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新聞文章:吃藥抗憂鬱?多數藥物可能對青少年弊大於利


】 





本篇評論性研究共分析34個臨床試驗的數據,包含5,260位年齡介於9-18歲的受試者。根據作者所收集到的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數據,在14種抗憂鬱藥物中,對患有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的青少年,具有優於安慰劑(placebo)的功效之藥物只有1種。
作者表示,針對所有憂鬱症的治療選項,
請兒童及成人心理健康專家進行效果及風險的探討
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部分憂鬱症藥物可能帶給青少年或兒童患者副作用,
卻不見得具有比安慰劑更好的療效。
新聞出處:Antidepressants in young people may do more harm than good, warn scientists《The Telegraph》

研究刊登在《The Lancet》的網頁
來源:華人健康網
---------------------------------
〈讀者的重要資訊〉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文章分享:家有過動兒 用藥非唯一方式

文/李茹嵐   更新: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現,美國超過1萬名2至3歲的幼兒在被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後被指示用藥,而這些藥物不適合給4歲以下的幼兒服用。此外CDC的數據也顯示,美國被診斷為多動症的幼兒正逐年增加。

注意力缺陷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通常又被稱為多動症或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失調症狀,常見於兒童,成人身上也會出現。
面對過度使用藥物的情況,有醫學專家提出,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其實可使用其他替代方式,包括接觸綠色自然環境⋯⋯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新聞文章:真的有「聰明藥」?非法使用變毒品!

 
中時健康網

國外坊間流傳一種「聰明藥」,只要吃了聰明藥,就能夠幫助成績突飛猛進、考試名列前茅,這是真的嗎?又什麼是「聰明藥」,真的可以讓人變聰明嗎?當心了,你可能濫用藥物、染毒而不自知!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其實所謂的「聰明藥」,應是一種叫做「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的第三級管制藥品,主要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也就是過動症。派醋甲酯為醫師處方用藥,同時也是第三級毒品,須經由醫師詳細診斷後開立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再由領受人憑身分證簽名領受,若未透過醫療或科學用途而使用,即為非法使用派醋甲酯,違者將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處理。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新聞文章:她親手淹死自己5名孩子 丈夫竟這樣幫她求情

 
/綜合整理


2001年,美國德州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凶殺案,一名女子葉慈(Andrea Yates),在自家浴缸裡面親手淹死自己的5個孩子,其中包括四個兒子,最大的只有七歲,還有剛出生六個月的女兒。後來法院在2002年被判定其蓄意謀殺罪名成立,判無期徒,40年不得保釋。



事發當時,較大的孩子們正在吃早餐,葉慈先把才六個月大的女兒,瑪莉,抱到浴室的浴缸裡,隨後將她溺斃,這時她最大的7歲兒子,諾亞,走了進來,親眼看到妹妹的屍體漂浮在浴缸上,嚇呆的孩子根本沒有逃跑的餘地,母親抓住了他,用同樣的方法殺死了他。殺掉了五名孩子以後,接下來,葉慈竟自己撥打了911報警電話,說需要員警來一趟。然後她給丈夫打了電話,平靜得問他什麼時候回家,看起來就像甚麼也沒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