的士兵,但在利用藥物強化後,被改造成有著超越常人的鋼鐵意志,並擁比一般人要強健數倍體魄的「超級士兵」。而現實世界中,歷史上其實不乏有軍隊真的利用藥物在強化士兵的能力。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最近就傳出讓開始組織內的武裝份子服用藥物,以成為強化人士兵。他們所使用的藥物,據稱是名為Captagon的興奮劑,雖然在多數國家這是一種非法藥物,但卻在中東與北非地區被廣泛使用。

Captagon中文叫作「苯甲錫林」,它可以刺激腦中樞神經,讓使用者達到狂喜的狀態,服用之後,伊斯蘭國聖戰士便像發狂一般沒有後悔恐懼,不用休息作戰數日,而且使用簡單,透過口服便能產生作用。

註:苯甲錫林是ADHD藥物的表弟;中樞神經興奮劑是用來治療ADHD的藥物,
關於中樞神經興奮劑: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文章轉分享:認識利他能的真面目





  • ap_F23_20090708033007334.jpg

    • Nov 06 Fri 2015 20:34
    參考資料來源:美國小兒科學會、MSNBC 新聞、美國過動症協會以及 Briggin 教授

    作者:彩虹媽媽
                                                                                                   
    我 家彩虹從服用利他能, 到有嚴 重行為問題出現改服抗憂鬱藥物;到醫師要給彩虹做肝功能檢查,我才驚覺發現我錯了,因此加入反利他能組織。幸好覺悟的早,改用行為矯正及增加維他命的補 充,現在平均每天彩虹在班上還可以拿到六到七顆星星的獎勵﹙滿分是八顆﹚。我越了解利他能,我就越覺得自己有責任要讓大家認識利他能的真面目。

    利他能,Ritalin,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類似它的藥有大家熟知的古柯鹼、奴佛卡因﹙局部麻醉劑﹚等等。美國國家藥物管制局將利他能和鴉片、古柯鹼、瑪啡等同列在 Schedule II 中,這一分類是針對極端高度容易沉溺、上癮及濫用的藥品。在美國和南美的一些毒品交易中,稱 Ritalin 為維他命 R﹙Vitamin R﹚。

    為什麼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的利他能能讓孩子冷靜下來?
    美國醫學界是在“物極必反”的情況下發現利他能會壓抑過動兒童的自發性行為。

    家長怒吼 反過動藥物大遊行!!




    本報訊:公民人權協會(CCHR)21日在台北信義區舉行「愛他,不藥害他」全民健走大遊行。遊行隊伍來自全台各地,上百幅拒貼過動標籤,尊重孩子本性的大型旗幟,沿信義區的馬路飛揚。誓師隊伍長達一公里長,估計近千人參與遊行。途經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也是國際精神科年會開會地點口,隊伍在門口以英文口號怒吼:Don't drug our kids(禁止藥害兒童)! 

     為關懷全球及台灣兒童精神科藥物氾濫問題,公民人權協會主辦此次遊行活動,開幕由台北市政府顧問周芳如,德國CCHR總裁班騰崔平,日本CCHR執行長小倉謙及台灣的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王聖惠醫師致辭。周芳如指責目前台灣過動兒經常直接訴諸藥物的狀況,這些藥物像毒品一樣,會吞喫孩子健康。崔平強烈抨擊,沒有任何一顆精神科藥物能治好精神和情緒問題。他表示,發明過動症的精神科醫生在2009年承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發明出來的精神疾病。 

     去年(2014)七月,公民人權協會對全台灣五百五十二家國小做抽樣調查,發現由學校轉診去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的學童裡,有82.64%會被開藥,即五個孩子去見醫生,四個孩子會拿到藥包。而在吃了藥的孩童裡,六成以上的孩子有副作用的反應。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統計,民國八十七年全國五歲到九歲的孩子,被診斷為過動的人數只有3274人,到了民國一○二年,全國五歲到九歲被診斷為過動人數已達三萬七千人已上,十五年間的成長人數,是過去的十一倍,比美國還多! 

     過動藥物利他能(甲基芬尼特)在化學結構上似安非他命。2009年1月歐洲醫藥品管理局的人用藥品委員會(CHMP)指出,含有甲基芬尼特成分的藥品包裝資訊一定要聲明,此藥可能導致「沮喪、自殺念頭、敵意、精神病和躁狂」。 

     愈來愈多孩子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且吞下過動症藥物,也有愈來愈多家長發現過動症藥物強烈的副作用,對孩童的成長與健康並無任何幫助。因此公民人權協會,與多個家長團體共同發起此次「愛他,不藥害他」全民健走大遊行活動,趁此次國際精神科年會在台舉辦之際,對目前台灣及全球過動兒患者被嚴重高估的情形,表達憂心並發出呼籲。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讓我們11月21日大手牽小手,參加【愛他,不藥害他】全民健走大遊行!



    您可以為您所愛的下一代,創造安全的未來!

    以下是一位彩虹媽媽,
    在親身經歷孩子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過程和
    她瞭解藥物的真相分享:

    彩虹媽媽分享文的網址:http://goo.gl/xeqhYS

    給有智慧的父母親:知識就是力量!

    讓我們一起 《走出來 》

    11/21 下午1:00 台北市政府前集合。

    參加【愛他,不藥害他】全民健走大遊行!

    全民健走大遊行

    三大訴求:

    1. 拒貼標籤,尊重孩子本性。

    2. 童年不是病,讓教育回歸教育。

    3. 落實告知後同意權,讓我們保障孩子的未來。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文章轉分享:標籤給了,家長、老師、老闆都輕鬆了! 從英國政府發起之「去除精神疾病標籤運動」談起 作者: 張家齊


    2015/11/13
    張家齊


    難怪我兒子班上那同學成績不好又愛講話,聽老師說那孩子好像去過醫院的過動症門診耶!   
    去年公司來的那個新人好像常跟客戶大吵,我看他該不會是人格障礙吧!
    一百年前,醫學的診斷手冊中有59種精神疾病;而今日,醫學上會給診斷的精神疾病已將近300種,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廣。簡單來講,過去一個對念書沒興趣、上課不專心的孩子,現在可能會得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疾病標籤;一個自我期待高、要求完美的工作者,遇到挫折而心情低落時,也許會被認為是憂鬱症的病人。這樣的現象慢慢引起心理學家的關注,因為姑且不論精神疾病究竟應該如何判斷、是否絕對準確的複雜議題,有個嚴重的問題是,精神疾病標籤本身確實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例如導致周遭人們過多恐懼與焦慮,被標籤者受到不必要的歧視、排擠,甚至是使得原本功能尚屬正常的被標籤者,因孤立導致的心理認同歷程,反而真的產生精神疾病。
    有鑑於此,英國政府近期展開一個提倡去除精神疾病標籤化的運動,希望大眾正視這個議題。英國的調查報告顯示,百分之八十七的精神疾病被標籤者(不論是否真的經過全面且詳細的診斷過程)表示這樣的標籤曾在他們生活中產生不良影響,最高比例是在職場上遇到困難,其次則是交友關係上出現阻礙。因此,這個運動目的就在鼓吹每個人開始談論自己的心理與情緒,也關心自己生活周遭他人的心情,更著手協助公司與學校建立相關方案,提升主管和老師對於員工與學生們的精神健康知識與正確態度,企圖打破過去精神疾病標籤帶來的焦慮與負面影響。
    在這次的運動中,英國政府也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透過學校訪視與社群網站的方式對小朋友進行教育,英國國民健康署更建立專門教育小朋友正確精神健康知識的網站,例如教小朋友如何區分心情不好與憂鬱困擾,以及身為孩子如何建立自己的自信與自尊(筆者相信許多一般成人也無法正確回答這些問題啊……),希望讓精神疾病標籤的問題,透過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未來。無獨有偶,香港也有著類似的運動,三年來已經有超過240個中小學單位接受專家校園講座、學生大使培育、或者是家長與老師工作坊等活動,加深香港人民對情緒、精神健康的認識,進而去除精神疾病標籤的不良效應。
    這些國家的努力,讓我們了解到精神疾病標籤議題的重要性。那麼,反觀我們的台灣社會,目前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標籤問題呢?這個問題讓筆者的記憶回到當初在台灣某醫學中心的心理治療室。當時有位個案為三十多歲的家庭主婦,因為憂鬱困擾尋求心理治療。某次個案與我的會談過程中,她的手機響起,經過我的同意後,她開始與先生通話,對話中我發現個案似乎嘗試各種說法,希望避開與先生談及自己正與心理師會談。通話結束後,個案告訴我,這幾個月雖然定時過來諮詢,也覺得自己情緒逐漸好轉,但至今完全不敢讓最親密的人知道自己有憂鬱困擾,正在接受心理治療,深怕先生知道會責罵自己不夠堅強,覺得自己是糟糕的人。個案那樣的焦慮,聽在心理師耳中是心疼的,願意接受心理治療讓自己成長,是多麼有勇氣的表現,但我們的社會,有時卻加諸了更多的壓力在他們的肩膀。
    除了在治療室的經驗,目前報章雜誌針對社會事件的報導,有時確實也令人擔心。近年來不少新聞似乎在一些社會新聞中,常在標題或文章裡針對脫序行為者寫著「疑似精神異常」「恐有精神疾病」的推論句,加深了精神疾病標籤的負面意涵,誤導民眾脫序行為都是來自精神疾病,建立「精神疾病=危險」的不當聯結;讓人印象深刻的又如近年台灣社會沉痛的隨機殺人事件,事件爆發後,偶而也有幾篇採訪精神科醫師的報導,僅以單純醫學精神症狀出發,就大步向前將一個極為複雜的心理、人際、家庭與社會發展問題,標上一張精神疾病的貼紙,為民眾指引「兇手就是精神病患」的路標,最後再以「有問題就要看醫生」做一個過度簡化的結論。筆者最近甚至在一本台灣知名管理雜誌中,看見一篇文章教導主管將不負責任的員工判斷為焦慮症、衝動控制障礙、或是成癮症的精神病病人。我想,在去標籤化的道路上,我們確實還有好長的路要前進。

    營養及情緒 林曉凌醫師 <精神病學: 死亡工業>全球巡迴展在台北!!!! (展覽開放只到11月19日喔!!!)

















    演講主題:營養及情緒
    主講者:林曉凌醫師 

    小編簡要說明:請大家注意最基本的健康,不要吃太精緻的食物,腸道要保持健康,晚上只睡六小時的人,連續一週,神經就會發炎了。薑黃素有保護神經的功能。


    聽眾回饋內容:
    劉小姐:我學到了腦發炎的因素,人體膽固醇不可太少,神經系統會有影響。我以後要注意健康飲食,多蔬果,正常作息,做運動,調適壓力。

    林小姐:講座內容很棒,以後要好好照顧身體,作息要正常,並適當補充維他命。

    蘇小姐:原來胃藥不能隨便吃,要補充維生素,而且在情緒的改善上如果能透過找人聊聊,從身心靈方向著手及靜心,靜坐,或許也是可行的。要有均衡的飲食,正向的信念。

    蔡小姐:原來營養素對情緒有重大影響。以後要補充好油,B群,蔬菜,維它命C,遠離反式脂肪的麵包,蛋糕,速食,零食。很棒的內容,教育我們營養的功能,可以遠離疾病和醫藥。

    鄭小姐:原來營養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我決定要制止精神科。

    找回孩子的翅膀 米米媽媽現身說法 <精神病學: 死亡工業>全球巡迴展在台北!!!! (展覽開放只到11月19日喔!!!)





    找回孩子的翅膀
    小畫家迷路是名注意力失調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簡稱ADD)患者。在單親媽媽米米「不急、不急」的信念下,迷路有更多空間發展喜歡的藝術創作,堪稱是年紀最小的插畫家。米米還說,她採用美式教育讓小孩可以自由發揮,以「迷路」當藝名創作,運用日常所見的時事,kuso成作品。
    米米常常開玩笑說自己是「資深ADHD」。
    米米是”迷路”和”爆走”兩個寶貝的媽,老大”迷路”是多動症ADD兒童,也是台灣年紀最小的圖文創作者,目前在FB社群內已擁有20萬以上粉絲。
    雖不具備任何醫學背景,卻為了瞭解自己的孩子、認識自己的內在,多年來深入研究多動症,靠著三折肱(意指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後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而成良醫的精神,米米認真發現孩子獨特的一面,藉由鼓勵、引導、飲食與運動,拒絕服藥卻走出了一條更健康更快樂的道路。
    「我們不吃藥,我相信藥物是為了救命而發明的,而非為了把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變成泛泛之輩;只要你願意改變看待孩子的角度,願意改變對於多動症的理解,只要你願意花上時間陪伴,你將會發現,這些孩子比人群裡任何一個人都耀眼。」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文章分章:《張國榮並非死於自殺?》


    《張國榮並非死於自殺?》

    回到源頭,生活中的喜努哀樂,
    是直到吃下了醫生開的第一顆藥之後,
    你才真正邁入「憂鬱症」的統計數字。

    從此撲朔迷離,你找不出憂鬱症是在哪裡出沒的妖怪,

    好奇嗎?

    真正讓你找不到的妖怪,其實,

    就是那些進入你大腦中的人工化學藥品。

    最難堪的是,你已經騎虎難下了。

    千。萬。不。可。以。自。己。戒。藥!

    「正如你不會怪責癌症病人為甚麼會患病,
    不會追究他為何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療,
    依然難逃一死一樣。你勸勉抑鬱症病人要打起精神開心點,
    難道他不想?他很可能已經用盡氣力和辦法,依然辦不到,
    也不知道還可以怎樣令自己振作起來。
    這種明知自己有問題卻完全束手無策的恐怖自覺,
    也會令抑鬱症病人倍感絕望。」

    新聞來源: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新聞文章:精神病患者爆增 藥物濫用、成癮問題多


                         精神疾病可能成為本世紀成長幅度最大的慢性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2015/10/20

    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台灣的精神病床從1995年的8794張病床,至2013年,快速增加至20991張病床,在19年間增加了近12200床,成長140%。那麼,一般病床呢?根據資料,在這19年間,僅略為增加了15%,精神科病床幾乎是一般病床的10倍之多!
     

    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到了2030年時,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對經濟、社會、人類造成的影響,以專家指出,精神疾病在這世紀的罹病率可能會超越心血管疾病,但是,由於取代性療法的發展,全球的精神病床,從2005年的1,590,775張病床降至2011年的1,484,684張病床,不僅沒有增加,且略減少了6.7%(106,091張病床)。

    為什麼台灣的精神病床反而呈現「逆勢成長」?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王聖惠醫師表示,不論國內外處理心理衛生問題,皆以藥物療法為主,這些藥物雖然都通過FDA(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有標示其風險,但一天吞下幾萬顆的藥物,卻沒有被告知相關風險。除了化學藥物之外,其實臨床上仍有其他的替代療法可以治療精神問題,精神科藥物的濫用以及它的多種副作用,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大問題。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倒數第20天,<精神病學: 死亡工業>全球巡迴展在台北!!!!


    【11月重要活動預告】

    巡迴全世界30多個國家,數以千計的立法人員、醫師、護理人員、
    人權擁護者、保健專業人士、學生還有一般民眾參觀過這個展覽,
    今年底終於來到台灣 !!!

    精神病學的歷史,可說是由殘忍的手段所組成。
    本展覽面談超過上百位醫師、律師、教育家、倖存者,
    以及針對心理衛生業者、與虐待行為的專家,
    透過罕見的現代和歷史鏡頭,
    讓你我都知道公民就醫的《知情同意權》,透過正確用藥,
    達到一個無毒害的精神醫療世界!

    【警告】本展覽十二歲以下兒童不宜


    倒數 20 天!https://goo.gl/iqDs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