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湯瑪斯.薩茲教授談司法體系中的精神病學
薩茲博士談司法體系中的精神病學
Professor Thomas Szasz On Psychiatry In Our Justice System
“It is unlikely that toxicologists would be tolerated in courts of law if one would observe that he found a large quantity of arsenic in the body of a deceased person, and another stated that he found by the same operation none. Yet this sorry spectacle is commonplace in regard to psychiatric findings.”
「如果一位毒物學家在死者的屍體中發現了大量的砷,而另一位做了同樣的程序,卻說他沒有發現任何砷,那毒物學家大概不會見容於法庭。然而,就精神病學來說,這種令人遺憾的景象卻是司空見慣。」
“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iatric considerations in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for example, the insanity plea and verdict, diagnoses of mental incompetence to stand trial, and so forth—corrupt the law and victimize the subject on whose behalf they are employed.”
「將精神病學的考量導入刑法的執法程序,例如精神失常的抗辯和判決、診斷某人在心智上無能力接受審判等等,這些作為不但敗壞法律,也使精神科所代理的行為人成為受害者。」
“All criminal behavior should be controlled by means of the criminal law,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of which psychiatrists ought to be excluded.”
「所有犯罪行為都應該用刑法來管控,不該讓精神病學參與執法。」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揭開神秘的「治療」 精神科的電擊
撰文/公民人權協會調查研究小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在接受精神科的電擊後說:「把我的心智毀掉,並且抹去我作為一生資產的記憶,讓我不再能寫作,這樣到底有什麼意義呢?這是一種很犀利的療法,但是我們從此失去了病患。」
許多人並不了解海明威說「我們從此失去了病患」是什麼意思,因為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精神科的電擊帶來的其中一項嚴重後遺症,是失憶,它讓人陷入深深的遺忘。海明威在精神病院裡接受了20次電擊,從精神病院出院後沒幾天,海明威自殺了。可能,他無法承受曾經引以為傲的人生經歷,文學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電擊結束後,也跟著消逝,毫無殘留,全然抺殺。
精神科的電擊,稱為電痙攣療法(ECT),跟我們常聽到的心臟停止時的急救心臟電擊並無相關。精神科電擊ECT,被電擊的部位在腦部。精神科把它當成醫療程序,是為了引起身體的癲癇大發作。痙攣、癲癇發作不是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嗎?當其他醫師竭盡心力要預防或治療痙攣、癲癇的時候,為什麼卻要精神科卻要製造人為的痙攣、癲癇?
有醫療界其他的專業人士認為電痙攣療法(ECT)不人道,把它視為處罰而非治療。這種近乎處罰的電痙攣療法(ECT),民眾會問,台灣如此重視人權的地方,怎麼可能還有項醫療?但事實上,台灣各醫療院所,仍然在執行電痙攣療法(ECT)。
有九年護理經驗的小郭,曾在精神科病房短期工作過,告訴我們,在執行電痙攣療法(ECT)之前,病人需要簽署同意書,同意書的內容包括術中和術後可能併發的問題,包括:骨折,牙齒脫落,心臟驟停。
為什麼會骨折?哪裡又可能骨折?小郭解釋,因為電痙攣療法(ECT)就是要看到病人抽搐,所以如果病人沒有反應,便把電流量加大或時間加長或次數增加,直到看見抽搐。四肢綁起來絶對必要,否則整個身體會亂動。綑綁身體(身體約束)有技巧,必須將病人的身體和床之間,盡可能完全不留縫隙,否則身體會無預警無方向的痙攣,力道又猛。身體的任何地方,只要留一點空間,就可能因此發生骨折。小郭說,病人一開始躺上床時,就必須把四肢和軀幹約束起來。上身用X型綁起來,腰臀間綁一條很寬的,有魔鬼氈的布,雙手也被裏在布裡,與大腿貼合。膝蓋也要保護,膝蓋一定要捆一圈,然後再綁腳踝。整個人的身體包的像木乃伊。
另一個要保護的器官是嘴巴,在實施精神科電擊的時候,全身會肌肉緊繃的,牙齒是緊咬著,這有可能咬到舌頭。牙關緊閉會造成可能牙齒斷掉,或是咬到舌頭。如果咬舌頭流血的話,血吸入進肺裡,就會嗆咳。所以為了避免牙關緊閉,就要壓舌頭。
小郭說明,為了避免嘴巴受傷,醫院的防範措施是:「之前給病人使用的是壓舌棒,但是發現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不容易固定,第二是可能被病人吞進去。現在比較提倡就是用張口器。」
施行精神科電痙攣療法(ECT),需要短效性全身麻醉,不論是麻醉或電擊,都可能影響到病人的心臟和呼吸功能,所以電擊時,必須同時全程給予100%的氧氣濃度作為呼吸支持。精神科醫生調整電擊機器,護士則全程看著生理監視器,觀察心跳,呼吸,血氧,血壓變化。
舒緩之後再調一次電流。病人就會再次僵硬起來。差不多15秒鐘,又把電量調低。一次間隔可能15秒。會有個計時器,差不多時間到了醫生就會調下來。間歇的,連續可能做個三、四次,也可能更多。之間大概會休息差不多30秒到一分鐘吧。
每次電流通下去,病人就會抽搐。你就看到很像蝦子,背躺平的蝦子。在那邊肌肉僵硬這樣子,肌肉僵硬的在震顫的感覺。有時候甚至有些人還會眼睛上吊這樣,感覺看得到他表情是很猙獰的。那個畫面,你會覺得很shock(震驚)。覺得怎麼會這樣子。有些病人會一直流口水,我們會準備唾巾在那邊。因為他張口器咬著,但是不會吞口水,他失去自己意識,他的頭部一被電擊,就一直流口水。
醫生也會看著生理監視器,會去注意心跳,其實那時候我們會比較著重於血氧。對因為怕病人在15秒當中,會忘記呼。我相信在我們自己的肌肉僵硬時,其實呼吸是比較抑制。尤其病人又打了那些鎮定劑。因為鎮定劑有個副作用,其實是有點抑制呼吸。所以那時候我們會很注意看他的血氧。如果血氧有掉的話,當然電量要調整減少。主要還是看他的生命徵象。
我曾經看過一個年輕一個女孩子,才二、三十歲吧。中長髮這樣,長得很清秀,漂漂亮亮斯斯文文的一個女孩子。我記得她是強迫症。她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她在動起來,抽搐的那一刻表情很猙獰。啊!太震撼了。」
曾經被署立玉里醫院關了18年的精神科受害者盧博熙先生,表示他雖然沒有在醫院裡遭受精神科電擊,但是看過別人被電擊:「有幫電痙攣治療過的病人,洗澡、拉屎拉尿的經驗,因為電擊的過程中,人有大小便失禁的情況。」
一份以長庚醫院精神科為研究樣本的論文《未經病人同意而進行之電擊治療:一年期追蹤研究》,刊登於亞太地區精神病學期刊:2014年三月號。(註2)
研究論文的其中幾段大概是這樣寫的:
不服從治療,才是未經同意就執行電擊治療的重要理由。有6位在辦理住院過程中對工作人員動粗的病患,以及5位在門診暴力悍拒住院的病患,電擊都被緊急執行以作為控制情勢的手段。電擊後的健忘,有助於事後讓病患不再與工作人員和家屬嚴重對抗,並忘掉當時的痛苦與精神病發的行為。……因而(醫方)被告的機率也很低。」
《未經病人同意而進行之電擊治療:一年期追蹤研究》中,提到病人拒絶精神科電擊,有暴力行為,於是都被緊急執行電擊,以作為控制情勢的手段。「不服從治療」,才是未經同意就執行電擊治療的重要理由。這種處理做法,極具爭議。精神科電擊,究竟是拿來當處罰手段還是醫療手段呢?
精神科電痙攣療法(ECT)的副作用,受害者可能記憶喪失,可能失能,也可能早逝。除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外,多位好萊塢才華洋溢的貌美女星,例如主演「亂世佳人」的費雯麗(VIVEN LEIGH)、主演「綠野仙蹤」的茱蒂.嘉蘭(JUDY
GARLAND),才女法蘭西絲.法瑪(FRANCES FARMER)都曾遭受精神科的電擊,晚年身心狀況皆十分狼狽,四十幾或五十幾歲的壯年就離開人世。
雖然精神科宣稱,現在施行電痙攣療法(ECT)傷害性很少,但是上麻醉劑和肌肉鬆弛劑只為了掩飾病人的扭動和尖叫。麻醉劑和肌肉鬆弛劑會提高引發癲癇抽搐的門檻,因此需要撥動更高伏特的電流通過腦部。精神科的電擊,不論打了多少鎮靜劑,身體約束再怎麼有技巧,也免不了一樣的結果:癲癇抽搐的大發作和腦部細胞被電流燒烤。
電痙攣療法(ECT)的後果可能包括腦部創傷、器官受損、心血管併發症、中風、認知和記憶力損傷,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件甚少被提及的傷害。當一個人突然或永遠無法記得家人,朋友的名字,無法記得如何做些簡單的工作,無法回想起接受電痙攣療法(ECT)之前的生活,那會讓病人非常震驚,震驚到足以讓他決定輕生。這很可能是名作家海明威,在精神病院裡接受了20次電擊,最後絶望的心境。
曾在精神科電痙攣療法(ECT)現場的小郭說,其實她覺得這件事很殘忍。「精神科電擊,這件事,真的沒有別的東西可以代替嗎?對腦部這一塊……我真的覺得,電擊有必要嗎?」也許小郭提出了一個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民眾有必要對那些美其名為幫助,甚至包裝在醫療之下的酷刑處罰提高警覺。聯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已經將非自願性的精神科電痙攣療法(ECT)稱之為「虐待」。如果您想更完整的了解精神科的電擊,歡迎點擊以下網址,觀看影片及資料,得到更多關於精神科電痙攣療法(ECT)資料,保護您與親友的知情同意權。
【影片:治療或虐待 電擊的真相】https://www.cchr.tw/ban-ect/
(註1)
精神科護理概論,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華杏出版社,第221頁。
(註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1758-5872.2012.00203.x
未經病人同意而進行之電擊治療:一年期追蹤研究
(註3)
http://cetd.tm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7-2701201411592800&query_field1=&&query_word1=%B9q%B5j%C5%CB&
電痙攣治療患者醫療利用率之比較
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青少年自殺事件背後的抗憂鬱劑
撰文/公民人權協會調查研究小組
儘管食藥署曾經發佈公告(註1),但是有多少民眾和父母知道,原本以為能防止自殺的抗憂鬱劑,極有可能增加自殺想法及風險。事實上,所有的抗憂鬱劑都可能增加自殺風險,特別是當它們開立給24歲以下的年輕人。有多少醫生和藥師會主動告知病人這個驚聳又危險的副作用?基本上,他們絶口不提。
2004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了一項黑框警告(這是FDA最嚴厲的警告),認為所有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類(SSRI)的抗憂鬱藥物,都與自殺念頭及自殺行為有關。台灣幾乎沒有人知道,上黑框警語之前,美國媒體掀起長達兩年,揭發國際大藥廠隱瞞抗憂鬱劑的自殺風險問題。(註2)
2002年11月,美國福斯新聞最先報導服用克憂果會增加自殺風險,當時葛蘭素史克藥廠強烈否認克憂果會導致自殺。2004年福斯新聞針對抗憂鬱藥物導致自殺的事件做了一系列報導之後,食品藥物管理局表決通過,強制葛蘭素史克藥廠在克憂果的包裝上,標註有關導致青少年自殺副作用的黑框警語。
藥廠曾打死不承認抗憂鬱劑導致自殺
當時追蹤並深入報導的福斯記者道格拉斯.甘迺迪,是美國知名記者,也是已故甘迺迪總統的姪子。他回顧當時挖掘真相得到的藥廠回應:「我記得我曾和葛蘭素史克藥廠發言人一起把數據看過一遍,然後對他說:你們的藥物會導致自殺,這個該要治療憂鬱、該讓人不會自殺的藥,其實在讓人自殺。令我震驚的是,他們不斷極力否認藥物會導致自殺。然而兩年後,藥廠被迫承認,是的,這些藥物會讓人自殺,FDA規定它們必須在所有這類藥品上,標註黑框警語。」
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五位憂鬱症女患者,展智慧翻轉吃藥命運】
有一次的憂鬱症發作的危機。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更表示,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
果真如此的話,公民人權協會獲得的個人經驗報告,分享五位憂鬱症患者如何走出憂鬱,恢復身心健康、在職場及家庭成功表現的女性故事,便更顯珍貴。事實上,這些憂鬱症女性都在各自努力後,成功的脫離精神科藥物的依賴,並樂於公開他們的經驗故事,鼓勵他人勇敢憧憬戒藥後的全新人生。
★資料來源:公民新聞
https://www.peopo.org/news/534776
警告〕:請勿自行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因為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狀況。
民眾應該尋求有藥物戒斷經驗醫師的建議和協助,
這點非常重要!如果您知道您的孩子、親戚、朋友、同事或鄰居,
吃了精神科的藥品而出現嚴重副作用,或被不當對待,
敬請通報公民人權協會!
更多的替代醫療資源:
http://www.cchr.org.tw/?page_id=445
#公益 #分享 #姐妹們站起來 #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 #精神科 #藥物副作用 #失戀 #婆媳關係 #女性 #兩性關係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不用藥物的自閉兒教養良方
口述/黃顯註老師 整理編輯/CCHR公民人權協會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從恐怖教養,到搏命演出的孟母
口述:瑾媽媽
編輯整理:CCHR公民人權協會
無知的恐怖教養,造成家庭傷害
不知如何正確教養小孩;沒有計畫而生育;產後沒了工作;對於生活的憂心;造成我將煩躁情緒轉嫁在孩子的身上。情緒變得喜怒無常,讓孩子活在恐怖教養中。
例如,女兒不小心打破東西,我就會很歇斯底里,大聲罵人,大約罵了一個小時,甚至還會動手打她。回想在我弟弟一歲多的時候,帶他去公園玩,他不小心把鑰匙掉在地上,我也會歇斯底里的一直罵他。從兒子會走路講話之後,我的喜怒非常分明,兒子常常被我嚇到哭!
我將自己對待孩子,缺乏正確教養觀的暴行,推卸責任,說自己病了。我姐姐在學精油手工皂的老師知道我的狀況後,推薦我用精油來緩解我的情緒,但效果不好。精油老師告訴姐姐:「你妹妹應該是產後憂鬱症,要去看醫生。」我那時候也懷疑自己有嚴重的躁鬱症,我前1秒還笑笑的,但下1秒就馬上變臉,翻臉跟翻書一樣,連對自己親人也都是這樣喜怒無常。我的兒子兩歲時,我去了身心科看診。一開始跟醫生聊天,醫生都覺得我蠻正常的,在問診的過程中,我已經忘記醫生問我什麼了,我開始痛哭。醫生告訴我:「妳是需要吃藥的。」醫生還問我:「妳可以控制你的脾氣嗎?」我回答醫生:「沒辦法,只要一碰到那個點我就會大爆發。」我告訴醫生,我還有睡眠障礙,所以醫生就開抗憂鬱劑給我。
吃完精神科藥後,我不到半個小時就昏睡過去;但早上醒來時都很累,累到我都不會發脾氣了。後來吃了幾次之後,我發現因此我沒辦法顧小孩,甚至累到需要我姐請假幫忙顧小孩。姐姐建議我再回去找醫生,醫生回應說給的抗憂鬱劑都是最輕量的,後來藥量還幫我減半。服用後雖然沒有之前那麼累,但我的脾氣更大。我覺得這樣不對,所以我又回去找醫生,醫生就告訴我:「你不要吃藥了,去隔壁藥局買顧腦的保健食品。」就這樣突然斷了抗憂鬱的藥物。我買了顧腦的保健食品來吃,但後來因為生活及工作上非常忙碌,最後不了了之。看來這不是治本之法。
自己胡亂幫孩子貼標籤
我的兒子在三、四歲要上幼稚園之前,發現他很奇怪。他喜歡自言自語,拍照不看鏡頭。因此我上網去查資料,發現孩子的行為跟自閉症很像,孩子跟我講話時沒有辦法直視我的眼睛,他一直嘰嘰喳喳的自言自語,人群很多他會怕。
兒子再大一點更怪。我當時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帶他去看醫生,我不能錯過早療,如果我錯過早療就會害到這個孩子,所以我就帶他去看醫生。
醫生說:「拜託還那麼小,誰規定拍照一定要看鏡頭。這位媽媽我現在跟你講話,我也可以不看你呀,只是因為我是醫生,所以我必須要看你。孩子沒有事。有事的是你,我會建議你去看身心科。」我心想怎麼遇到了神經病,可是我身邊的人都推薦這個醫生,既然醫生說沒事,那我就走了。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星星知我心的苦情媽媽終於笑傲江湖!
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角落小夥伴*的好夥伴,一位特教老師的分享
口述/黃顯註老師
整理編輯/CCHR公民人權協會
十七年特教經驗
我是位特教老師,這十七年來,觀察過形形色色的孩子,包括被邊緣化的孩子。在從事特教之前,當了八年的幼教老師。期間我發現: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各有各的狀況,我希望每一位孩子,即使是需要特教的孩子,都可以得到適性的學習,並且可找到展現的舞台。於是我轉換跑道,成為特教老師。
我們就在教育的第一線,深刻瞭解到:孩子需要因材施教。畢竟父母有孩子的時候,不等於已經學會如何教養孩子。但會發現,有些孩子,父母可能需要更花心思去教養他們,卻為了圖方便,而帶孩子去確診;確診後,又為了方便治理孩子,非常容易以服用利他能、專思達等精神科藥來取代解決教養問題。
這些孩子被貼上「生病」的標籤,常常在班上是被排擠的;甚至有的班導師不瞭解這樣的孩子,因為孩子的無知闖禍,就會在班上直接指責孩子所犯了的錯,破口大罵,讓孩子沒有尊嚴!
看到被羞辱得很慘痛孩子,當時我的心跟著慘痛起來,這樣的孩子也是人呀!為什麼不能被尊重呢?孩子在班上就變成是「邊緣人」,好像是犯了滔天大罪!但他們只是不懂得危險,從來沒有人啟發他們開一扇窗,引導孩子去思考這樣做使否正確呢?!他們更需要家人關心、耐心陪伴。引導這樣的孩子需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例如,倒杯水,要教他如何拿杯子放在水壺對口,在執行當中需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來進行。
吃藥的孩子更焦躁不安
關於用藥,我研讀過利他能、專司達等藥物的資料,仿單上面寫著使用這些藥物會有副作用,並且明白地指出:有噁心、嘔吐、暈眩、吃不下飯等副作用。
我親自觀察到:孩子從家裡來到學校,處在新的環境中,他已經很害怕了。用藥之後,可能有藥物副作用的影響,他們更是害怕外界的聲音,常常出現發抖、焦慮、疑神疑鬼的現象;餵了藥之後,孩子更是焦躁不安。
所以,我極力主張「不贊成孩子服用精神科藥物」,甚至告訴家長,如果他的孩子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會希望孩子遠離藥物的傷害,還給孩子一個安全的世界。有些家長,觀察不出來,自然沒有認同感。觀察出的事實,就是事實,勝於雄辯。
特教班的孩子比較容易有用精神科藥物的狀況,我觀察到他們比較渙散,精神上無法集中。我以前對用藥就很反對了,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有這些反應。直到我接觸到CCHR公民人權協會,才瞭解精神科藥對身體的傷害,它會控制一個人的身心靈。我親身觀察到,有些用藥的孩子更躁動,更沒有辦法控制自己,隨時隨地出現躁動現象。而且孩子全身會有發抖的情況,這些事情家長完全不能瞭解,家長以為用藥就可以控制好病情,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有一次,我班上來了一位五年級的孩子,他的狀況甚至連他的導師都排擠他,老師要家長帶孩子去看精神科醫生。這孩子在班上,常常好動地跑跑跳跳。國小二年級的老師建議,要家長帶孩子去看醫生,家長想說是老師的建議,便直接這麼做了。未料,用藥之後衍生出更多的狀況出來。他從國小二年級開始服用《利他能》,一路到五年級換藥《專思達》的時候,遇到我。我拿了一片公民人權協會【致命的錯誤】*的DVD給家長看。
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我把媽媽撿回來了
文/希望
回首人生,童年時的疑惑,終於解開。原來自己是個承受著母親服用精神科藥物副作用長大的孩子。
在精神暴力下長大
我的媽媽脾氣暴躁,有時動作誇大,再加上她兇惡的眼神,我對她心存畏懼,常常被她嚇到不敢說話!從小就覺得:為什麼我的媽媽跟人家的不一樣呢?!
小時候,我就知道媽媽的婚姻不幸福,誤以為她的壞脾氣來自於此。但是長大後發現,其實是精神科藥物用藥後,副作用的表現。
就我的印象當中,我看過媽媽跟阿姨、舅舅們的相處,都非常得好,我媽媽是一位對兄弟姐妹很好的人。但她用精神科藥物之後,幾乎變了一個人,精神科藥物副作用發作起來的時候,她會對每個人咆哮、謾罵等。這才恍然大悟!母親服用精神科藥物,導致她壞脾氣。我自己成長過程,一直承受著「二手」精神科藥物副作用的傷害。
媽媽曾經告訴我:「阿嬤家是在種大蒜的,我每天會沿路去賣大蒜,認識很多很多很多的人,人緣也非常得好,要不是我生病,我也不會嫁給你爸爸,因為我跟你爸爸是遠房親戚。我本來是要嫁給一位大老闆的。」
在我印象當中,我小學三年級,每天放學回到家,都會聽到媽媽在抱怨爸爸:「你爸爸錢賺得不夠家裡開銷,又在外面跟別的女人亂搞。」但我看到我爸爸沒有這樣。我的媽媽每天就是一直重複地講爸爸的不是。後來才知道,我們還沒出生前,我的外婆曾經把我媽媽送去精神病院過。
母親的奇怪行為,不只是給予家人精神暴力;甚至還會自殘。讀國小三年級的某一天,我的媽媽被緊急送醫,姐姐回來告訴我:「媽媽喝漂白水自殺。外婆把媽媽送到靜和醫院(精神病院)。」
當媽媽從精神病院回來後的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完全變了一個人。我的媽媽變得不罵人,變得異常地溫馴,也不會在我面前說爸爸的不是。當時的我,雖有一時的如釋重負,但就是有種說不出來的奇怪的感覺!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苦海遇CCHR燈塔,航行出快樂人生
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孩子你沒病,只是需要學會自律
文/林妙香老師
我曾經一手造成一個孩子吃過動症藥,讓他狀況變得相當糟糕。我懷抱愧疚,最後決定負起責任,再用教育的方式,把這個孩子救起來。幸好我做到了,否則我大概會後悔一輩子。
這是12、13年前的事,當時我還是一位國小老師。
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的狀況很多,包括他會拿起椅子做出要丟同學的樣子,雖然他沒有一次丟到別人,但是光是他的動作就讓很多人害怕,他的情緒很暴走,他的人際關係很不好。
幸好他有一位很好的導師,這位老師給他非常大的包容,一直引導他做一些消耗體能的運動,也給這個孩子一些目標去完成,孩子的狀況時好時壞,我和他的導師常為了這個孩子的情況費盡心思,我們都知道這個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勢必和家庭的教養有關。
母子在校上演動作片,我勸母親帶孩子看醫生
曾經有一次,孩子因為不想讓媽媽看到成績不理想的考卷,當媽媽來接孩子放學時,孩子一看到媽媽走近,竟然火速地把考卷撕碎並塞進自己嘴巴,媽媽一看到孩子吃考卷的舉動,就衝向孩子,用力挖他嘴巴的考卷並且一直搧打他的臉。這場面讓老師搖頭,我們也更能理解這個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會容易爆走或不穩定。為了處理這個孩子的情緒,老師們也真的絞盡腦汁,但換來的挫折比成就感多更多。
那時,正好有醫生到學校演講,他說一個班級會有百分之五~八的孩子是過動症,這些孩子需要被幫助。我和這位孩子的導師都非常認同,對!也許他就是這樣的情形,所以我們應該要幫助他。
一開始跟家長鼓勵帶孩子去就醫時,家長很反彈,因為一來因為工作忙,二來他不覺得孩子有病。為了幫助孩子,導師和我就跟媽媽說:「沒關係,就去給醫生看看吧,如果醫生說他是過動症,至少我們比較能夠體諒孩子,如果我們知道孩子有他不可抗力的狀況,老師們也就不會一直對他生氣了。」最後,媽媽就帶孩子去看醫生了。我心裡想著:「耶!我覺得好棒,我有幫上忙。」
但,讓我困惑與不解的事情開始陸陸續續發生。
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個案分享:藉藥澆愁,愁更愁的跌宕人生
文/黑美人
我曾經是位被精神科斷診為重度憂鬱症患者,服藥的病史大概有二十幾年,其中歷經藥物副作用自殺,在鬼門關徘徊三次,或者應該說是更多次。
第一次藉藥物澆愁
高中時就開始半工半讀;媽媽對我很嚴厲,因爲一次的誤解,母親認為我騙她,被她用藤條毒打兩條腿都是血絲!此時,受到當時大我17歲老闆的關心及疼愛,他成為了我的初戀情人。然而,他卻是我不該愛上的人。
民國80年春天,老闆來找我,希望我可以跟他一起去美國。他跟我求了一個下午,但我拒絶了,我不想破壞他的家庭。夏天聯考結束後,就聽說我的老闆在颱風天前夕,修理屋頂不慎摔下來往生了!總覺得是我讓他分心,害他掉下來。我非常自責和難過,一直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從此,我假日不外出,也不吃東西,沒辦法好好睡覺,這樣的狀況維持了一年多。因為爆瘦,我剩40公斤左右,就像個皮包骨,整個人很緊繃,曾經有三十天無法入睡。我的同學覺得這個狀況再下去不行,帶我去某大教學醫院看精神科看診。
醫生認為我是憂鬱症患者,從那時候開始服藥。從肌肉鬆弛劑,鎮定劑到安眠藥我都服用過。有藥物副作用的問題,在我第一次用藥就發生了。我當時在台中火車站附近工作,放假想要去東海牧場晃晃,就騎著摩托車出門了。當我「醒來」時,看到是海邊,原來騎到台中港!這樣的情況發生兩次。中間完全沒有任何記憶,真的非常恐怖!同學趕緊帶我去找醫生,我告訴醫生:「那個藥很可怕!用完,一片空白。突然醒來,人居然在海邊!」醫生告訴我:「沒關係,我幫你換藥。」
從吃藥到自殺
後來認識了第二任男友,我下定決心要嫁給他,但他的母親不喜歡我,叫他去相親。所以有長達兩、三個月的時間,我沒能睡好覺。自己去藥局買安眠藥吃,吃藥仍睡不著;不吃藥會想哭,吃了藥又很累;也有自虐行為,假日不吃東西。當時安眠藥是禁藥不好買,跑10幾家藥局,集結約半瓶的藥,一口氣吞下肚!第一次自殺出現在這時。我覺得自己在花園裡舒服地散步。中間一片空白,醒來就在醫院!也因為這樣,所以男友更堅持要我去看醫生。
醫生給我更多精神科藥,包括抗憂鬱劑。我仍昏昏沈沈的,我的身體像喝醉酒的狀態。睡前吃醫生的藥,大概半個小時就可以睡著,但睡起來我的身體很累很累很累。沒有吃藥,想睡沒辦法睡,躺到哭出來。常常腦壓高、眼壓高,同時發生時,我就沒辦法控制情緒,就會狂哭,哭到睡著,當時的我,覺得快瘋掉了、非常想撞牆,根本就想死!
為什麼服用抗憂鬱劑之後,反而想自殺呢?
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孵育毛毛蟲成蝴蝶的教育工作者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個案分享 :孩子被貼標籤,媽媽甘苦談
文/Joe小姐
我是一位職業婦女,曾遭遇到小兒子被貼「過動」標籤,大兒子被貼「學習障礙」標籤,心力憔悴的我不禁思考著: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先來談談我的小兒子,我們如何一起穿越和成長的心路歷程:
我家小兒子從小就被說是「過動」,他總是閒不下來。他在一歲多時,就會聰明地拿椅子墊高,然後把門打開;他也會自己打開飲水機,讓自己喝水;當時娘家的媽媽幫我照顧他,她就非常擔心孩子受傷、擔心他燙到⋯⋯小兒子種種的狀況,造成阿嬤在照顧上倍感壓力,所以在兩歲左右我送他去幼幼班和小朋友一起讀書、遊戲,但我那時候只是覺得孩子「很好動」而已。
孩子肢體不協調常被誤會
小兒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因為「好動」常常被貼標籤。在上幼幼班的時候,曾經因為無意地咬傷一位女同學,她的爸爸差一點衝進教室要打我的小兒子。當時老師真的很緊張!我倒是覺得這位爸爸有點反應過度!
老師也因為小兒子好動,便讓他在體能課當班長,然而當時他的肢體協調並不好。老師可以包容並適當引導小兒子,但還是告訴我:小孩有「過動」,是個不好教的孩子。
我有九位堂兄弟姐妹,大家都結婚生小孩,我家小兒子很想跟這些比他年紀小的孩子一起玩。然而由於肢體不協調或使力不當,容易不小心傷害了小朋友們,所以大人都認為小兒子會欺負比他年紀小的小孩,小兒子就被貼上「不乖,會欺負人」的標籤。說實在話,我是很受挫和難過的!
我看到小兒子平日對環境非常好奇、喜歡探索,所以在我的眼裡覺得孩子就只是「好動」而已;而老師觀察的是:他比起一般孩子較靜不下來,建議我要帶他去看兒童身心科。
後來,我就真地帶孩子去找醫生。在醫院現場,我看到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孩子;在我跟醫生聊了二丶三十分鐘的過程中,醫生同時觀察孩子的狀況。之後醫生專業地告訴我:「你的孩子沒有過動。」
我納悶的問醫生:「怎麼說呢?」
醫生說:「當我們在這邊聊天的時候,孩子沒有衝過去,我不覺得他是過動。」
醫生又說:「媽媽你不用擔心,即使你不相信,包括學校的老師也怎這麼說,而你帶孩子來我的診間,你的孩子還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就不構成過動,僅是好動而不是過動。」
醫生還說:「如果是過動,這個孩子早就不知道亂跑到哪裡去了。」
聽完醫生的說法,我當下非常感謝那位醫生,頓時放下心中大石頭,豁然開朗。
接下去是找出真正幫助孩子的方法。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個案分享:媽咪協助過動兒找到人生目標
活潑好動的兒子
我兒子從小坐不住、動來動去、超愛爬,到處爬,即使是看電視,他也不會乖乖坐著。有時候居然可以爬到很高的地方,而自己下不來,要大人把他抱下來,到國小還是這樣的情形。我認為因為他屬猴子,特別愛爬,所以我也不以為意。
幼稚園上課動來動去在課堂上是被允許的,我認為他在適應環境。到了國小一年級學期末,他在上課時間,依然沒辦法坐在位子上課,像猴子,動來動去,坐不住,會影響到其他同學。
有一天,老師打電話給我,請我去學校,老師告訴我:「您的小孩有過動的傾向,需要帶孩子去看兒童身心科。」於是我帶他去某大教學醫院看門診,填了非常多的表格,醫生問孩子一些問題,孩子被確診為「過動症」,必須要吃藥。我先生不准孩子吃藥,所以後來再也沒去看醫生了。那時候我們沒有方法,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坐不住的孩子
兒子說喜歡畫畫,曾經嘗試給他去學畫畫,但他還是沒辦法乖乖坐著,坐太久反而他會生氣。在學校上課上到一半,他就會起來走動,甚至走出教室,兒子班上的同學都知道他的情況。在該學習的時間沒有辦法好好學習,他成績是不理想的,所以利用晚上丶假日,我找家教老師一路陪伴,家教老師看他坐不住時,就會休息5分鐘,讓他走一走回來再繼續讀書,會依照他的狀況去做調整。明明就要月考了,看兒子晃來晃去,我會唸他:「你的屁股是長針嗎?怎麼會坐不住呢?」,兒子會告訴我:「我就是坐不住,我沒辦法。」我真的無法理解他的狀況。
找到問題的根源
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因為非常忙碌,沒有多餘的心思放在他的身上,孩子有過動症狀,我非常自責。
後來我查「過動」的資料,才發現到「糖」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我的兒子是家族裡面最小的小孩,所以備受寵愛,在兒子幼稚園階段,只要親戚、朋友出國一定會帶糖果給他,在兒子國小階段,因爲孩子的爸爸常出國,回來都買那種甜死人的糖果給孩子,全世界各種奇奇怪怪所有的糖果,在我家都出現過,孩子從小吃了非常多的糖果。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個案分享:原來考大學不是人生唯一的路
文/Vicky維
自己給自己壓力,被醫生斷定為憂鬱症
我高中一年級的時候,功課壓力很大。我當時覺得壓力大到沒辦法唸書,功課壓力讓身體肌肉抽蓄,幾乎每天都是這個狀態。學校老師教的課業讓我覺得很難讀,造成自己的情緒潰堤,常常哭泣。我當時的成績其實普普通通,但我給自己壓力很大,期許也很高,我希望我能考一百分。老師對我們的要求同樣也很高,但是我的成績都是60分左右。之後我休學了。
高中課程雖然念得不順利,我也覺得自己好累喔,但我覺得自己必須要往前進,我後來便轉去讀夜間部就讀。
在學校,我仍沒有辦法面對人。某幾位同學,他們講話比較強勢,會說:如果你不做事就是沒有主見,在社會上會沒人注意....諸如此類的言語,我心裡就非常的不爽。甚至那些同學都還沒說話,我的心裡就很不爽,跟這些同學的溝通差到一個極點,我整個人都要崩潰了。
學校老師建議我去看學校的醫生,精神科診斷出我有「憂鬱症」,醫生開了憂鬱症的藥和安眠的藥,有:贊安諾、千憂解。前前後後我總共吃了三年的藥,吃了之後我有發現自己的情緒有比較穩定,神經比較不緊張,肌肉有比較鬆弛;但藥的副作用是臉色變得蠟黃,每天精神變得很差,且容易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