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妙香老師
我曾經一手造成一個孩子吃過動症藥,讓他狀況變得相當糟糕。我懷抱愧疚,最後決定負起責任,再用教育的方式,把這個孩子救起來。幸好我做到了,否則我大概會後悔一輩子。
這是12、13年前的事,當時我還是一位國小老師。
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的狀況很多,包括他會拿起椅子做出要丟同學的樣子,雖然他沒有一次丟到別人,但是光是他的動作就讓很多人害怕,他的情緒很暴走,他的人際關係很不好。
幸好他有一位很好的導師,這位老師給他非常大的包容,一直引導他做一些消耗體能的運動,也給這個孩子一些目標去完成,孩子的狀況時好時壞,我和他的導師常為了這個孩子的情況費盡心思,我們都知道這個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勢必和家庭的教養有關。
母子在校上演動作片,我勸母親帶孩子看醫生
曾經有一次,孩子因為不想讓媽媽看到成績不理想的考卷,當媽媽來接孩子放學時,孩子一看到媽媽走近,竟然火速地把考卷撕碎並塞進自己嘴巴,媽媽一看到孩子吃考卷的舉動,就衝向孩子,用力挖他嘴巴的考卷並且一直搧打他的臉。這場面讓老師搖頭,我們也更能理解這個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會容易爆走或不穩定。為了處理這個孩子的情緒,老師們也真的絞盡腦汁,但換來的挫折比成就感多更多。
那時,正好有醫生到學校演講,他說一個班級會有百分之五~八的孩子是過動症,這些孩子需要被幫助。我和這位孩子的導師都非常認同,對!也許他就是這樣的情形,所以我們應該要幫助他。
一開始跟家長鼓勵帶孩子去就醫時,家長很反彈,因為一來因為工作忙,二來他不覺得孩子有病。為了幫助孩子,導師和我就跟媽媽說:「沒關係,就去給醫生看看吧,如果醫生說他是過動症,至少我們比較能夠體諒孩子,如果我們知道孩子有他不可抗力的狀況,老師們也就不會一直對他生氣了。」最後,媽媽就帶孩子去看醫生了。我心裡想著:「耶!我覺得好棒,我有幫上忙。」
但,讓我困惑與不解的事情開始陸陸續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