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新聞文章:患憂鬱症疑服藥過量‧男子家中猝死



(霹靂‧安順27日訊)下霹靂半港一名患憂郁症的男子王良然,

疑服下過量藥物,被家人發現暴斃在家中。

死者王良然的一名親人在安順醫院太平間向《大霹靂》社區報說,

王良然33歲,因患憂郁症平時沒有工作,至今單身,與父母住在半港海墘街。

“昨晚約9時,死者父親回家,見到王良然坐在客廳電視機前,

手中還握着電視機遙控器,當時還以為他在睡覺,較後才發現不對勁,

連忙將他送到安順醫院,醫生較後證實他已死亡。”

這名親人說,王良然因患憂郁症,常需服藥,

不知為何昨晚卻服下過量藥物死亡。

警方安排法醫為死者遺體進行剖解,以鑑定死因。(星洲日報‧大霹靂)


來源: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337120#ixzz3NRVI9GAJ



關於抗憂鬱劑的真相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文章轉分享 誰來篩檢精神科 作者:林季咸 國中教師

在網路和報上,看到不少老師和家長寫文關心過動小孩是否該吃精神科藥的事,勾起我對精神科這一行的種種想法。希望在此一吐為快。
記得小時候,看過鄉里間俗稱「肖仔」的精神失常者,也聽過一些類似瘋女十八年的民間傳聞。印象中,只有「言行明顯且嚴重脫序」,例如:在臭水溝中洗頭、亂吼亂叫攻擊他人、搞得全身髒污、終日痴笑的人,才會被送進「精神病院」,當時在台灣從未聽過、看過一般醫院中有所謂的「精神科」。
然而這十幾二十年,精神科突然成了正常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還翻譯成不同的,很好聽的名稱,如身心科、心智科。「精神科」戲劇化地變成處理正常人的心情不好,睡不好,網路成癮了!在教育界的我,漸漸接收到如下的訊息:「身體會生病,心也會生病。心若生病就去看精神科?!」「看精神科病並不丟臉,而是聰明的表現,這是『求救』!」許多藝人甚至把自己在吃抗憂鬱劑,當成潮流話題。看來精神科很成功地在擴大它的病人市場。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一個中醫師眼裡的過動寶貝

文/王聖惠中醫師

最近不知怎麼了,我的中醫診所來了好幾位小病人,都是在學校裡靜不下來,老師要家長配合帶去兒童身心科,結果孩子吃了過動症的藥,副作用反應嚴重,家長於是把孩子帶來我這兒看。

其中一個案例是這樣。活潑又樂天的小男孩進了小學,在教室裡動啊,講話啊,蹦跳啊,上課不聽講,導師於是要求母親帶他見兒童心智科醫生。小男孩跟母親去看了診,拿回一袋的利他能。照著醫生的指示開始吃藥。第一天,第二天,孩子靜下來了。第三天,孩子也是安靜的,然後靜靜的看著母親說:「媽,我好想死。」

母親嚇呆了,小一的孩子突然想死,這實在太離譜!她把孩子帶來診所看,跟我陳述此事時,聲音還發著抖。我為孩子把了脈,從脈相反應出,孩子的脾胃自律功能完全被攪亂,失去平衡,營養無法吸收了。我跟母親解釋完,她恍然大悟的說,兒童心智科醫生說利他能可能會讓孩子「食慾差一點」,原來是胃的自律功能被攪亂了。至於想死的想法,心智科醫生並沒有提起,但看來也是藥物的副作用之一。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文章分享:「教育實驗」全紀錄10:坐不住其實是動不夠

  • 2014-11
  •  
  • 親子天下雜誌  63期   
  • 作者:陳安儀


「教育實驗」全紀錄10:坐不住其實是動不夠
圖片來源:陳安儀

有些孩子坐不住,他們既不是故意的,甚至也無法自我控制,大人不妨轉個彎思考,給予更多「動」的機會,就能發現他們有了改變……

「教育實驗」全紀錄10
無論是在作文班、或是在烘焙夏令營中教授「閱讀寫作」時,十幾個小朋友裡面,
總是有幾個「坐不住的孩子」。
這些老是對窗外飛鳥的興趣比黑板大的小朋友,現在有一些新的醫學名詞,
叫做「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控制不足」等。

據我看到的醫學新聞報導,「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的孩子與一般孩子的比例,
目前大約是十五:一,所以一班三十幾個孩子裡,大約會有兩、三個。
不論醫學上用藥的爭議與否,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孩子都不是「故意」的,
他們那些像「屁股生蟲一樣坐不住」的行為,連他們自己也無法控制。

並非故意,卻是他人的眼中釘
然而,這類小朋友往往都是極為聰明的小孩,他們想法很多、活潑大方,勇於嘗試、發言,
也樂於跑腿、幫忙。這些孩子在討論、遊戲進行的時候,都是表現很優秀的孩子。只可惜,
一旦要靜下來寫作,或是進行靜態的閱讀時,他們就常會惹麻煩。直到現在,
這些「坐不住」的小朋友,通常仍然是部分老師的肉中刺、眼中釘,
因為他們不但本身「愛問問題」,還會「製造問題」,擾亂課程的進度,
甚至會干擾坐在旁邊專心上課的小朋友,讓老師很頭痛。
我在學校,幫忙認輔過幾個這樣的孩子;我自己的作文班上,也不時有這樣的孩子。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因為經常被老師責怪、處罰,因此在班上人際關係不佳,
遭同學們嫌棄,長期處於自信心低落、自暴自棄的狀態。有些孩子一天到晚被罵習慣了,
早已養成了「金剛不壞之身」,學會從他人眼中評價自己,令人非常心疼。
其實,這些坐不住的孩子,只是需要一點點幫忙。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影片分享:精神科醫生講述「腦部化學失衡」的謊言!

以下影片講述近十年來精神科醫生在主流媒體宣揚的腦部化學失衡謊言,

今日您們所服食的精神科藥­物是由藥廠禮來公司

故意找一些可以引致腦部化學失衡的藥物給老鼠試藥,


測試證實有化學­失衡後,然後便本末倒置,將沒有化學失衡說成有化學失衡,


向全世界宣揚。





影片來源:

http://youtu.be/ZY8LiFz9_dI


更多關於精神科藥物的真相紀錄片:



《精神失常的行銷術:我們都瘋了嗎?》(由國際公民人權委員會出版)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新聞文章:精神用藥頻率高 失智者住院風險反升






國內失智症人口約十六萬,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研究發現,失智長者一旦生病住院,醫師常開立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精神藥、抗憂鬱藥等精神科用藥,是未住院失智長者的一點四倍;他認為,醫院照顧失智患者的品質不佳,可能是醫護人員不懂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遂使用藥物讓患者順利接受治療,卻反而不利病情。

陳亮恭是以二○○一到二○○九年健保資料庫,比較逾五千名年齡、性別及共病情況相當的失智及非失智患者之住院醫療品質,結果發現失智症患者住院的風險較高,與非失智患者相比,前者是後者的二點一九倍。失智患者最常住院的原因包括肺炎、泌尿系統疾病、腦血管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高齡失智患者一旦生病住院,他們使用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精神藥、抗憂鬱藥等精神科藥品,均明顯上升。整體而言,失智症患者住院後九十天死亡率及死亡風險,較非失智患者要高出八成五至九成二。

陳亮恭說,失智症患者是較為複雜的高齡患者,但國內醫院常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於失智症的認識明顯不足也不夠友善,多數醫師不懂得如何照顧失智且有多重慢性病的患者,從失智症患者住院期間精神用藥使用較高,就是明顯例子。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新聞文章:美最暢銷處方藥 沒人知它如何作用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新聞文章:羅賓威廉斯驗屍報告出爐 死前有妄想症

NOW娛樂


2014年 11月 08日  11:00

  • 羅賓威廉斯驗屍報告曝光。(網路圖)羅賓威廉斯驗屍報告曝光。(網路圖)

今年8月11日上吊自殺的美國喜劇之神羅賓威廉斯,驗屍報告曝光,其中除了顯示,他死前患有大家已經知道的帕金森氏症和憂鬱症之外,還有未曾報導過的妄想症,而且驗屍報告也明白表示,羅賓是在神智清醒的時候自殺身亡。

根據英國BBC報導,加州法醫的羅賓威廉斯解剖報告已經出爐,顯示他在自縊時,並沒有受到藥物或酒精影響,因此確認為上吊引發窒息死亡。此外,根據TMZ的報導,患有帕金森氏症、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羅賓,竟然還有妄想症,這也是屍檢報告中,首次對外公布的訊息。

據悉,羅賓威廉斯在去世前一晚,曾把幾支手錶放在襪子裡,然後轉交給他人,只因為他擔心這些錶,得不到應有的安全保護。該報告還稱,羅賓體內有四種藥物成分:兩種抗憂鬱藥成分和兩種咖啡因化合物成分,因此可以證實,他是在清醒時候自殺的。

此外,警方也在浴室水槽内發現一條潮濕的白色毛巾,上面有疑似血液的「紅色物質」,懷疑他生前有自我性虐傾向,再加上他多年前曾扮演一個角色,片中人物就是死於自我性虐,但他的妻子否認了這一點。

來源:
NOWnews.com【今日新聞網】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新聞文章:〈台北都會〉治療過動兒 專家:副作用需經完整分析

2014-10-24
〔記者陳韋宗/新北報導〕新北市推動國小兒童過動症篩檢,引發用藥爭議。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藥物的化學結構相似,不代表會有相關副作用,不同的藥物合成過程,會造成不同的副作用,必須完整分析,無法只靠化學結構論斷。
吳家誠指出,這些治療藥物都含有鎮定成份,雖然會讓小孩減少過動情形,但也可能影響小孩的學習狀況,「可能還沒治好過動,還造成另外的傷害。」
吳家誠建議,用藥並不是好方法,很多過動症的起因是飲食、作息不正常,尤其是食用色素吃太多,也會誘發類似症狀,應該從這些層面改變,才能治本。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檢視三種治療過動症藥物化學結構後分析指出,其實「利他能」、「專司達」的化學結構更像「古柯鹼」。⋯⋯
來源:自由時報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新聞文章:人類的抗憂鬱藥 讓野生動物「性致缺缺」

2014-10-27  23:36
〔本報訊〕英國廣播公司(BBC)一部即將推出的紀錄片中指出,英國許多野生動物出現「性慾低潮」的情況,甚至出現如人類酗酒、濫用藥物後產生的憂鬱、焦躁等症狀,經科學家發現,這都導因於人類把太多藥物,排入海中,影響了整個生物鏈。
  • 英國許多野生動物,例如椋鳥,都因為人類排入海中的藥物,影響生活習性。(擷取自每日郵報)
    英國許多野生動物,例如椋鳥,都因為人類排入海中的藥物,影響生活習性。(擷取自每日郵報)
《每日郵報》報導,人類服用的抗憂鬱藥、避孕藥和止痛藥等,經過體內代謝後,部分物質會順著尿液排出體外,經由下水道排往大海,藉此讓食物鏈底層的生物吸收到,然後一層一層的往食物鏈上層汙染。
受到人類毒害的動物包括椋鳥、水獺,烏賊和小龍蝦,這些物種不只對交配失去興趣,更可能變得具攻擊性。
科學家指出,雖然動物吸收到的藥物分量或許沒這麼多,但已足以讓許多動物的行為改變,科學家擔心不止這些物種,可能有更多的物種已經遭到毒害。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文章轉分享:別動輒餵孩子吃藥 作者:蘇熙文(醫師、公民人權協會(CCHR)台北執行長)


                           常被開立的過動症藥物有【利他能】。



作者:蘇熙文(醫師、公民人權協會(CCHR)執行長)
   
在媒體上,不時會看到兒童心智科、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師大談過動兒症狀,以及吃藥會改善症狀,所以父母和老師可以不用那麼辛苦。

但是身為醫師及公民人權協會的執行長,我在此嚴正地呼籲,愛孩子的父母親和老師,請?對不要讓孩子吃任何一顆、任何一種過動症的藥物。

在台灣,常被開立的過動症藥物有【利他能】、【專 思達】和【思銳】。家長從醫院拿到的藥包上,副作用常只印出:食慾不振、失眠、頭痛、胃痛。這些副作用看起來並不嚴重,而且開藥的精神科醫生可能會加上一 句:吃一陣子藥後,這些反應就會減少或不見了。真的是這樣嗎?從我的觀點來看,這些醫生做了選擇性的陳述,他們沒有提供足夠的相關資訊給家長,已構成法律 上的告知瑕疵,剝奪了家長的知情同意權。

以上三種藥物,在醫院或診所的藥局內,是以紙盒包裝,盒內都附有一份上千字的說明單。到了領藥人的手裡,才變成散裝,說明也只剩藥袋上的兩行字。來自藥廠的利他能和專思達說明單上其實是這樣寫著:為中樞神經興奮劑(中樞神經:腦和脊髓),第三級管制藥品,化學結構與安非他命相似。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新聞文章:研究:服用抗焦慮藥物、安眠藥 易得老人痴呆

日期:2014.09.22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幫助你睡眠和鎮定的藥物,卻可能讓你提早罹患老年癡呆症。根據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長期服用治療焦慮和睡眠障礙的藥物的人,患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的機率較其他人高出5成。


增加5成患老人癡呆症風險

這份研究報告的包括了2千名66歲以上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及7千名66歲以上健康的老人作對比,發現這些老人癡呆患者,過去都曾經服用過3個月以上本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也就是所謂的安眠藥。

這項對加拿大的老年人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曾經服用過3個月以上本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藥物的老人,也就是俗稱的安眠藥,患老人癡呆症的風險增加了51%。而由於這藥物藥效太強,英國國家醫療服務單位(NHS)也曾明文規定,這種藥物最多只能服用12個星期。不過,服用此類藥物和得老人痴呆有沒有相關性還有待查證,而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學院院長Guy Goodwin對此表示,較有可能的原因是,有焦慮和睡眠障礙症狀的人,其實已經患有早期的阿茲海默症,只是他們不自知。

來源: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4132

             ---------------分隔線----------------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新聞文章:最近沉默不愛交談‧憂鬱症青年墜樓死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文章轉分享:過動兒篩檢 是以藥馴服兒童的運動嗎? 作者:袁小桐 文化工作者

                                      過動症使用的藥物是否產生副作用,常讓家長擔心。(擷自網路)
四月時,驚聞新北市對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全面做過動兒評估量表,令身為二個孩子母親的我捏一把冷汗。如今,新的學期開始,新北市衛生局又針對小二導師們進行過動是病態的宣導講座,使我忍不住寫下這篇文章。
目前用來「治療」過動症的藥物,都屬於「類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其在腦部的作用與古柯鹼頪似,每日三餐服用下來,對孩子的影響將遠超過古柯鹼。至於用興奮劑來「治療」過動症,其實只是利用其類似安非他命的副作用來使孩童暫時「精神集中」與「安靜呆滯」而已。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轉寄: 林承箕 醫師的一封公開信


由貴會得知新北市為該市國小二年級學童篩檢“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一事。民國62年醫學院畢業,身為主流西醫的內科專科醫師及心臟內科專科醫師近33年,且從事“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逾17年的我,想表示以下個人的淺見:
首先,要向新北市的衛生主管及相關官員致敬,他們主動、積極、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為民服務的用心與精神,比一些沒有擔當、不做不錯、但求無過的公務員,值得我們喝采、鼓勵及支持。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個愈來愈值得注意、面對及處理的問題,在精神醫學自有一套評估的標準與處理的作法。本人在西醫領域非精神醫學專家,但回應貴會的要求,想“由整合醫學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提供一些個人觀點及經驗請參考:

第一、影響人類壽命與健康的因素,由十多年前美國的研究與六、七年前聯合國的報告顯示:生物因素(基因、遺傳) 由20%降至18%
環境因素 由20%降至15%
醫療因素(醫療體制、科技) 由10%降至 7%
個人因素(生活、生活習慣) 由50%增至60%
又:近20年來,國內孩童氣喘(哮喘)病的發作多了10倍!
純因遺傳?無法解釋;
汙染、過敏原過多?合理!但增加10倍?
從自然醫學、營養學、中醫學…的角度來看,蠻大的原因可能仍應歸諸於當今孩童不健康的吃(白米、白麵、白糖、西點麵包、牛奶蛋糕、冰淇淋、奶茶、油炸…等過甜、重鹹、多油、高熱量…,卻低纖維、少營養素的精緻食物攝取過多)與不健康的排(水喝的不足,尿少;動的少,汗少;便秘,排不出體外的垃圾及大分子的毒素滲入體內,造成腸漏症,導致免疫、呼吸、皮膚、肝膽、神經等系統的慢性病變…)!

所以:一個人的吃、喝、拉、撒、睡、運動、心情、與周遭互動…等生活習慣的改變,可能遠比西醫的吃藥打針對壽命與健康有更大的影響。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文章轉分享:一個過動兒媽媽親身經驗

麗影 2014/09/15 09:32 



我的大兒子從小一開始,就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在聯絡簿裡,5 天中會有2、3 天被寫上闖了甚麼禍、上課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講話等等。
他的2 年級導師某天當著我的面說: 「小孩子有病!」這老師寫過幾次的連絡簿並提到:「希望妳帶孩子去看兒童精神科,我覺得這孩子就是過動兒, 班上有幾位學生已經在接受治療並吃藥了。」
她覺得這樣是在「幫」孩子。老師三番兩次的提醒及強烈的建議,為求給老師一個交代,也因有些的好奇,我帶了孩子去高雄某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兒童心智科就診。
到了醫院,診間外面有許多的小孩與家長在等待。輪到孩子看診,醫師問我:「孩子在學校就學及表現的狀況? 老師的評論如何呢?」我也填了一張問卷,並在上面勾選。孩子就都在一旁玩玩具,畫了一張圖給醫師看。
醫師後面還有2 位年輕的實習醫師。整個看診的過程約10 來分鐘,醫師 就告訴我結論:「我研判孩子就是過動兒,你要有心理準備,下次來要準備吃藥了! 目前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吃藥治療!」
整個過程中,醫師沒有告訴我,要去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對待孩子要有耐心,也沒問及:「是不是課堂上所學習的東西無法理解……」,我想問的是: 精神科醫師為什麼沒有抽血、驗尿、腦部斷……客觀的檢驗方法?只有跟你聊幾句。
填個量表之後,就說要吃藥治療!這未免太過主觀,且真的是太不科學了, 難道除了吃藥沒別方法可以改善?只能吃藥解決?
後來經由朋友的介紹,我讓孩子去文雄醫院上感覺統合課程:學習跟人互動、聽倫理故事、透過遊戲訓練注意力等, 讓孩子運動、參加學校的籃球社團、學校游泳課,我同時也依孩子的要求,給他買蛇板( 類似滑板),讓他活動、發洩精力。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新聞文章:長期服安眠抗焦慮藥 提高阿茲海默症風險

                                   圖為示意照。翻攝health.harvard.edu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成因不明,加拿大研究發現,長期服用鎮靜安眠和抗焦慮症藥,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顯著增加。而且服用劑量越高,風險越高。

美國福斯新聞網報導,該研究花了6年時間檢驗1796宗66歲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個案,發現所有病患都曾服苯二氮泮類安眠鎮靜劑 (Benzodiazepine,BZD),治療焦慮和失眠。研究再比對7184名未患阿茲海默症者,發現患者服苯二氮平類3個月或以上,患上阿茲海默症風險較未服藥者多51%。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新聞文章:韓國21歲士兵在倉庫內上吊 曾因憂鬱症接受治療

http://news.sina.com   2014年09月07日 23:19   法制晚報


韓國心理高危軍人比例達3.6%
韓國心理高危軍人比例達3.6%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秀晨) 韓國再次發生士兵在軍營自殺事件,據韓國MBC新聞網7日晚報導,當地時間6日晚間10點30分左右,自殺事件發生在首爾以東大約210公里的沿海城市束草某陸軍軍隊,21歲的二等兵宋某被發現吊死在倉庫內。初步判斷為自殺,具體死因有待調查。
  報導稱,宋某事發前曾告訴長官鎖好倉庫門后就歸隊,但是一直沒有歸隊。
這名陸軍士兵宋某此前被列為“B等特別關注士兵”,
最近因為出現憂鬱症癥狀接受了兩次治療。
  現在,該士兵的遺體被安置在國軍江陵醫院,等待軍方對其自殺動機予以確認。
  7月下旬,兩名陸軍二等兵分別在各自軍營的休息室內上吊自殺,同月底,海軍一名水兵在他服役的軍艦上自縊身亡。這些士兵均被列入因適應部隊生活方面有困難而需要“特別關注”的名單。
  報導稱,在所有士兵中,像宋某這樣被列為“特別關注”士兵的人數多達95400多人,占全體士兵的21.8%,但是韓國軍方至今沒有特別的對策。
  編譯/記者 張秀晨
(原標題:21歲韓士兵 倉庫內上吊 曾被列入“特別關注”名單 兩成韓士兵均在列)
來源:

         ---------------分隔線----------------

文章轉分享:該不會得了憂鬱症?看醫生前先問自己5個問題

早安健康   時間:2014-05-19 作者:

該不會得了憂鬱症?看醫生前先問自己5個問題

食欲不振、總是睡不著、心情常常大起大落,生活在環境變化快速的現代人時常感到精神狀態不穩,尤其在經濟狀況不安定的今日,到精神科看診的人數越來越多。
雖說有煩惱時不應該憋在心裡、不向他人尋求協助,內海聰認為有些精神科開的處方藥過重,長期服用甚至會引起藥物依賴等副作用。

內海聰是日本內科醫生、NPO法人藥害研究中心理事長,長期致力於精神疾病醫療研究,並大膽批判現今的精神治療可能是加速病情惡化的兇手。在著書《精神科は今日も、やりたい放題》(暫譯:治療憂鬱症,看醫生不是萬靈丹)中提出下列在看醫生前應問自己的5個問題,選擇對自己最佳的治療方式,免得病沒治好又花錢花時間,賠了夫人又折兵!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文章轉分享:處理過動從學習開始 作者:徐子絜老師

民報      徐子絜  2014-09-07 08:05
我是一位教師,身處教育環境已十四年,我的生活就是在處理孩子的學習障礙,以及他們學習時的不專心。
針對「新北市小學二年級過動兒篩檢計畫」議題,本人想依自身專業,提供以下觀點:
(一)所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聽講,很容易分心......等等,是因為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哪種困難呢?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能瞭解的字或一知半解的字,沒有先弄懂它,而繼續讀下去,會出現心不在焉的感覺,也會因為有困惑,而無法再學下去。
試問,若一位成年人,去學習英文課程,會不會因為許多英文單字背不起來,文法無法適當運用,而產生不想繼續學習的感覺?此刻若有人規定他「一定」要完成進度,並展現成果,他的心情與反應是什麼呢?
兒童跟大人一樣,礙於他們身體小,無法抵抗大人,只能默默忍受,所以到最後,對學習便沒有興趣!在沒興趣的狀況下,分心、走動,只是正常的舉動與反映了。
兒童的正常反應被視為疾病,那是誰生了病?兒童嗎?大人可以花些時間,每日陪孩子找出課堂中不了解的字,解決孩子的困惑,同時培養孩子自學的能力。勤查字典便是一個非常經濟又實用的自我學習方法。
(二)大部分的人對所謂過動兒的評論是「無法控制」、「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等等。這方面的癥狀可以先從飲食計畫開始,因為兒童若攝取過量的精製食品或過多糖分,會造成血糖過高,產生精力旺盛的現象。兒童需要的是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受到華人飲食文化影響,對兒童極為重要的早餐,常常是澱粉與糖分,頂多加一顆雞蛋了事,很難得看見更多蛋白質的蹤影。試想一顆蛋怎麼足夠一個早上的能量供給呢?
學習需要的是能量,而非短暫的興奮活力。
大部分的家長會重視孩子的營養,但因早上行程匆忙,常常給孩子吃饅頭蛋,飯糰,三明治,茶葉蛋...等等,這樣的組合所提供的優質蛋白質少之又少。等到身體抗議,產生訊息時,所呈現的反應便是:坐不住、衝動、搗蛋!
然而,由於飲食而產生的身體現象,怎麼可以用藥物處理呢?藥丸可不是優質食物!
我本人也是一位母親,我在此想提出一個心中疑問:孩子在肚子裡時,準媽媽常常對感受到的胎動興奮不已,開心地確定孩子有活力,是健康的!那為什麼孩子出生之後,卻希望他不要動,乖乖坐好呢?都是孩子的問題嗎?再者,大人有沒有想過,孩子的好動是否因缺乏戶外活動?整天坐著看書,下課到安親班,回到家又複習功課,原本該用來爬樹、攀岩、溯溪的身體,只能從一個小房間裡的椅子,移到另一個小房間的椅子,精力要如何發洩?健康有活力的孩子,是需要走走動動、甚至跑跑跳跳的,時數少少的體育課滿足不了他們!
倘若課後孩子能打二個小時的球,適度消耗一些過多的精力,加上父母耐心地協助他們困擾的課程,處理學習上的困惑,孩子會好好的,他們不用被貼標籤。與其送孩子篩檢,何不陪陪孩子,花些時間跟孩子聊聊呢? 正如美國一位知名教育家所言:「一個心中有愛和寬恕,善良而穩重的成年人,大概是小孩所能擁有的最好療法。」
給孩子這份禮物吧! 孩子需要滿滿的愛,他們只是身體比較小的大人,他們也需要被了解、被尊重。
來源: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新聞文章:美國警察對精神病患者連開80槍:打得臉都沒有了








北京新浪網 (2014-09-05 13:31)

人民網9月5日訊 據《每日郵報》報導,上個周末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被6名警察槍殺的男子是個精神病患者,被證實當時攜帶的武器只是一把氣槍,而死者家屬則表示警察當時向死者至少開了有80餘槍。

  德克薩斯州警方表示,死者攜帶的這把氣槍只是一個半自動手槍的複製版本,但目前還不能證實警察到底對死者開了多少槍。與此案件相關的6名警察,隨後都將接受相關的調查
  案件調查員表示,事發當時,談判人員告訴30歲的死者何塞放下武器,但雙方仍然僵持不下,再次警告未果後5分鐘警方纔開了第一槍。據瞭解,是因為何塞隨後做了一個過激的進攻姿勢。“他把手指放在扣動扳機的位置,並且把槍指向了警察這邊。”當地警房鼓勵對此事件有任何視頻、音頻或者相關信息的市民提供線索,以便幫助進一步調查。

  死者家屬表示,死者何塞一直遵照醫囑在服用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可能變得有破壞性。“但是何塞一般都不是具有攻擊性的,他從來沒有傷害過任何人。”死者的表哥安德烈表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為什麼警察不能只是打傷他的腿、胳膊或者其他位置,而是非要置他於死地。”安德烈還表示,警察至少開了有80槍,何塞身上有很多地方被擊中,“打得臉都沒有了。”(老任)


詳全文 美國警察對精神病患者連開80槍:打得臉都沒有了-國際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905/13285375.html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新聞文章:自殺不成反被殺! 美18歲少年遭警連開「16槍」慘死 !

▲試圖自殺卻遭警方擊斃的喬瑟夫。(圖/翻攝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這也算是「自殺未遂」?美國肯薩斯州(Kansas)一名飽受憂鬱症與焦慮症所苦的18歲青少年喬瑟夫(Joseph Jennings),在五金行門口試圖舉槍自盡時被發現,就在警方接獲報案趕到現場時,卻因為喬瑟夫做出「舉槍」動作,隨即將他擊斃。他的家人哀動欲絕地說,「警察總共朝他開了16槍」。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新聞文章:國際藥聞-過動?學童躁動 是因活動量不夠

2014年08月31日 04:10  諶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