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轉寄: 林承箕 醫師的一封公開信


由貴會得知新北市為該市國小二年級學童篩檢“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一事。民國62年醫學院畢業,身為主流西醫的內科專科醫師及心臟內科專科醫師近33年,且從事“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逾17年的我,想表示以下個人的淺見:
首先,要向新北市的衛生主管及相關官員致敬,他們主動、積極、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為民服務的用心與精神,比一些沒有擔當、不做不錯、但求無過的公務員,值得我們喝采、鼓勵及支持。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個愈來愈值得注意、面對及處理的問題,在精神醫學自有一套評估的標準與處理的作法。本人在西醫領域非精神醫學專家,但回應貴會的要求,想“由整合醫學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提供一些個人觀點及經驗請參考:

第一、影響人類壽命與健康的因素,由十多年前美國的研究與六、七年前聯合國的報告顯示:生物因素(基因、遺傳) 由20%降至18%
環境因素 由20%降至15%
醫療因素(醫療體制、科技) 由10%降至 7%
個人因素(生活、生活習慣) 由50%增至60%
又:近20年來,國內孩童氣喘(哮喘)病的發作多了10倍!
純因遺傳?無法解釋;
汙染、過敏原過多?合理!但增加10倍?
從自然醫學、營養學、中醫學…的角度來看,蠻大的原因可能仍應歸諸於當今孩童不健康的吃(白米、白麵、白糖、西點麵包、牛奶蛋糕、冰淇淋、奶茶、油炸…等過甜、重鹹、多油、高熱量…,卻低纖維、少營養素的精緻食物攝取過多)與不健康的排(水喝的不足,尿少;動的少,汗少;便秘,排不出體外的垃圾及大分子的毒素滲入體內,造成腸漏症,導致免疫、呼吸、皮膚、肝膽、神經等系統的慢性病變…)!

所以:一個人的吃、喝、拉、撒、睡、運動、心情、與周遭互動…等生活習慣的改變,可能遠比西醫的吃藥打針對壽命與健康有更大的影響。






第二、1988年於國際生物社會學研究(Int. Biosocial Res.)發表的一篇報告顯示:經調查200個罹患癌症的病人,或自己拒絕西醫的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或手術、或西醫放棄治療該病人,但後來這200個癌症患者竟然痊癒!究其原因發現:
87% 的人改變飲食習慣:開始吃素、多吃蔬果、吃生機、有機飲食…
65% 的人改進原本的營養不良(不足、不均衡、過多):大量補充各種營養素如維生素C、B、礦物質、脂肪酸…
55% 的人加強排毒:因便秘導致腸漏症,不運動、不流汗造成血液、淋巴
系統遲滯,晚睡熬夜產生肝膽、神經功能耗損…,使人毒多、病多!

所以:只是不斷加強香水噴灑的量與質,卻不處理房間內的臭襪子、垃圾與死老鼠,治標不治本(不知道本?),當下似有一時之效,實則耽誤病情,醞釀更慢、更大、更怪的疾病!

第三、科學西藥發達的美國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不應濫用藥物的反省聲音(josh@liveinthenow.com:Guess what kills one person every 19 minutes):
50% 的美國人天天吃西藥
90% 的美國以上的老人天天吃西藥
20% 的美國孩童天天吃西藥
每年逾10萬美國人因醫師處方藥死亡(不含處方藥癮致死者),幾乎比因意
外事故加老年痴呆症加感冒加糖尿病致死的總人數還多!

所以:只要有病,甚至不明原因的症狀,除手術外,主流西醫多以化學“藥物”去壓抑、中和或根治;若不開刀、不用藥,主流西醫多將不知如何改變、影響病人的健康!

第四、若今有病人因體內過敏、體質異常、中毒…,向外反映於體表,在皮膚上呈現紅疹、腫塊、潰爛…,一般主流西醫多以抗組織胺、類固醇外用、內服甚至注射來減輕過敏、發炎與搔癢,此乃通常“治療”之道。此時若僅鼓吹用愛心、耐心、關心或轉移注意力,甚至用鎮靜劑、安眠藥來處理這種奇癢無比的皮膚病及躁動,相信大家通常都同意是不太有效、對症的;何況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其實也只是壓抑一時的症狀,並非長遠的根治疾病!

所以:當這種過敏、中毒的反映方式與位置不在體表而在頭腦內時,孩子腦內發炎、發癢,抓不到、也不自覺(過敏),就只會不自主、控制不住的好動、坐不住、不順從、違抗大人指示甚至愛出手打人;愛講話、好爭辯甚至愛發怪聲,喜作鬼臉…,完全符合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皮膚不癢了,自然不抓,人會安靜下來;腦內發炎、過敏程度減輕了,躁動現象自然改善,人就變得安定、專心!只是靠愛心、關心、耐心、轉移注意力等事倍功半的處理,有時對某些類的過動兒就沒有那麼有效了!


結 論
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除主流精神醫學傳統的診斷及治療外,如何將整合醫學的理論與方法綜合融入運用,去評估腦神經、精神、心理狀態不穩定的原因並對症處理,應是政府、民眾與醫界以更寬廣的心來共同攜手合作,以促進孩童甚至國人享受身心更加健康的努力目標。例如:
1.脊椎結構方面:脊椎(尤其頸椎)不正直、受壓迫者,可藉由脊柱調整來減少神經的壓迫及腦壓。
2.飲食、營養方面:老是偏食、營養不良者,則應多吃蔬果,甚至補充高量的維生素B、C…;多吃魚,或補充魚油、好的脂肪酸,讓神經細胞或神經鞘緊實、電位穩定,不易被激化或亂放電。
3.排便方面:便秘者應減少精緻食物、多吃蔬果纖維、考量服用酵素、益生菌以改善腸道生態及功能。
4.電磁波輻射方面:因手機、電腦使用過多造成電磁波干擾腦神經、免疫、血液、循環等系統正常功能太多時,應減少電磁波的接觸。
5.重金屬、農藥方面:重金屬、農藥積存體內、腦內過多者(汞過多者較易有自閉症的傾向;鉛、有機磷過多者較易過動、衝動),需補充營養,考量螯合方法以減少或排除。
6.其它:如音樂療法、花精、規律足量的運動…等非藥物的方式亦有不少改變個性、情緒的效果…。

     古人云:身強為健 心怡為康

     敬祝 身健心康 事事順心

林 承 箕 醫師
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籌備會總召集人
內科專科醫師 心臟內科專科醫師 心臟學會專科指導醫師
美國自然醫學會 自然醫學認證醫師 同類療法認證醫師
法國CEDH中心順勢療法認證醫師
台北市完全優整合醫學診所院長
前三軍總醫院醫務長 兼代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

2014 年 8月  6日


---------------分隔線----------------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立即我們聯絡
0963-671815


更多真相:


藥害兒童:精神病學摧毀生命

http://www.cchr.tw/cchr-reports/child-drugging/introduction.html

立即觀看線上 《致命的錯誤》紀錄片:


死亡、自殺、天生缺陷及嚴重反應的數據令人顫慄,
本影片從個人角度來探討蔓延全球的藥物問題──
他們付出了慘痛代價、失去親人,但卻能勇於面對。
精神科醫生說他們的藥對兒童無害?
一旦你聽完八位勇敢母親、她們的家人、
健康專家、藥物顧問及醫生的看法,你會深信一件事⋯⋯
精神科醫生帶來致命的錯誤。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