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 星期一

特別展覽【精神病學:死亡工業】現代瘋狂之起源-精神健康與你的生活 (8月即將到台北西門紅樓!)

 


🔥死亡工業展.來台北囉🔥

時間:2024.08.08-11 13:00-21:30

地點:西門紅樓2樓劇場(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

票卷索取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6260310571646696283



🎈同場加映~5場專家公益講座

☘️首先第一場專家講座將由超級具有公道正義的劉承武檢察官主講

劉檢察官現職為台北地檢署公訴檢察官、全國被害人權協會副理

事長。曾偵辦華西街雛妓掃蕩、鈕承澤性侵案。致力於為犯罪被

害人爭取公道與司法正義。

☘️演講主題:「被害人自保原則,法律如何保護我個人生命及財產

權?」

🎈講座大綱:

1. 憲法?人權?犯罪被害人如何自保?

2. 強制送醫與精神鑑定何以成為剝奪生命及財產權的工具?

3. 何謂提審?正常人如果被關進精神病院要如何自救?

🎈講座時間:8 月 9 日(五) 19:30-21:00

立即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7031146026452277360

…………………………………………

☘️「吃藥前要注意什麽?公益藥師真心話」

🎈特別講師:陳宜姍 藥師 (美麗人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講座大綱:

1. 健康有骨氣,輕鬆不卡關!

2. 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補充什麼營養有幫助?

3. 有哪一些方法可以讓身體健康,創造美麗人生?

🎈講座時間:8 月 10日(六) 14:00-15:30

立即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7041227471074372472

…………………………………………..

☘️「炎炎夏日西門町,幸福愛情何處尋?愛情心理學物語!」

🎈特別講師:詹昭能教授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

🎈講座大綱:

1.  愛情幸福的要件:從「王力宏vs.李靚蕾」談起!

2. 愛情幸福方法論:「同志之愛vs.異性戀」有差嗎?

3.  愛上了就要幸福喲!「老外爸爸家有7仙女」的啟示錄

🎈講座時間:8 月 10日(六) 19:30-21:00

立即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7041853061313682330

……………………………………...

☘️【 6招建立優質親子關係,締造幸福親子雙贏! 】

特別講師:林妙香 老師

🎈講座大綱: 

   1. 孩子有負面行為的兩個主因是什麼?

   2. 陪伴過動寶貝需避免踩到什麼地雷?

   3. 哪六招能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和行為?

🎈講座時間:8 月 11 日(日) 14:00-15:30

立即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7041852531236334627

……………………………………...

☘️「如何走出情緒壓力的幽谷?」
🎈特別講師:蘇熙文醫師 (台北葛萊美診所院長)
🎈講座大綱:
1. 何謂情緒障礙?身心如何互相影響?
2. 營養、環境如何影響情緒? 
3.  如何不藥療鬱? 
如何真正有效地幫助憂鬱的人?
🎈講座時間:8 月 11日(日)19:30-21:00


#人權法律 #專家公益講座 #西門紅樓 #CCHR #免費 #人權 #台北 #新北市 #北部 #台灣 #講座 #展覽 #親子 #教育 #愛情 #藥物 #健康 #快樂 #強制送醫 #精神病患

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13%成人吃!抗抑鬱藥不只增自殺風險 有大副作用】

願一路好走,月亮女神!🌙


李玟離世!家人痛曝她「抑鬱纏身」多年 回顧因憂鬱症殞落的明星

知名女星COCO李玟傳出輕生過世的消息,今(5)日她的親姐也在臉書證實「CoCo於數年前不幸患上了抑鬱症,經過長時間與病魔抗爭,可惜近日病情急轉直下,於7月2日在家中輕生」,經醫院團隊努力搶救及治療,最終於7月5日返魂乏術,與世長辭,消息震撼華語娛樂圈。




新聞連結:

注意!注意!關於精神科用藥-抗憂鬱劑的風險和副作用!
【13%成人吃!抗抑鬱藥不只增自殺風險 有大副作用】😲😲😲😲

FDA警告!抗抑鬱藥可提升自殺風險!
那麽,如此龐大的人群使用抗抑鬱藥,是否可能帶來風險?

一份發表於《精神病學前言之聲》(Frontiers in Psychiatry)的研究統計了澳洲2012年以來的抗抑鬱藥處方率和自殺率,對比後發現這兩個數據呈吻合的上升趨勢。

FDA在2004年就曾提出警告:服用抗抑鬱藥物的年輕人,自殺風險增加[4],包括自殺想法和行為。

當時FDA對所有等級的抗抑鬱藥使用了「黑箱警告」標籤(black-box warning),這是FDA對於已經批准藥物給出的最高警告,大家在藥品包裝上也能看到這種警告。該警告在2005年生效,在2006年,警告年齡擴大到25歲。

警告雖然引起了業界的一度重視,但是並沒有阻止社會大環境鼓勵使用化學物質來控制精神問題。於是,抗抑鬱藥的使用只是短暫下降,2006年後又再度回升。

而且,抗抑鬱藥在全球帶來了龐大的利潤。2020年,抗抑鬱藥的市場達到150億美元。
⋯⋯


本協會相關文章:
1.「腦部化學失衡導致憂鬱」的神話破滅 http://bit.ly/40D387G
2. 精神病學堅信60年的憂鬱症「科學」理論終於被推翻了? https://bit.ly/3pZFWQA
---------
🙏🙏🙏〔警告〕:請勿自行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因為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狀況。民眾應該尋求有藥物戒斷經驗醫師的建議和協助, 這點非常重要!

【曾經被精神科的治療不當對待過嗎?】
如果您知道您的父母、配偶、孩子、親戚、朋友、同事或鄰居,曾經因精神科的治療而有以下情形:
嚴重的藥物副作用、誤診、遭到性猥褻或性侵、被迫住院、或造成身體傷害!
或是您有知道任何精神科醫生有任何敗壞道德的違害人權惡行,敬請馬上聯絡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
市話:07-7228011
投訴專線:0906-980-995
精神科治療受害者報告:goo.gl/RAuzDr
更多的替代醫療資源:

#李玟 #COCO #抑鬱 #憂鬱症 #精神科藥物 #副作用 #身心科 #精神科 #自殺 #自我傷害 #抑鬱症 #名人 #女歌手 #張國榮 #知情同意權 #警告 #自殺風險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公益講座:【 走出憂谷,從心出發系列3─創業者如何走出困境】

【 走出憂谷,從心出發系列3─創業者如何走出困境】




三場量身打造的精彩分享,找到人生目標與定位,跟憂鬱負能量說 ByeBye! 

「如何拼過創業死亡低谷創造電商佳績?」: 當過業務員、行政秘書與講師,現為機車零件電商經營者的王照翔。曾經入不敷出扛負債務。 決心創業的他,一邊當上班族一邊成立電商經營,拼搏三年創下月營收破兩百萬至今仍迅速成長。曾經也經歷過人生低潮的他,是如何挺過心理壓力與青年創業迷茫撞牆期?

「轉換跑道死路一條?他如何逆轉勝?」 曾是前景看好的高薪電子工程師,卻不顧家人撕破臉的反對投入殯葬業,後成功翻轉人生。 現為龍巖元創營業處處長的林俊嘉,任內營業額累計達 10 億以上。然而從電子業跨越到無底 薪的殯葬業工作一開始不被看好跟支持,也曾經歷人生高低起伏。他如何樂觀面對,以致創 造殯葬業傳奇故事? 

「關於身心藥物,醫師不願告訴你的事」 你知道為何有許多身心科藥物被列為管制藥品嗎?這些藥物真的如藥廠宣稱非常安全嗎? 到底為什麼身心疾病罹患率節節攀升卻幾乎沒有治癒的個案?被稱為現代文明病的診斷名 稱背後又隱藏著什麼秘辛?我真的是身心失常嗎?身心疾病只能用藥醫嗎?患者及家屬還 有其他多元選擇嗎?以上許多常見疑問,公益行動家蘇熙文醫師一次解答!

現在就報名:

演講時間:2022-11-13(日) 13:00 ~ 16:00 

地點:高雄市七賢二路329號 地下大禮堂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諮詢攤位 現場提供美國權威性機構國際公民人權委員會(CCHR)所編印之《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 《抗焦慮劑》、《中樞神經興奮劑》、《精神科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六種藥物相關資訊的 手冊,以及 40 多年來的調查研究報告、文件等。讓民眾能做到自我知識的充足、自我評估、 正確的衛教資訊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也歡迎各位分享此活動並一起出席!




#公益 #講座 #免費 #實體講座 #職場環境 #身心靈 #創業 #憂鬱 #負債 #電商 #百萬薪水 #工程師 #龍巖 #電子業 #殯葬業  #精神科藥物 #副作用 #抗焦慮劑 #抗精神病藥物 #身心疾病 #現代文明病 #知情同意權

2022年6月17日 星期五

時代雜誌憂!美國兒童吞藥自殺五年來屢創新高


撰文/公民人權協會調查研究小組

今年(2022年)六月初,網路版時代雜誌的健康單元,有一篇標題驚人的報導「愈來愈多年輕人試圖透過服毒自殺」(A Growing Number of Young People Are Attempting Suicide by Self-Poisoning)。(註1)

根據美國聯邦的中央統計數據,從 2000 年到 2018 年,美國 10 至 24 歲的總體自殺死亡率增加了 57% 。近期,發表在《臨床毒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更仔細地揭露了一項特定的自殺未遂方法——吞藥(即服毒)。而結果令人不安:從 2015 年到 2020 年,通過攝入有毒物質或過量服用藥物的企圖自殺案件飆升,並且在 6 至 19 歲的族群中,增加了 26%。

不當使用藥物自殘或自殺

這項研究由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醫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毒理學家,珍妮弗·羅斯博士(Jennifer Ross)所領導。該研究依據國家毒物數據系統的統計資料,資料來源包括了美國 55 個州和地區的毒物控制中心所提供的數據。

事實上,從 2015 年到 2020 年間,竟然有五十一萬多通(514,350)毒物控制中心的電話,涉及 6 到 19 歲的兒童。控制中心記錄著,這些年紀輕輕的孩子,「因不當使用某些物質進行自殘或自毀」。

進一步追查,這些孩子究竟服用哪些「物質」來自傷或自殺呢?第一被濫用的物質是止痛劑(普拿疼Acetaminophen),其次是布洛芬(非類固醇抗炎藥ibuprofen),然後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例如安立復(Aripiprazole)。美國的孩子很容易就拿到這些藥物。像安利復這樣的藥品,雖然它是處方用藥,但不僅被精神科用於青少年的思覺失調症,還用於更常見的憂鬱症,躁鬱症,這些被貼上標籤的患者,也很容易拿到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使用容易找到和獲取的物質。

時代雜誌寫到,美國在2015年報告的兒少吞藥自殺自傷案件,超過75,000 起。接下來,這個統計數字,連續五年,年年都增加,到 2020 年,用吞藥自殺自傷的案件,達到超過 93,500 人。

10 至 12 歲兒童吞藥自傷最嚴重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醫學毒理學系主任,同為論文的合著作者克里斯托弗·霍爾斯特格博士(Dr. Christopher Holstege)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對我們的機構統計數字感到不安,於是決定對全國數字進行研究。事實證明,這種增加的情況不僅僅是單一地方的問題,更是一個國家的問題。」

統計研究呈現出來的,並非 6 至 19 歲之間每個年齡層,都發生同樣嚴重的問題。根據統計,最嚴重的是10 至 12 歲兒童,吞藥自傷的人數增幅最大,在五年研究期間,增幅飆升了 109%,達到一倍以上。

在 13 至 15 歲年齡層,增幅為 30%;6至9歲的兒童中,增幅為28%;在 16 至 19 歲的人群中,增幅為 18%。

另方面,研究也顯示,女孩吞藥自傷自殺的比例嚴重偏高,佔病例的近 78%。這份研究超過 50 萬例病例,其中有 276 人死亡,近 15,000 例病例險些危及生命,甚至造成長期殘疾。

關於抗精神病藥物的危險性,英國班戈大學精神藥理學家暨精神病學教授大衛·希利(David Healy),在2016年撰寫的一篇報告「抗精神病藥的副作用」明確說到:「即使是健康的志願者,抗精神病藥也會引起自殺念頭和感覺。」(註2)

根據希利教授的陳述,從提交給監管機構的臨床試驗中,奧氮平(olanzapine,例如Zyprexa中文藥名津普)和利培酮(risperidone,例如Risperdal中文藥名理思必妥)與其他藥物相比,跟更多的完全自殺有關。在氯丙嗪(chlorpromazine例如穩舒眠,第一代抗精神病藥)出現之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少有自殺現象。這表明許多人對所接受的治療產生了不良反應。而另一方面,研究也發現,治療第一年的自殺率遠高於其他任何時間。

英國澳洲兒童藥物副作用問題亦嚴重

多年來,CCHR公民人權協會一直對濫用處方藥提出警告,如今製藥大國的美國,再次艱難的提出研究,繼鴉片類藥物後,正視這項濫用精神科藥物而衍生的嚴重社會問題——年輕孩子的自傷自殺問題。

同樣令人憂心的還有英國與澳洲。

丹麥哥本哈根北歐科克倫中心(Nordic Cochrane Centre) 和哥本哈根大學的Andreas Ø Bielefeldt教授等醫學專家,在英國皇家醫學會學刊2016年十月發表的研究顯示,不只對未成年患者,抗憂鬱劑也造成健康成人自殺和暴力傷害的風險加倍,換言之,包括青少年人口,服用抗憂鬱劑每十六人中就有一人受自殺或暴力的副作用之苦。(註3)

2019年2月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由澳洲伯斯約翰科廷公共政策研究所(John Curtin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in Perth)的 Martin Whitely 和阿德雷德大學研究小組的 Melissa Raven 和 Jon Jureidini,合作發表研究的結果,與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醫學的研究,呈現出十分類似的問題。澳洲年輕人(5-19歲)自傷和自殺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過量服用抗憂鬱劑,也就是故意過量服用本應幫助他們的藥物。研究結論擔憂,由於自殘的人在以後的生活中自殺的風險會增加,因此這些結果可能預示著澳大利亞未來自殺率的上升。(註4)

長期使用精神科藥物問題多

現在所有的抗憂鬱劑都帶有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黑框」警告,警告它們可能會增加兒童和年輕人自殺想法和行為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可能有更多研究將揭露長期使用精神科藥物的更多問題。

維護和伸張屬於自己在精神衛生方面的醫療知情同意權,一直是CCHR公民人權協會主張和推動的。精神科藥物並不會因為由精神科醫生處方,就能抺除它的副作用。每一顆藥物在吞下去之前,我們都有責任了解它最糟糕的副作用是什麼。問醫生,問藥師,更要自己去查谷哥,關鍵字打藥名,後面再接兩個字「仿單」,就能找到藥廠出版的正式藥物說明單。

孩子的大腦在發育階段;用藥不得當,用錯,過量,或是碰到用藥物無法解決的問題,卻試圖用藥物來解決。這樣一來,服藥時間拉長之後,肯定會有問題。讓我們一起建立正確的用藥觀念,警覺並阻止任何藥物濫用的可能性,特別是針對兒少開立的精神科藥物。

 更多文章:https://www.peopo.org/news/589169

(註1)https://time.com/6183226/suicide-poisoning-young-people/

(註2)https://rxisk.org/side-effects-of-antipsychotics/

(註3)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141076816666805

(註4)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t.2020.00478/full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國人年吞九億顆安眠藥,還要吞多久?

 撰文/公民人權協會調查研究小組

 

「我吃了二個月的安眠藥之後,某天我看到鄰居,居然完全想不起他的名字!」惠琪小姐提起安眠藥副作用時,這麼說。

 

阿民哥吃了三年安眠藥後發現:「當時吃藥的副作用,像是易怒和記憶變差,都是我太太要承擔和面對。」

 

曾經努力幫助母親戒藥,最後戒藥成功的希望小姐說:「之前媽媽斷斷續續有在吃安眠藥,我知道她吃的是史蒂諾斯。有一次,我五點多起床,看到媽媽在弄她自己的東西,於是我叫她,她卻完全沒有回應我,感覺像是夢遊。我親眼見到媽媽出現史蒂諾斯盛傳的副作用:夢遊。」

 


安眠藥在台灣氾濫



安眠藥在台灣氾濫,十年來用量節節攀升,已成問題。

 

安眠藥著名的副作用包括:記憶力衰退、夢遊、易怒,就印在藥物說明單(仿單)上。但開藥醫生若不警告,通常領藥患者也不得而知。

 

根據2020年健保署公布的2018年藥品使用量分析報告,國內最常使用的安眠藥是成份為佐沛眠(zolpidem)的使蒂諾斯、柔拍等藥物。僅僅這一類成份的安眠藥,申報數量就超過一億四千三百多萬筆。若把所有相關的鎮靜安眠藥數量加總,竟可高達約九億五千萬顆。(註1

 

一項為期十年的研究「亞洲地區開立精神科藥物型態(REAP)」,從1999年至2018年,比較了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和泰國等國家的精神科藥物處方。在多樣的研究角度下,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台灣開立安眠藥處方的比率,為亞洲最高。根據台灣精神科醫生自己的說法,台灣在安眠藥的使用比例上,不僅是亞洲第一,甚至與其他各國相比,也僅次於智利,位居世界第二。

 

這麼多人吃藥,又吃那麼多。新的用藥人口不斷加進來,原來服藥的人,卻持續吃藥。2017年健保署公布的數據中,一口氣開安眠藥超過兩週的處方,近360萬張。而兩週內的處方,則約2600萬張,非常驚人。(註2

 

安眠藥一吃成主顧,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服藥史,大有人在。民眾對公民人權協會的反應及投書,正反應了真實的狀況。如此長期的服藥,真的沒問題嗎?



安眠藥安全療程只有四週

 

台北醫學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曾對媒體表示,連續服用安眠藥超過3個月,恐怕就有成癮的風險。李信謙主任說,安眠藥不是永無止盡地吃,如持續服用超過3個月恐有成癮風險,通常不建議長期使用安眠藥,短期治療通常不超過1個月。

 

製藥廠承認,安眠藥的療程只有四週,這包括減藥戒藥期在內。翻開民眾常使用的助眠藥仿單:史蒂諾斯、柔拍(成分為佐沛眠zolpidem)、宜眠安,白紙黑字的寫著,療程不該超過四週。贊安諾、景安寧、樂耐平、安定文和悠然的仿單明文印著,長期服用會有藥物依賴。

 

氾濫的安眠藥、鎮靜劑,多歸類在精神科藥物抗焦慮劑的範疇。而抗焦慮劑絶大部分都是管制藥品。管制藥品之所以需要管制,就是因為它們具有成癮性及濫用性。

 

為了避免這些藥物遭到濫用或流入其他人手中成為毒品,在使用及管理上,安眠藥比一般藥品有更多的限制。管制藥品都是處方藥,須經由醫師看診後,憑醫師開立之處方箋,才能至藥局領藥。

 

既然有成癮性及濫用性,連續吃上幾年或十幾年的安眠藥,天天吃,就不是正確的用藥節奏。也就是說,沒有一款安眠藥、鎮靜劑,該列在慢性病處方箋,甚至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當中。

 

然而安眠藥和鎮靜劑不像其他慢性病處方箋,需要附檢驗報告才可以開立。它不但沒有檢驗報告的要求,還可以超過仿單所建議的療程的上限,簡直是藥族的「特權階級」。

 

然而,誰該出來警告服藥民眾,讓他們清楚知道,安眠藥幾年或十幾年吃下來的後果,可能出現記憶衰退、夢遊、中風,甚至癌症?


 

安眠藥不良後果鮮為人知

 

臨床精神病學雜誌20124月發表,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所做的分析研究,追蹤6萬名服用安眠藥的患者,發現使用鎮靜安眠藥物超過2個月的人,相較於沒有使用鎮靜劑安眠藥的人,發生癌症的風險高出了19% (註3)。

 

20144月精神病學臨床神經科學期刊,也曾發表一篇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所做的研究,它利用2000年至2003 年的數據,調查苯二氮平類藥物(BZD),即贊安諾、景安寧、樂耐平、安定文和悠然,與突發的中風事件,兩者有什麼關聯存在。

 

研究發現,40歲以上,使用鎮靜安眠藥的人,如果僅短期服用(14天),的確可降低82%出血性中風的機會。畢竟長期不睡覺,會傷害腦部機能。然而,若長期服用(95天以上),反而會增加平均2.22倍突發性中風的機會。此研究推論,短期使用鎮靜安眠藥可能有暫時的神經保護作用,但是長期服用則可能造成不利影響(註4)。

 

根據20181112日,刊登在F1000 Research生醫領域線上期刊平台的一篇研究,安眠藥會導致死亡、感染、抑鬱、癌症等風險的不良後果。基本上,長期服用安眠藥的可能結果為:車禍、跌倒等意外;夜間死亡;嚴重感染症;嚴重憂鬱;癌症;整體死亡風險增高。除此之外,對患者並沒有其他顯著的好處(註5


(上圖截錄自國衛院論壇110年工作坊:失眠之評估與處置)

 

癌症風險、突發性中風、發生意外風險等。從這些研究可以了解,如果有任何人告訴您安眠藥的好處,談的是短期使用。對於短期降低焦慮讓身體放鬆、適度休息,表面上看來是有幫助的。但是長期使用,就算拿放大鏡去找,也難發現好處。

 

為期十年的研究「亞洲地區開立精神科藥物型態(REAP)」,指出台灣醫界開立BZD類安眠藥(贊安諾、樂耐平)的比例,大幅高於歐美國家。美國2949歲憂鬱症患者,併用BZD類藥物的比率僅10.6%,然而台灣憂鬱症患者,併用BZD類藥物的比率則占了近90%。從用藥時間長度做比較,美國用藥超過六個月的病患,僅占所有病患的1.3%,然而研究估計台灣用藥超過六個月的病患,則超過了50%。(註6

 

 


醫生開藥不手軟



誰對國人開安眠藥不手軟?2017年健保署資料顯示,開立鎮靜安眠藥處方的第一名是精神科。占全台醫生總數僅3%的精神科(身心科),開立的安眠鎮靜藥處方箋數量超過976萬張,占了全台總數的三分之一。(註2


面對十年來一路攀升的安眠藥用量,去年(2021 國家衛生研究院邀集多位專家學者發表《臺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建言書》,對以上所提安眠藥的副作用和不良預後情況,也多所著墨。最後結論提到安眠藥、鎮靜劑的處方原則:最低有效劑量、間斷使用、短期處方、逐漸減藥。

 

暢銷書《真原醫》作者楊定一博士認為,大眾普遍對於睡眠抱持錯誤的期待。他在《好睡:新的睡眠科學與醫學》指出,多數人認為好的睡眠就該「一覺到天亮」,但美國曾有歷史學家歸納文獻後發現,以前的人通常會在半夜醒來12個小時,前後各睡4個小時,而半夜醒來的這段時間其實是人最放鬆、最自在的時候。楊定一指出,整晚連續睡8小時,可能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發明」。究竟該睡多久呢?其實每個人都不同,如果為了害怕失眠而焦慮,那麼這種焦慮就讓人難以入睡了。楊定一表示,不把睡眠當作一個問題,自然也就沒有「失眠」這個東西了。

 

台灣安眠藥氾濫已到精神科醫生自己也看不下去的程度。精神科醫生蘇冠賓曾說,德英兩國的非藥物治療有國家保險給付,像是認知行為治療或光照、營養、藝術療法等,在德國住院的精神科、身心科病人,高達半數不用藥物治療,這些作法值得台灣借鏡。(註6

 

蘇冠賓醫生還呼籲,精神科醫生應隨時提醒病患,如果已經長期使用鎮定安眠藥,也有動機想要戒除,請盡快和醫生討論,在醫生的協助之下,慢慢處理藥癮和睡眠的問題。如果醫生不願意討論如何改善長期的依賴,甚至跟您說長期使用安眠藥沒有關係,建議直接換醫生。(註7

 

提醒您,請不要因為閱讀本篇資料,自行突然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這樣可能造成危險,民眾應該尋求有成功協助戒斷經驗的醫師及藥師,協助減藥停藥。

 

CCHR替代醫療資源:http://www.cchr.org.tw/?page_id=445

 

 

(註12018健保藥品使用量分析檔REPORT201907_200200602

資料來源https://data.gov.tw/dataset/22131

 

(註2)聯合報元氣網2019-01-04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574081

 

(註3Kao, C.H., et al., Benzodiazepine use possibly increases cancer risk: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aiwan. J Clin Psychiatry, 2012. 73(4): p. e555-6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579162/

 

(註4Huang, W.S., et al., Benzodiazepine use and risk of stroke: 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14. 68(4): p. 255-6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829937/

 

(註5Kripk DF. Hypnotic drug risks of mortality, infection, depression, and cancer: but lack of benefit

Version 3. F1000Res. 2016; 5: 91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90308/

 

(註6)聯合報元氣網2019-01-04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574052

 

(註7)蘇冠賓部落格

cobolsu.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