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個案分享: 我的精神病院故事 一首悲歌



精神病院故事 一首悲歌

遺失的黃金歲月

26歲到31歲,我被送進精神療養院二次,前後住了2用六年去面對傷害,調適生活,調養身心,靠著自己的毅力終於能回到社會。從26歲到36歳,花了十年黃金歲月。一連串錯誤,造成的傷害,名副其實的用別人的錯誤逞罰我,外加被貼上精神病患標籤。而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讓我至今還在努力調理身體,慶幸自己有中醫學理基礎,比一般人多了一些自救力。
現在的我已39歲。13年前,在人生要往前努力的階段,因誤會,不科學的診斷加上藥物副作用,我的青春被耗盡。以下是我的故事:

源由
我北部人,26歲那年,在中部租房子住了好幾年。
民國969初,我住在台中新社的民宿,當時我已通過國家中醫第一階段的考試一邊旅遊放鬆心情,一邊準備第二階段考試,所以我把書帶去民宿,唸書之外,順便找新的租屋處。
民國9694日晚上10點多,那是個颱風天,我正搭乘豐原客運往回民宿的路上,發現坐過頭,趕緊在谷關下車,雨很大視線模糊,我步行往新社的方向走。

在走的過程中遇到警車,警察下車盤問我:「你來這裡做什麼?」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個案分享:己達達人:豆志服務社蔡社長的故事


己達達人:豆志服務社蔡社長的故事

   
    我是一個自閉症患者,也富有典型的自閉症特質:內向、害羞、嚴重口吃。但幸運的是,三歲時我便學會了講話,對教育充滿熱忱的媽媽更為了我開設幼稚園,甚至開了四間,讓我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幼稚園中,開辦了不少才藝課程,由於是自家開設的幼稚園,我便順理成章地可以隨我喜好參與。因而,我也得以接觸畫畫、各式各樣的樂器等等才藝。

運動是改變的關鍵

    國小一年級時,因為我的身體很不好,常常發燒伴隨癲癇的發作,所以常被送醫院。由於進出醫院太過頻繁,我無法正常上學,因而被學校退學。我媽媽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便帶我去看醫生,醫生表示我得吃藥,但吃藥會影響學習,所以建議我媽不要太要求我的學習表現。不過,醫生也說,我可以選擇多運動以代替吃藥。

    聽醫生這樣說,我媽媽便決定不讓我吃藥,於是開始帶我去晨跑。每天清晨五點鐘,我們母子倆就起床外出跑步,不管刮風丶下雨都不休息,一天至少跑23公里,就這樣跑了一年。隔年,我重讀國小一年級時,我的身體的不適狀况幾乎都好了!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自閉症可能引發的嚴重現象等,大約減少了50%。再者,以前只要我聽到很吵的聲音,就會忍不住嘶吼尖叫;但經過運動鍛鍊之後,我不會再尖叫了。除了跑步之外,從國小二年級起,我也開始練跆拳道。印象中,國小二丶三年級時,我還是被霸凌的對象;但到了國小六年級時,我的跆拳道段數已達黑帶二段,這樣的體能根本不怕被别人霸凌了。而且,正因我的體能好又跑得快,我一直都是學校大隊接力跑最後一棒的選手。

個案分享:孩子心中的一片森林




孩子心中的一片森林

因爲女兒是第一個孩子,第一次當父母比較沒有比較的對象,只是會覺得女兒的手總是愛去摳東西,身體有零星的不自覺的抽蓄,當時,我們只是覺得就是小孩子會有一些小動作就是了。
笑容甜美且各種學習反應都算正常,智力也不差,在幼兒時期我們就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只是表達方式上時有尖聲,我們也覺得很正常,因為可能是她還小。

強迫症現象被誤以為是改不掉的壞毛病,讓父母生氣
女兒剛進國小一年級的時候, 孩子上課時有些摳東摳西和動作,或突發驚聲尖叫行為,因爲平時她還是乖乖的,沒有影響到別的同學,所以老師也沒有去放大這孩子的行為有什麼問題,我們反而就這樣忽略再去了解她可能是伴隨有些情緖表達障礙的特殊兒童,而且,做為母親倒還常認為孩子為什麼有這麼難改的壞毛病,手指老愛摳橡皮擦,或摳、刮一些桌椅的貼皮,破壞東西,也會對她生氣。

不能上台的那一刻,她的成長生涯上出現第一朵烏雲
女兒有喜歡音樂的傾向,也愛交朋友,所以一年級的時候,我送她去參加合唱團,試唱中,她音感、聲音都很好,她花了很多的時間跟著樂團練唱。直到他們要在奇美博物館登台演出,她在台上依然不自覺抽蓄的動作被老師看見,老師以這樣整體的畫面不好看為由,當天不讓她上台,只有在結束的時候跟大家拍大合照,做媽媽的我感覺是很受傷的,更不用說不能上台的女兒,那一刻,她的心開始覆蓋上第一片烏雲。

專注在彈鋼琴或拉小提琴時,這時候的女兒是發光、是亮的
因為我自己是提琴老師又開樂器行,我們離開合唱團,便鼓勵女兒開始學琴,這些日常的小動作在女兒專注在彈鋼琴或拉小提琴的時候就會消失,她常常在店裡大方拉奏,得到來店客人的稱許和勉勵後,她更加喜歡音樂表演。
因此,我陸陸續續辦幾場家庭音樂會,讓她和社區的孩子們一起彈奏鋼琴、小提琴、烏克麗麗,她非常熱衷於樂器的表演,只要站上台,我覺得這時候的女兒是發光、是亮的。

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新聞文章:摔車後頸痛、失眠 交感神經作怪

2020-07-06


文/陳彥文
一名30歲女性外送員,某次工作時不慎摔車,撞到頭、扭到脖子,因無明顯外傷,故不以為意。之後,每天起床後,都會胸悶、喘氣、手心冒汗,眼睛很怕看到強光。過了中午,開始肩頸痠痛、頭痛想吐,即便接受推拿刮痧,也無法根治。常常口乾舌燥、心煩意亂、很難入睡,狀況持續好幾個月,體重掉了5-6公斤。
起初以為是甲狀腺機能亢進,超音波及血液檢查結果均為正常;也曾以為是廣泛性焦慮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接受過相關治療。
就醫時,她表示後頸部有一處相當地疼痛,兩手都會有一整條區域(從手腕連到頸部)麻麻的,我隨即安排照頸部X光片,發現第3-5頸椎椎間盤狹窄。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更顯示是椎間盤向前突出。

神經壓迫 導致常在戰鬥狀態

該患者其實是頸椎外傷後,罹患了壓迫性交感神經症候群,又稱為巴劉氏症候群(Barre-Lieou syndrome)。根據解剖構造,交感神經鏈共有兩條,各走在脊椎椎體前外側,一旦頸椎發生關節鬆脫、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不僅會影響脊神經根,造成帶狀麻木與疼痛,也容易拉扯或壓迫到交感神經鏈,造成功能過強,使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汗水分泌增加、胃腸道蠕動減緩…,宛如保持在隨時要逃走或戰鬥的狀態,患者因此容易失眠、焦慮。
接著,頸椎周圍肌肉出現保護反射性收縮,設法暫時穩定住頸椎病變,久了就會出現過勞與痠痛。
此病治療,一開始會以物理治療(頸部牽引)或局部注射增生療法為主,設法穩定頸部病變,解除交感神經的壓迫。搭配口服乙型受器調節劑,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適度地使用抗焦慮劑,改善睡眠品質與情緒。再不行,就只能手術治療。
需注意的是,交感神經興奮會使大多數的動脈管壁收縮,連供應腦幹血液的椎基底動脈也不例外,故這類患者容易暈厥、暈眩,有類似病症者,宜正確就醫。
(作者為遠景神經科診所醫師)

新聞文章:車禍後眩暈20年 「外傷性半規管破裂症候群」作祟

2020-07-04


一名50歲男性20多年前經歷了一場相當大的車禍後,只要一轉頭,就會感到頭暈、噁心。起初,以為是耳石脫落,接受過好幾次的耳石復位術,症狀依舊;也曾以為是車禍後恐懼或生活壓力大所致,使用過血清素類藥物及抗焦慮劑。最特別的是,有一次打噴嚏,居然會天旋地轉,跌倒在地。

頭部外傷顳骨骨折後遺症

就醫時,我發現只要轉動他的頭,眼球就會向右轉動;嘗試用手蓋住他右耳,手掌心朝耳道內推壓,製造壓力變化時,也會出現眼震。安排了電腦斷層,發現右側顳骨有一條裂縫,恰好「切」過了右側水平半規管,證實頭部外傷後的顳骨骨折,遺留了外傷性半規管破裂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