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文章轉分享:運動好療癒 體育即國力


 

【大紀元2017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腦內嗎啡可以安定情緒、提高專注力。我們聽說過,面對壓力時,會狂吃東西來宣洩。專門研究幹細胞再生及生技保健醫學的蘇峰億博士指出,「咀嚼」會產生腦內嗎啡,繼而讓情緒安定下來,所以,「並非食物讓人安定,而是身體希望透過嘴巴咀嚼過程來釋放腦內嗎啡」,那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自然機制。

運動分泌腦內嗎啡 安撫情緒還很療癒

但是,利用食物紓壓可能伴隨著肥胖或健康問題,實在得不償失。其實,要穩定情緒不困難,「運動」就是最佳良方。一般人以為運動就是強健體魄、增加免疫力,但可知道「運動也可以很療癒嗎」?蘇博士說,人體在運動時,就會釋放腦內嗎啡,幫助情緒穩定並提高專注力。實驗統計,運動瞬間使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嗎啡,緩解壓力的效果比吃東西還好。

文章轉分享:灣區針灸醫師李群「雙針齊下」驅除憂鬱


灣區針灸醫師李群「雙針齊下」驅除憂鬱(上)


  


【大紀元2017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余亨之舊金山灣區報導)舊金山灣區憂鬱症患者很多。憂鬱症和癌症、愛滋病,被世衛組織列為本世紀三大疾病。憂鬱症,被專家描述為心靈的感冒,人人都可能「心情鬱悶」。嚴重者,生命悽苦不堪,患者了無生趣,傾向自殺。尤其在美國新移民群體中呈高發狀態,有一定的死亡率。目前西醫治療憂鬱症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且副作用很大。灣區硅谷中醫師李群,針灸治療憂鬱症,通過耳針、體針,雙針齊下,標本兼治,幫助很多灣區憂鬱症患者擺脫痛苦,與家人共擁幸福生活。

美國憂鬱症死亡率高,華裔新移民是高發群



據美國一項統計,人的一生中,患上憂鬱症的機率約百分之5至20。另一項醫療專家研究表示,約有百分之15情況嚴重的患者在過度沮喪下,採取自殺行動,而憂鬱症的死亡率,亦高於同齡者患有其它疾病或意外身亡的比率。
近年來,華裔因憂鬱自殺的新聞屢見諸報端。2014年13歲華裔女孩艾米麗在俄亥俄州的家中開槍自殺;2012年40歲的硅谷工程師、斯坦福博士畢業的王慶根,因工作壓力大而自縊身亡;灣區的帕洛阿圖(Palo Alto)學區4個月發生了3起華裔學生自殺事件。
加州州立大學的一份調查研究中發現:華裔特別是新移民群體,存在相當嚴重的憂鬱症…… 比如老人因為受到失去親人的打擊、成年人因為工作環境和經濟問題、學生因為語言和學習障礙等,很容易導致憂鬱症,倘若不及時找專業人士治療的話,後果嚴重。

治療憂鬱症,西醫治標;灣區中醫李群治本有特效

西醫認為憂鬱症是一種大腦控制失常的疾病,西醫的藥物治療就是在調整這些大腦物質,讓它們回到正常,達到情緒穩定、改善活力的作用;必要時也會加入抗焦慮或安眠的藥物。但是這些西藥長期服用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且還會傷害腦部神經、破壞臟腑機能,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文章轉分享:憂鬱症的人不要看新聞,而是要學習有用的資訊

  • 作者 : 瘋狂蘇山Crazy Susan
  •  
  •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 現身說法,我怎樣成功走出跟憂鬱症風暴......
    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地球,由號稱高智能動物「人類」掌控的世界,正呈現詭譎,因為膚色、信仰、種族、鑽石、石油打仗,有人有槍有刀就隨意地,毫無理由地砍殺路人甲、乙。有人因為工作壓力太大驟死,有人為了車子擦撞互相打架。
    這是一個道德、價值、是非、判斷,聖經、佛經、伊斯蘭經、所有信仰的經典都無法約束任何人的時代,非常混亂無理。
    這同時也是科技跟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們每天腦子除了工作、讀書與生活產生超大的壓力之外,資訊氾濫到新聞搶著報導最新消息,很少先查證或過濾,甚至兇殺案件未經處理血淋淋的畫面,立馬直播,還要每個小時一直重播,完全不考慮大眾看完的心理反應。
    某些媒體只報導辛辣口味的新聞,像是拿刀砍掉小女孩的頭,甚至還會畫出模擬圖,地球的某個地方地震海嘯……,新聞幾乎看不到人類的好,人類的美好未來,只有天災人禍。過世的慈善家沒人報導他的善舉,只報導他身後有多少私生子搶遺產。

    這就是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的新聞。

    這些新聞別說憂鬱症患者看了病情加重,恐怕沒病的人也要有病了吧!

文章轉分享:台灣幼教老師在德國 「玩」才是唯一的正經事

作者 / 未來Family 發表日期 / 2017/2/24


文│朱乙真
家長可能認為小小孩在幼兒園中,就是要乖乖上課、學寫字,為上小學做準備;但是在德國幼兒園擔任幼教老師的莊琳君說,德國幼兒教育不教學科,而是讓小孩玩得盡興,從「玩」中學獨立。
「在德國,『玩』是幼兒教育唯一的正經事,這真的讓我超震撼!」定居德國的台灣幼教老師莊琳君(Kate),曾經是台北雙語幼兒園的「外師」,專門教學齡前孩子英文。搬到德國後,在柏林的雙語幼兒園找到幼教老師的工作,工作3年,她在台灣習慣的教學模式和想法全行不通,每天都在重新學習中。
在德國幼兒園的一天是這樣的:吃完早餐後,孩子們和老師圍成一個大圓圈,會彈吉他的老師拿出吉他,問孩子想唱什麼歌,會唱的大孩子跟著唱,還不會唱的就打拍子,大約15到30分鐘,不想唱了,提早結束也可以。接下來,孩子們自己決定今天想做什麼活動,想和老師到戶外探險的,就自己去換外出服;不想出門的,可以留在學校玩黏土、樂高、積木或拼圖、樂器、畫水彩。
吃過午餐,中午12點開始是午睡時間,不想睡午覺也是OK的,安靜的到另一個教室看書、玩拼圖或畫畫都可以。下午起床吃過點心後,又再選一次想做的活動。然後一直到爸媽來接回家。
學前準備?有啊。孩子得學會修玩具、管理時間、制定計畫、搭配衣服、整理東西、和人相處、自己做決定的「能力」,才算「準備好進小學」。
這些「能力」要怎樣養成?答案是:不停的玩!

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新聞文章:功課好壞關鍵在「能力成熟度」


記者王全秀子/橙市報導 2017年02月20日 06:20

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19日在橙縣查普曼大學舉辦2017年春季教學研討會,以「邁向21世紀與世界接軌精益求精」的中文教學為主題。
專程從台灣前來,專題講員之一、「劉氏教育基金會」教學總監劉駿,專門從事「特殊兒童」學習能力檢測和訓練,從兒童學習能力發展學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和態度,幫助孩子加強學習效率和專注。「不給任何孩子貼標籤」、「多方位看孩子的學習問題」,劉駿認為功課好壞的關鍵在於孩子的「能力成熟度」,不在於孩子「不專心的態度」,可是許多家長、老師往往誤以為孩子學習不好,是態度不認真、不專心。了解孩子年年不一樣的各項學習能力,具體幫助他們,才是引導孩子走向成功關鍵。
另一位講員高實琪,是猶他州州教育廳7至9年級中文沉浸式項目協調員,她瞭解主流與僑校中文教學差異,針對目前全美中文沉浸式項目的現狀、發展、挑戰做出詳盡分析,並對中文學校應如何因應提出見解。她說,猶他州約有300萬人口,有1萬人在中文沉浸式項目中,儘管學習資源相較南加較匱乏,但通過學校課堂和家庭交流,可以提升學習者的語言環境。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文章轉分享: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不要將精神病問題割離社會——訪李智良(香港)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明報專訊】白日無事,一切安好。不過是尋常的一天。我被派來訪問李智良,有點緊張,因為他是我喜歡的作家,也因為知道他將要說的會惹來不少爭議。我靠他的《房間》捱過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日子,那時《房間》已經出版了四五年。在那之前,我從來不關心一個「精神病患」的自述,也不覺得可以進入那個世界,即使在書本出版的數年前我已在大學因為一份過於誠實填寫的問卷而被判斷為有憂鬱傾向而要接受情緒輔導。但那畢竟不是「診斷」,「精神病」好像是很遙遠的,他人的事情,伴隨着狂亂與死亡的聯想。後來跟不同的人談起,才發現幾乎每一個人身邊都有至少一個被診斷為「精神病」的家人或朋友。有些好起來了,有些不。

李智良是反精神科、反藥物的「精神病康復者」——他其實也反病稱。我設定的問題像公務員考試題目,企圖要他解答醫療以外的方法:不看醫生的話可以怎樣?發現自己情緒出現問題應如何求助或自救?他頗不以為然,訪問一開始就說:「解答這些問題應該是政府的責任,我只是一個服務受用者。」關於精神病的訪問很難做,每一個質疑都像踩進了「膺服於社會秩序盲目信奉權威的『正常人』」的位置,我們在經驗與位置上的不同幾乎注定了我們不可能平等,而不論他說了什麼,最後決定怎樣剪裁拼貼的是我而不是他。
訪問中途我質疑他:「你沒有專業的藥物與醫學知識,如果有人看了這個訪問,決定不吃藥甚至不看醫生而最後出事了,你可以負責嗎?」他這樣回答:「醫生也沒有負責任。他們只是給你開藥,你發生什麼他們一樣不會負責。我有權講我的經歷,你可以當成是意見市場上一個奇怪的聲音。」他曾說《房間》不是任何人的答案,它是一種意見和個人經驗分享;但他不認為自己的意見離經叛道,只是太多人選擇視而不見。在尋常日子的表象底下,佈有許多被犧牲的人的軀體,正沉默吶喊,或已張口無言。
■問﹕林越慧。前專欄編輯,相信每個人都有成為弱勢的可能。
■答﹕李智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哲學碩士,著有《白瓷》、《房間》。曾被診斷為躁鬱症,服藥十九年。
問:你斷藥的過程是怎樣?
【警告】:請勿自己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

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症狀;

民眾應該尋求非精神科且有能力的醫師,

尋求他們的建議和協助.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文章轉分享:失聰男無手語傳譯誤當精神病人 平機會關注籲當事人聯絡(港聞)



2017-02-09 16:15

有報道指,一名有聽障的男子聲稱在沒有提供手語傳譯的情況下,難以與警方溝通,引起誤會而被送進精神科醫院,平等機會委員會回應事件時表示關注事件,呼籲當事人直接與平機會聯絡,他們會盡力提供協助。

平機會表示,雖暫未掌握事件的詳細背景,但會方認為聽障及所有殘疾人士都應享有平等機會參與社會,包括教育、就業以及享用服務及設施等。

平機會續指,政府部門是有法律責任讓殘疾人士,包括聽障人士在享有服務及設施時不會受到歧視。為聽障人士提供適當的溝通方式及適切的協助,例如手語傳譯。平機會希望有關部門盡快跟進事件,如有需要作出改善措施,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報道指,事發於去年11月底,事主與母親口角後,警員接報到場,疑沒有手語傳譯,事主難作解釋,結果被當作有精神病看待,終被送進青山醫院留院6日。

來源:
http://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834856/


-----------------------------
相關個案:

在1969年,一位
匈牙利的難民VitorGyory被強制監禁在賓州的精神病院,他全身被脫光光,而且違法他個人意願被強制隔離監禁、並強迫接受電擊。有關他接見律師的權利也被拒絕。CCHR在被告知此情況後,取得同為匈牙利裔的湯瑪士 薩茲醫師協助,才發現Gyory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偏執傾向」,原因只是-他不會說英語。由於CCHR採取法律行動,醫院的院長終於讓步而釋放了Gyory。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文章轉分享: 心理、精神領域藥物的副作用


05/17/2016
美國槍擊事件的發生,許多人怪罪於美國槍枝法的不嚴謹,實際上還有一個潛在的因素,就是藥物的濫用。公民人權委員會(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CCHR),非營利的身心健康監督團體,近六十年針對精神疾病用藥的調查,發現許多藥物會造成自殺、暴力傾向等副作用,這類藥物平衡腦化學訊號的失衡,甚至有抑制腦神經活躍的作用,身體內同一個化學訊號,在不同身體部位的接受器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抑制了某種化學訊號的產生,相對需要此訊號的器官當然就受了影響,產生許多未知的副作用。
在這舉一名癲癇的例子。一名四歲男童,八個月時發生第一次癲癇,發病時全身癲癇、躁動,甚至沒有行為能力,無法控制手腳,還會發出奇怪的聲音。該孩童接受台大醫院癲癇藥物的治療,院方指出,該類藥物需要終生服用,而這些藥物都會造成智力的損害,由原本的只有癲癇症狀,因為藥物副作用造成智力程度不及一歲孩童。親自來看診前先藉由遠端問診,請家長在當地購買科學中藥粉劑,服用三個半禮拜,據家長描述,孩童癲癇情形已經好多了。
中醫認為痰飲積聚在腦腑所以造成癲癇,西醫解釋為腦部的不自主放電,追究其幼兒癲癇原因,主要是脾臟和肝臟的功能出了問題,當脾胃吸收營養不良進而造成肝血不足,反映在筋肉上的病變。身體的各個臟腑都有對應的情緒,中醫談"肺主魄 ",就憂鬱症的情況而言,當肺氣不宣時,就會造成情志的不暢,這時候使用宣發肺氣的"麻黃湯 "就能起到療效。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身體上任何的症狀都是中醫尋求的線索,每個臟腑都有對應的主症,看似複雜的疾病找出實際的來源,就能藥到病除。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文章轉分享:連穿什麼睡衣都有影響!研究證實有效,最簡單10招讓你夜夜好眠、身心舒暢



 2017年02月03日 14:24 風傳媒

「睡眠是最好的補藥!」想要健康身體、充沛體力,睡的飽、睡的好非常重要!可是偏偏忙了一整天,好不容易可以投入床鋪的懷抱,卻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專家表示,想要一夜好眠,除了睡前不碰3C產品、學習放空大腦外;不妨謹記10個助眠小技巧,試著從飲食內容、寢室環境加以調整,就是有效幫助入睡的好方法。


別小看失眠!長期未改善,易害健康、釀憂鬱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5年進行的睡眠大調查發現,國人失眠盛行率為20.2%,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也就是全台有超過400萬人飽受失眠之苦,十分驚人。
且值得注意的是,失眠不僅會導致民眾的注意力無法集中、精神不濟,繼而影響工作及學習率,甚至脾氣變得急躁易怒外;長期下來,更會對人體的自律神經、免疫系統造成干擾,使抵抗力隨之下滑;並讓罹患心血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大幅提升。


此外,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刊登於《睡眠醫學期刊(Sleep Medicine)》的最新研究更發現,長時間睡眠不足,還可能增加年輕女性憂鬱情緒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