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文章轉分享:要男孩專注,「坐定定」沒有用



 BY 


大家皆知長坐無好處,連站著的辦公桌也發明出來了,但精力充沛的小孩,在學校卻長坐長有,猶如沒有得放風的監犯。本來大家也曾在學校怨怪小息太小,課時太長,但坊間深信,坐得愈久,學得愈多,終於有科學研究指出學生(特別是男生)長坐問題重重,推翻這種半調子直覺——實情是坐得愈耐,學得愈少。

男孩最受罪

男孩生性精力過盛,坐不定,無時停。但在學校,卻要被強迫長時間坐定定,小息時間罕有,而且如果不守規則,還要受罰再坐久一點。而男生在各國教育制度面對的困境,程度略有差別,但大致相同。所以,東芬蘭大學(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最近就此研究,究竟在「坐定定」或「四處走」的環境下,哪種較有助男生學習。結果顯示,男孩每天的「中度至劇烈的體力活動」愈少,他們就愈難以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
男孩坐得愈久,活動愈少,會降低到未來兩年的閱讀吸收能力,更甚者,或會影響到其數學能力。
研究員解釋研究結果並不適用於女孩,這可能由於男女生理構造不同,又或女孩其實也像男孩一樣坐困愁城,不過她們更能處理情緒,並重新集中精神。建基於此,研究員認為在課室中較長時間的授課,女孩相對男孩更能獲益。「女孩是學校內的行為模範,而男孩則被當成有問題的女孩,」心理學家 Michael Thompson 表示。


禁室教育有損身心

除了影響學習成績,限制活動至少在短期內有損男孩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不過在家長眼中,這不叫做限制,而是保護。這在香港也十分常見,這個污糟邋遢,那個危險死人,樣樣也不能碰不能玩,只會讓孩子憤怒及沮喪,削弱控制情緒的能力,而且當一有機會玩耍時,便更拼命。兒科職業治療師 Angela Hanscom 解釋:「小學生需要至少三小時的自由活動保持身體健康,所以在現時的教育環境,他們會感到十分沮喪。」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文章轉分享:面對過動兒 中醫治療 帶來一線希望

 

文/榮大夫(旅英執業中醫師)
過動兒的主要表現,一個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因為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而是根本就做不到聽話,沒法集中注意力;一個就是動作過多,活動量過大,很難保持平靜,缺乏自控能力。因此這樣的小孩很難適應學校生活,難以結交朋友,常常受到社會的排斥。
過動兒中醫觀點
在中醫看來,這樣的孩子的病因主要是腎精不足,沒有足夠的腎精滋養腦髓,因此腦部發育不全,大腦對身體的支配也不健全,因此患者無法集中精力專注在某件事情上;腎精不足也會使心陰得不到腎精的滋養,心火偏旺,因此患者很難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身體的安靜,總是處於躁動狀態,連睡眠時間都比同齡人短,生命之火迅速燃燒,縮短壽命。
先天腎精不足
造成腎精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也就是說,孩子在出生前就已經有問題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父母在受孕前吸菸、酗酒、吸毒、熬夜或患病等,或者父母年齡較大體質較差,產生的精子、卵子的質量不好,因此孕育的胎兒先天不足,腎精虧損。
後天藥物亂用與發育不全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文章轉分享:中醫師媽媽曾綺華:調整他的體質,也調理他的信心

2012-10 (已於2015-07更新)

曾綺華曾是榮總體系的神經內科醫師,因為兒子十歲時被確診為過動症,從此人生大轉彎,媽媽變成主業,副業改當中醫。她開設馬蘭中醫診所,首創先例以中醫理論治療過動兒。



曾綺華曾是榮總體系的神經內科醫師,先生是知名的原住民作家醫師田雅各。因為兒子十歲時被確診為過動症,從此人生大轉彎,媽媽變成主業,副業改當中醫。
她開設馬蘭中醫診所,首創先例以中醫理論治療過動兒。每天中午她幫兒子送親手做的素食便當,不但調好了兒子的體質,也治好了他的過動。
樂觀愛笑的曾綺華談起兒子多次眼紅哽咽,兒子今年錄取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趁著暑假他去當過動兒的家教,寒假預計在南投信義鄉、姑姑部落裡開的課後輔導班為原住民小朋友服務。曾綺華希望他從助人中不斷成長,找回該有的自信。(以下為專訪內容)
- - -
因為兒子從小氣喘,他念中班時我們全家搬到台東。這裡空氣好,兒子在幼稚園好像也很開心。他升上小一不久就是九二八教師節,我跟兒子說:「我們來送張卡片給老師吧。」兒子忽然把頭埋進棉被裡說:「老師不會想要我的東西,因為我是壞小孩!」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後來發現他在哭。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在幼稚園上課時坐不住,就被老師說不乖、是壞小孩,自信心已經嚴重滑落。而兩年來我竟然都沒有發現(哽咽)。
那時先生剛好在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系刊上發現「過動症專題」,懷疑兒子是不是過動。我說,小孩不是本來就這樣,一定坐不住啊。一開始我是否認的。於是我打電話問小兒精神科的同學,同學說:「喔,沒問題,帶他來吃點藥!」同學甚至沒有問我兒子到底有什麼狀況就叫他吃藥,我感覺怪怪的。

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文章轉分享:太危險!1/4青少年多動症被處方抗精神病藥




大紀元2017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季薇多倫多編譯報導))
安省研究發現,在患有多動症(ADHD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有很多儘管沒有被診斷出其它精神健康問題,但還是給開處了抗精神病藥物。
據City news報導,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的研究發現,在20名兒童和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ADHD。近12%年齡在1歲~24歲的ADHD患者,給服的是抗精神病藥,如Risperdal,一種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
其中1/4的青少年給開了抗精神病藥物,而他們並沒有患精神分裂症或憂鬱症的診斷紀錄。資深作者庫迪亞克(Paul Kurdyak)稱,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有風險,會導致體重顯著增加、糖尿病等。

文章轉分享:死了或畢業後就有時間睡了…美國一句話,揭發大學是「過勞訓練所」的殘酷真相

2017年01月19日 14:39 風傳媒

大學教育:過勞訓練所

你跟大學生聊天,他們會告訴你,他們覺得自己被迫在睡眠和生活中二選一,毫無贏面可言。誠如Spotify的廣告所說的:「上大學後都在做重大決定,例如到底要不要睡?」莎拉.海吉考克(Sarah Hedgecock)在〈常春藤盟校的失眠問題〉(The Ivy League’s Insomnia Problem)一文中描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我一搬進普林斯頓的宿舍,就覺得這裡好像不鼓勵大家睡覺。我開始聽到四面八方一再鼓吹同樣的信條:『睡眠、功課、社交,你只能三選二。』至於哪兩項是一般公認的優先要務,那再清楚不過了,你死了或畢業以後就有時間睡了。」
安琪拉.德拉.克羅齊(Angela Della Croce)投書法薩爾大學(Vassar College)的《雜記新聞報》(Miscellany News),她也提到同樣的問題:小時候,我們有午睡、下課和午休時間。長大以後,午睡省了。不久之後,下課休息也跟著省了。上大學以後,連午餐時間都遭到占用。現在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喘息,更別說是睡覺或休息了。睡眠非常重要,所以以前才會納入學校的作息中,曾幾何時睡眠變成許多人放棄的奢求?現在的社會不再強調睡眠的必要……享樂集中在深夜,熬夜K書成了常態,世界各地的人湧進『不夜城』……重點是,我們確實有時間睡覺,只是我們不想睡。


以下是《赫芬頓郵報》的大學自由編輯對該校睡眠文化的描述:

最近幾年,高中生與大學生飲酒過度及嗑藥的問題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但二○一四年明尼蘇達州聖湯瑪斯大學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對學業的影響和飲酒過度及嗑藥差不多。聖湯瑪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羅克珊.普里查德(Roxanne Prichard)指出:「我想,學校保健中心的問卷通常不會納入睡眠問題,這就是校園裡出現許多其他問題的原因,包括一些經常發生的疾病。」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文章轉分享:從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自殺 談抗憂鬱症藥物

(以下文章由李宗恩   Andy Lee 博士所寫)

日期:08/12/2014
昨天看到新聞,明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自殺身亡,心裡一陣傷痛,我很喜歡Robin Williams演戲,真誠的喜感自然流露,不亢不卑,讓人窩心的微笑。
Robin Williams為什麼要自殺,新聞說他有毒癮、酒癮,同時他有長期的憂鬱症,因為這些原因,讓他厭世自殺。其實,看到「長期憂鬱症」,大概就可以猜到他自殺真正的原因。
在美國,長期患有憂鬱症的人,幾乎都服用抗憂鬱症藥物多年。而抗憂鬱症的藥物,已經被證明會導致「suicidal(自殺傾向)」及「homocidal(殺人傾向)」,表面上抗憂鬱症讓病人「快樂一些」,實質上讓病人更加無法自拔,在潛意識裡累積自殺和殺人的想法。
有太多的自殺的案例,牽連到長期服用抗憂鬱症藥物。
而這幾十年來,美國發生好幾件大規模槍殺案件,很多人把那些大規模槍殺案件怪罪於過鬆的槍支管制,然而,除了恐怖襲擊以外,每一位殺人兇手都有長期服用抗憂鬱症藥物的病史,已經有很多專家表示,那些大規模槍殺案件背後真正的原因,不在美國憲法准許人民擁槍,而是抗憂鬱症藥物對病人造成8~10倍的暴力及殺人傾向。
讀者可能會問,如果服用抗憂鬱症藥物如此的危險,為什麼沒有被FDA禁止?這有兩個原因: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新聞文章:日本〈精神科健保指定醫生〉90人以上,因資格不當被醫業停止!



圖片來源:http://mainichi.jp/articles/20161027/k00/00m/040/084000c?cxrecs=true




*健保勞工處,期間1~2個月推測,健保榮工處有關精神健保勞工處有關精神健保指定醫生的資格不當取得。在2016年決定用行政處分吊銷81名醫生資格。

超過半數以上會禁止診療行為(醫業停止)的可能性很高。⋯⋯


以聖瑪麗安醫院來說,指定醫師停業一個月,指導醫師二個月的行政處分。這次被認為也會做這樣的比照,像這樣精神科醫師一起被醫業停止的規模是沒有的。特別是指定醫師有一定的經驗的人是半數以上,因為有頂極的精神科醫院或是自己開業醫師,擔心會影響到地區醫療。因此健保省尋求如何檢討關連自治團體。⋯⋯


新聞來源:
 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161231-00000005-mai-soci


-----------------------------------------

為什麼台灣醫界中沒有針對那些違反醫德的精神科醫生們,
提出取消醫生資格呢?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新聞文章:醫拿7成回扣 藥商自爆有利可圖就給

2017-01-10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台東地檢署偵辦前衛生署台東醫院精神科主任陳明哲收取藥商回扣案,意外揭開藥商回扣的潘朵拉盒子,檢警發現他從二家藥商收取驚人的回扣,一家的回扣是八千四百多萬元,另一家二千九百多萬元,從八十七年至九十六年收取回扣達到一億一千多萬元,檢警並從陳明哲及其親友住處搜出四千多萬元現金及二十七條黃金。藥商自爆:「有利可圖,我們就給。」

根據二家藥商九十六年間向檢察官和法官供述,他們給陳明哲的回扣從二成起跳,最高七.一成,「純粹是利潤的考量」。給回扣超過八千萬元的業者供述:「陳明哲會以藥品的種類來做區分計算回扣的百分比。如果是比較大品項的藥,就會有比較高的回扣百分比,因為陳明哲會拿另一家業者跟我們做比較,要求我們提高回扣的百分比,如果我們無法比照提高的話,就要給另一家做。」
該業者供述,每個月的回扣是一百萬至二百萬元間,偶爾會超過二百萬元,都是以現金直接交給陳明哲哥哥的親密女性友人或父母親。當中最大暴利的一顆藥是Kinloft 50mg(抗憂服膜衣錠),陳明哲從九十二年十一月開始使用,當時每顆單價三十五.七二元,回扣六十一.二%,購買六萬多顆,給陳明哲回扣一百多萬元。

一顆抗憂鬱藥 每月回扣逾百萬

藥商提供給檢察官、法官的報表,每個月光是這顆藥的回扣就超過百萬元,九十三年八月回扣飆高到二百三十多萬元,九十六年二月Kinloft的回扣高達七十一.二%,藥商向法官說:「這顆藥從開始送回扣給陳明哲,到他被羈押為止,總共大約有三千五百萬到四千萬元左右。」另外其他四種精神科主要藥品BUSRON、SUSINE、CARPINE、CLOPINE等的回扣都佔有五十%,「這些百分比都是陳明哲要求的」,總計給陳明哲的回扣八千四百多萬元。

從2成到5成 另家藥廠退出競爭

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文章轉分享:誰得了「不專心」的病?注意力缺失症(ADD/ADHD)的社會學觀察

陳逸淳 /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



學齡兒童的家長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驗:起床時間到了,孩子遲遲不肯起床,連哄帶騙總算把孩子弄下床,接著刷牙洗臉、吃早餐、換衣服、上學……。儘管每一個步驟都再三催促,孩子卻還是慢條斯理、東摸西摸,毫不在乎,好像臣子恭請皇帝上朝一樣,皇帝不急卻急死了自己,怕孩子遲到害得自己上班遲到……。其中,有些孩子在學校上課老是不專心,無法乖乖坐好專心聽講,因而經常遭到老師警告;若狀況持續不斷,老師即可能會暗示、甚至明示家長「該帶小孩去看醫生了」。根據今天的醫學標準,這樣的孩子可能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ADD)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注意力缺失的其實不只是孩子而已。我國衛福部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標準所編寫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03)》一書中提到,我國的ADHD的盛行率約為5-7%,且60%個案的病情會持續到成人。DSM-V明確地將成人納入注意力缺失的範疇當中;不論是否成年,只要有以下「症狀」五項(青少年和成人)或六項(兒童)、持續六個月以上,就可以能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症」:
一、經常無法仔細注意細節或者在做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時粗心犯錯(例如:看漏或漏掉細節、工作不精確)。
二、工作或遊戲時常有維持持續注意力的困難(例如:在上課、會談或長時間閱讀時有困難維持專注)。
三、直接對話時,常好像沒在聽(例如:心好像在別處,即使無任何的分心事物)。四、經常無法遵循指示而無法完成學校功課、家事或工作場所的責任(例如:開始工作後很快失焦且容易分心)。
五、經常在組織工作與活動上有困難(例如:難以處理接續性的工作;難以維持有序的擺放物品及所有物;亂七八糟、缺乏有組織性的工作;時間管理不良;無法準時交件)。
六、經常逃避、討厭或不願從事需要持久心力的工作(例如:學校功課或家庭作業;在青少年和成人的準備報告、完成表格填寫、看長篇文件)。
七、經常遺失工作或活動所需的東西(例如:學校課業材料、筆、書、工具、錢包、鑰匙、書寫作業、眼鏡、手機)。
八、經常容易受外在刺激而分心(在青少年和成人可包括想無關的內容)。
九、在日常生活中常忘東忘西(例如:做家事、跑腿;在青少年和成人則有回電話、付帳單、記得邀約)。
礙於篇幅,完整的診斷標準請參見下列網址:https://goo.gl/OPzvp4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03)》,2015年6月,44-46頁。
看完上述列表,有沒有覺得好幾項目似曾相似,好像自己也常常如此?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的主持人Allen Frances在他的著作《救救正常人:失控的精神醫學》一書中反省道:「這個疾病以前只侷限於小比例的兒童身上(…)。但沒多久,各式各樣干擾上課的行為就都成了醫療問題。人們開始濫用注意力缺失症,十成的孩子都符合患病標準了。現在每個班上至少都會有一、兩位孩子正在服藥。注意力缺失症也成了標準答案,用來解釋成人舉止行為上的各種問題。」

「關於這一切,一般人總是認為,注意力與過動的問題確實在蔓延,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這一點其實大有問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現代孩子哪裡不一樣。其實,變的只是標籤罷了。過去我們會把注意力與行為問題當成人生的一部分,是正常的個體差異,但現在卻診斷成精神疾病。」(Frances, 2015:195-196)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文章轉分享:西醫開的這些藥「太毒了」,藥廠已經宣布停產⋯⋯




有沒有發覺,當不少藥物離開市場或失去專利權以後,其副作用才開始引起討論?

事實是,就算不少藥物真的很危險,藥廠也不會告訴你,因為製藥企業要賺大錢。

美國獨立媒體Alternet有文章指出,有七種處方藥物的副作用被低估,直至企業賺大錢後才被揭穿。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及製藥企業常常說,當上百萬人一起使用處方藥物時,其危險副作用才會出現,在少數病人的臨床試驗中則沒有。

但公眾往往都會成為白老鼠,因為處方藥物要在六個月內趕及推出市場以賺錢,即使我們無法肯定它非常安全。一隻擁有專利權的新藥推出市面,將會為藥廠帶來數以十億計的收入。


對藥廠來說,藥物的副作用只是「成本」,只要利益大於成本,無論有多危險它們也會去做,這就是賺到盡的利潤最大化。


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

文章轉分享:家有動動兒 迷路媽:啊你是有病喔?

作者:米米(迷路媽) (三采文化《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

李佳燕醫師曾提出一項非常有趣的數據,法國的孩子是沒有過動症的,比例低到近乎於零,這是為什麼呢?




‧ 其實你也是過動症
同事問:「過動症是不是罕見疾病啊?妳家小孩真讓妳辛苦!」
聽到這兒我差點沒暈倒:「我的媽啊!那一點都不罕見啊,而且根本也不是病耶!」
同事說:「可是大家都說那是病啊!」
我說:「我可以證明過動症一點都不罕見,因為其實你也是耶。」
同事說:「我哪是啊!!我才沒病咧!!!」
我說:「你上星期開會的時候打瞌睡喔,而且我知道你根本沒在聽客戶講話,還一直偷看FB。」
「別忘了,你前天把傘忘在星巴克,傍晚回家時沒傘還得跟我借,哈哈。」
同事說:「我這也算病啊!」
我說:「看吧,我就說過動症不是病,它只是一種人格特質,一種不甘無趣的人格特質囉!」

文章轉分享:美國研究:太多作業、太早入學 造成更多過動兒

《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指出,導致孩童發生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現象,或許與逐年加重的學業成績標準與負擔壓力有關。





經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臨床小兒科教授傑弗瑞‧柏斯柯(Jeffrey P. Brosco)的研究推測,自1970年代起,日益加重的課業負擔導致孩童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比例逐年增加。
「當我們著手研究從1970年代至今的教育和公共政策等相關文獻時,讓我們相當訝異的是,上頭載明孩童花在課業上的時間變化,竟勾勒出教育界在這段期間內所發生的劇烈變革」柏斯柯教授接著表示,「從孩子花費更多時間在讀書,乃至於學齡前兒入學率的顯著提升,我們發現過去40年來,孩子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比例整整多出一倍」。
擔任柏斯柯教授的計畫共同研究員,同時也是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畢業生安娜‧波娜(Anna Bona)發現,自1981年至1997年這段期間,教師們必須花多三成的時間,來教3到5歲孩童學習字母與數字;研究團隊更發現,幼兒園全天課程的註冊率,從1970年的17%,到2005年已提升至58%;1987年6到8歲的孩童平均每周只花不到一小時做作業,到了1997年時,每周花費在作業上的時間則已超過兩個小時。
因此,家長和老師到底要如何與孩子一起對症下藥,「管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發生?以下提供兩個建議:
1. 保有玩樂與休閒的充電時刻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種跟腦神經相關的症候群,診斷是依據「年紀」與「外在環境的要求)」所展現的行為為基準;當孩童課業負擔加重,花在玩樂與休閒的時間減少,導致一些表現不太一樣的孩子的孩子,最終容易被診斷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雖然研究並未證明因此被診斷為過動症的孩子有多少,但卻點出應該有更多研究投入探討,課業加重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
2. 增加遊戲與互動的創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