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新聞文章:孩子專注力差 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2015-03-31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小朋友出現注意不集中、過動,可注意睡眠是否有打鼾、呼吸中止症狀,有可能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應及早就醫。吳姓小一男童兩側扁桃腺肥厚,阻塞呼吸道,罹患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晚上睡不好,白天則出現過動狀況,經開刀切除後全迎刃而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清源指出,大人罹睡眠呼吸中止症,晚上睡不好,白天會打瞌睡,但兒童不同,白天常以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症狀表現,根據調查,1%到3%的兒童會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於一個班級就有一名,不可輕忽。
吳童過動、不專心、到處東摸西摸,上課常不守規矩被罰站,老師懷疑他有過動症建議就醫,直到家長發現一直會打鼾的吳童,鼾聲愈來愈大聲,鼾聲突然沒了,竟是暫停呼吸,今年1月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王清源說,吳童睡眠每小時會中斷20幾次,每次超過10秒,呼吸量也只有一半,張口一看兩側扁桃腺異常肥厚,比正常大快2倍,阻塞呼吸道,經開刀切除扁桃腺後大幅改善,呼吸順暢好眠,不再過動,功課也進步了。
王清源說,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白天過動、注意不集中,常被忽略或誤導為過動症,而其大多是扁桃腺因先天肥大,阻塞呼吸道,如果影響生活建議開刀,可安全根除。
兒童神經科主任周宜卿表示,兒童睡眠呼吸中止導致缺氧,不但睡不好,也會減少釋放生長激素,生長發育遲緩、降低智力、可能心律失常,嚴重影響兒童健康。
來源:自由時報
我們可以由上面實例發現,
孩子身體的狀況會引發注意力問題及過動症狀!
以下還有更多參考資料: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德國墜機事件,150人喪命和抗憂鬱劑藥物是否有關呢?
2015-03-30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柏林綜合報導〕
德國廉航「日耳曼之翼」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墜毀,副駕駛魯比茲(Andreas Lubitz)的動機持續引發全球關注。繼專訪魯比茲前女友後,德國《週日畫報(Bild am Sonntag)》二十九日報導,調查人員在魯比茲位於德國西部杜塞道夫(Duesseldorf)的住家發現抗憂鬱藥物,也查出他因視網膜剝離問題就診,但在他的住處並未發現任何藥癮或酗酒狀況,眼疾是否有生理或心理因素,目前仍待釐清。
德國廉航「日耳曼之翼」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墜毀,副駕駛魯比茲(Andreas Lubitz)的動機持續引發全球關注。繼專訪魯比茲前女友後,德國《週日畫報(Bild am Sonntag)》二十九日報導,調查人員在魯比茲位於德國西部杜塞道夫(Duesseldorf)的住家發現抗憂鬱藥物,也查出他因視網膜剝離問題就診,但在他的住處並未發現任何藥癮或酗酒狀況,眼疾是否有生理或心理因素,目前仍待釐清。
副駕駛魯比茲(Andreas Lubitz)。(美聯社資料照)
眼疾可能導致心理壓力
週日畫報還公布這架空中巴士A320客機座艙語音記錄器(黑盒子)墜機前的最後錄音內容,顯示魯比茲一直催促正駕駛去上廁所,離開駕駛艙後卻不得其門而入,在最後的八分鐘怒吼:「打開這該死的門!」報導還說,魯比茲的前女友在空難數週前,已發現懷有他的骨肉。
德國《週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則引述調查人員的話報導,二十七歲的魯比茲「接受好幾位神經科和精神病醫師的治療」,並發現相關藥物。日耳曼之翼母公司漢莎航空公司則說,對此並無所知。調查人員已證實,魯比茲因為視網膜剝離問題擔心自己失明,因而承受極大心理壓力。至於視網膜剝離係肇因於眼睛本身問題,還是壓力等心理因素,目前仍不得而知。⋯⋯
來源:自由時報
關於精神科藥物的真相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新聞文章:德副駕駛寓所 搜出心理病藥物
德國警方從盧比茲家中,搜出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法新社
2015年03月29日01:00
德國《星期世界報》(Welt am Sonntag)報導,警方在廉航「德國之翼」副駕駛盧比茲(Andreas Lubitz)家中,搜出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
《星期世界報》周六引述調查人員稱,警方搜查盧比茲位於杜塞道夫的住所,發現一些「用來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證實他曾接受數名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專家的治療,但尚無證據顯示盧比茲有毒癮或酒癮。警方也搜出了盧比茲寫的字條,上面記載他深受壓力過大之苦,且嚴重憂鬱。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黃炎坤/綜合外電報導)
更多精神科藥物的真相: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文章轉分享:〈校園SNG〉別幫過動兒貼標籤
2015-03-18
文/陳亭
「老師,他是過動兒!」一個小六生對我說的話,而且還當著那位同學的面。那時去小學上課輔,當下我不知如何回應,還來不及說話,就聽到那位同學回說:「不要講。」我想對小六生來說,感覺很沒面子吧!後來我才回一句:「那也不是他願意的。」但這時他們已走掉。
想起我兒子讀幼稚園小班時,姊姊幫我去接小孩,老師跟她說:「他上課很不專心,可能有過動的傾向。」姊姊氣到不行,當下回說:「又沒經過醫生評估,妳怎麼可以說是過動!妳一定還沒有小孩……」整整念那個老師有十幾分鐘。我猜想老師可能在上課時,要求小朋友能專心聽課,但才小班而已,怎麼可能坐得住?
後來再上課輔時,課堂中我盡量讓那位過動兒回答問題,可能是他覺得有被注意到,下課時他跟導師拿了集點冊,很開心地來問我:「今天表現好不好?好的話可以在上面蓋章嗎?」我當然有蓋章,還跟他說:「你表現得很好,都有回答問題喔!」後來才知道那本集點冊,是老師鼓勵他認真上課的方式,雖然我不知道點數可以換什麼,但從那位小朋友的笑容,我知道老師的做法在那位學生身上看到成效了。
來源:自由時報
相關文章
我的經驗/孩子鬧情緒 醫師卻急著開藥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新聞文章:理思必妥造成男性女乳E罩杯 美國嬌生須賠二百五十萬美元
來源:華爾街日報 |
此案在美引起重視。因為這是美國嬌生公司在幾個法律案件於近幾年結案後,第一次讓美國嬌生隱藏男性女乳症風險的訴訟,獲得了審理。該審判也喚起了大眾的記憶,美國嬌生在2013年11月,曾斥資二十二億美元,了結非法推銷理思必妥給兒童和老人的刑事和民事指控。
前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專員大衛 凱斯勒擔任此案的專家證人。他作證說,美國嬌生知道理思必妥的相關風險,但沒有披露這些資料讓大眾知道,服用理思必妥的青少年可能遭受男性女乳症。凱斯勒曾在2012年寫過一份報告,表示美國嬌生的楊森藥廠有違法,因為它幫理思必妥做行銷。
理思必妥受害人奧斯汀的律師,史蒂芬 雪勒說,「這對孩子是嚴重的虐待」。奧斯汀在2002年,當他剛滿七歲時,開始服用此藥,一直持續到2006年。當時,理思必妥並沒有被批准用於兒童。律師表示,美國嬌生對FDA、開處方的醫生和患者家長隱瞞資料。文件顯示,他們知道服藥兒童得到男性女乳症的人數,比起他們承認的比例要高得多。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文章轉分享:我的經驗/孩子鬧情緒 醫師卻急著開藥
日前,看了一篇小學老師的文章分享,提到不少父母被學校要求帶孩子去醫院做過動兒、情緒障礙等評估,甚至有愈來愈多的孩子被診斷是過動兒,也被要求服用藥物以降低活動量,好讓老師及其他同學可以專心上課。我暫且不評論學校的做法正不正確,但這篇文章卻勾起我帶兒子就醫的回憶。
3年前,讀大班的兒子有一陣子情緒起伏極大,一點小狀況沒順他的意思,他就會大發脾氣、或是猛抓手背直到皮膚滲血。當時,我們夫妻認為,一定要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但焦急的我們,實在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猜想也許透過精神科醫師轉介做心理評估,以便瞭解孩子究竟是哪方面的問題?
我們陪兒子到兒童心智科門診與精神科醫師談話後,發現醫師只關心「是誰」要我們帶孩子去的?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這所教學醫院不做心理評估、不安排諮商、更別說團體治療,醫師唯一做的只有開處方,用藥物去「治療」所有症狀,不需進一步瞭解孩子為什麼情緒高漲,也不需要學習控制情緒,反正用藥物去讓孩子沒有情緒反應,似乎問題就解決了。
當下,我們夫妻幾乎是倉皇逃出門診間,並驚訝於醫師竟在短短幾分鐘看診時間就決定開藥物給學齡前的孩子吃,也疑惑家長真的願意就這樣讓孩子吃下是否有副作用的藥。
回家後,我立刻上網搜尋「情緒障礙」的相關討論,發現台北市聯合醫院在各區的門診部,都提供心理諮商服務,由心理師與父母對談,以了解孩子近期的狀況,透過邊談、邊觀察孩子的各種反應及行為,經由與心理師的談話,讓我們有機會自省,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改變影響了孩子。
後來,我們猜想各種可能的「肇事原因」,邊調整與兒子的互動、邊觀察兒子對這些調整的反應如何,最後總算讓兒子度過這段情緒不穩期。
經歷這次事件,我的感想是,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對父母養育方式的反饋,當孩子出現異常行為,家長第一時間可先檢視生活中是不是發生導致孩子適應不良的大改變?如此才能試著找方法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難關。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