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新聞文章:家有過動兒 少吃零食多吃魚

2016-11-12
文/黃瑞培
東東(化名)從小活潑好動,稍不如意就耍脾氣哭鬧,甚至動手打人。上小學後,性情起伏更加明顯,不僅丟三落四、不專心,也常插嘴、作弄人,被同學排擠;經老師提醒帶去就醫,才發現他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就是俗稱的「過動兒」。⋯⋯


◎過動兒的飲食怎麼辦?
●提防「致敏食物」:由於「過動」與「過敏」息息相關,建議家長先找出孩童對哪些食物過敏。若不清楚過敏原,則儘量避開蝦、蟹、貝、蛋、奶、花生、黃豆、奇異果、芒果、柑橘類等常見的致敏食物,購買食品時注意包裝上標示的過敏原成分。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 當時盛況,你跟到了沒?





2016年11月20日 

演講講題:「家有過動兒」
演講回饋:

1. 李同學:「以健康的方式來改善過動兒問題。」

2. 音樂教育工作者施小姐:「要讓孩子靜下來,先讓孩子動起來。」

3. 模具製造楊先生:「現今精神病的判斷來自DSM手冊,手冊的內容是投票表決兒成立,非常不科學及不客觀。

4. 一位人士:「過動兒的主要原因多數取決於生理、飲食及環境。

5. 補習班老師:「過動不是症,而是有背後的因素。」

6. 高姓復健師:「以後遇到有過動的案例時,可能會先請家長三思是否服藥。」


在此【警告】:請勿自己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症狀;民眾應該尋求有能力及非精神科的醫師,尋求他們的建議和協助,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7. 張姓學生:「異常不等於疾病,一些的症狀顯示不能輕易表示絕對病症。要更謹慎去面對及考量不同層面的癥狀,不可隨意斷定。」

8. 王姓學生:「台灣精神科醫學的嚴重問題,精神病的判斷過於主觀,目前的精神科藥物大部分都治標不治本,目前的過動症的藥物並沒有明確的藥理根據,過動可能只是一個現象,並不是病。

9. 一位人士:「身為老師接觸過動兒很常見,聽完演講對於過動兒情緒反應能更理解包容了。」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

巡迴全世界30多個國家,數以千計的立法人員、醫師、護理人員、人權擁護者、保健專業人士、醫護學生,和一般百姓參觀過《死亡工業展》。透過罕見的現代和歷史鏡頭,以及面談上百位醫生、律師、教育家、倖存者,心理衛生與行為問題專家,為您細說精神病學的歷史。
本展覽為您呈現精神病學的起源、與德國納粹大屠殺的關係等等。從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副作用、對兩千萬兒童從事違反人權的不當對待、以及行銷心理疾病等等,至今,精神科藥物已成為年產值 800 億美金的產業。
展覽參觀回饋:

1. 一位曾被診斷憂鬱症的服務業林小姐:「看到有小孩子受害我是真的難過哭了!如此看來那些自稱精神醫師的人,他們更像需要治療的人。」

2. 一位人士:「透過了解精神科藥物的來源、副作用及其背後邪惡的利益。希望越來越多人可以了解,進而幫助自己或周遭的朋友。」

在此【警告】:請勿自己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症狀;民眾應該尋求有能力及非精神科的醫師,尋求他們的建議和協助,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天啊!! 最後一天了! 你出席了沒?《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倒數最後一天!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

【11月重要活動】@高雄新崛江
巡迴全世界30多個國家,數以千計的立法人員、醫師、護理人員、人權擁護者、保健專業人士、醫護學生,和一般百姓參觀過《死亡工業展》。透過罕見的現代和歷史鏡頭,以及面談上百位醫生、律師、教育家、倖存者,心理衛生與行為問題專家,為您細說精神病學的歷史。
本展覽為您呈現精神病學的起源、與德國納粹大屠殺的關係等等。從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副作用、對兩千萬兒童從事違反人權的不當對待、以及行銷心理疾病等等,至今,精神科藥物已成為年產值 800 億美金的產業。
【展出期間】2016 年 11 月 6 ~ 20 日 (星期日~星期日)
【展出時間】下午 2:00 ~ 晚上10:30
【展出地點】新崛江 Young 167廣場 (高雄市新興區文橫二路165號2樓)
【展出票價】免費入場
【警告本展覽為十五歲以下兒童不宜】

參觀人數有限,敬請提前預約,謝謝!



展覽參觀回饋:

1. 來自彰化的學生:「 得知許多關於精神疾病、心理學的知識。」

2. 一位人士:「很驚訝藥物造成的傷害之大。但還是人類造成的,到底誰才是精神異常?病人?醫生?」

 3. 來自桃園的學生:「我覺得導覽人員解說清楚明瞭,也很親切,非常棒。」

 4. 一位美工人員:「內容解說很好,使人對精神病學有更多認識,本身也曾經看過精神科服藥,還好後來停了,但手抖的後遺症依在。」

5. 一位人士:「透過更多的了解,去翻轉自己的想法並有更多對精神疾病的過去歷史更清楚,而不是僅僅社會大眾片面的訊息,來標籤對一個『人』的認知。

6. 一位人士:「可以發現真相,這是一般大學教育和學校不會教導的。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你知道一顆精神科藥物有多少副作用呢?它害死多少人呢? (把握倒數第二天,展覽即將結束!)




展覽演講:美麗人生藥局 陳藥師
講題:「你知道嗎?你有用藥知情權!」

演講問卷回饋:

音樂編曲人:「不要輕易亂用藥。覺得演講非常有幫助。」

學生:「買藥或看完醫生時特別注意自己服用的藥品。」

梁姓學生:「被告知藥物影響及用藥知情權、可申訴管道。」

蘇小姐:「以後服用藥物會先查說明書,知道如何用藥的常識,謝謝貴單位辦此活動。」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什麼? 你還沒有去看過這個特展嗎? 倒數計時中!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

【11月重要活動】@高雄新崛江
巡迴全世界30多個國家,數以千計的立法人員、醫師、護理人員、人權擁護者、保健專業人士、醫護學生,和一般百姓參觀過《死亡工業展》。透過罕見的現代和歷史鏡頭,以及面談上百位醫生、律師、教育家、倖存者,心理衛生與行為問題專家,為您細說精神病學的歷史。
本展覽為您呈現精神病學的起源、與德國納粹大屠殺的關係等等。從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副作用、對兩千萬兒童從事違反人權的不當對待、以及行銷心理疾病等等,至今,精神科藥物已成為年產值 800 億美金的產業。
【警告】:請勿自己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症狀;民眾應該尋求有能力及非精神科的醫師,尋求他們的建議和協助,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展覽期間亦舉行多場親職教育、替代療法講座等,讓民眾了解:心理及情緒問題,都可藉由多元化處理得到改善!




演講十一:講題:「療鬱-走出情緒壓力的幽谷」
講師:蘇熙文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秘書長

演講問卷回饋:

1. 一位黃姓大眾聽完後決定「均衡飲食」。

2. 一位莊小姐:「如果以後有人告訴我他情緒不ok,應該建議他去做全身健檢,找出原因。」

3. 一位黃小姐:「蘇醫師講解非常清楚,容易了解。也會學著去應用。讚!」

4. 一位公益團體擔任秘書的郭小姐:「營養對於情緒的影響感到印象深刻,希望有機會請貴會專家開課。」

新聞文章: 運動增強注意力!美國研究:ADHD的小孩運動20分鐘,注意力變得更集中

撰文者Hannah

in媽咪育兒新知



現在的父母很忙,連同小孩也跟著一起忙,忙到運動的時間都沒有。還沒上學的小孩,因為父母沒空,所以他們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玩玩具;已經上學的,每天要去補習班,或是上不同的才藝課。「運動」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學校每週一次的體育課;或是去公園玩耍而已。這樣的運動量對成長中的小孩足夠嗎?
美國「疾病控制與防範中心」(CDC) 認為,小孩和青少年每天至少須要60分鐘或更多的運動量。你可能會問,小孩每天都在蹦蹦跳跳,不就是在運動嗎?
根據美國「國家運動與體育教育協會」(NASPE) 所提供的指標,學步兒每天須要60分鐘非組織性的身體活動,就是我們說的蹦蹦跳跳,在公園玩耍等;再加30分鐘規劃性的身體運動,譬如跑步、騎腳踏車等。而學齡前小孩,更須要60分鐘非組織性運動和60分鐘規劃性運動。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文章轉分享:輔導老師碎碎唸 淺談過動






















20160106

在學校最常被提出需要轉介輔導的,是被標示為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


有些老師會意識到近幾年被診斷為ADHD的孩子激增,幾乎每個班級都有一兩個甚至更多,這類的孩子往往因為坐不住經常干擾課堂進行、與同學發生衝突,造成導師班級經營或教學上的困擾。

就輔導的觀點得先排除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響,以台灣目前的現況曾有其他學校特教老師和我笑談:只要送去某某醫院的孩子出來通通是過動!這是一句玩笑話,但背後嚴肅地透露出ADHD被過度診斷的隱憂

(就先不提ADHD到底是不是一種病,有另一說法認為ADHD是一種人格特質,可參考陳昭銘醫師所寫:ADHD真的是心理疾病嗎?藥商不敢告訴您的事實!)






 在我輔導的案例中有很多受暴或是目睹家暴的孩子有專注力與情緒控制的議題,班級中許多這樣的孩子家庭關係衝突、不穩定,試想回到家必須面對充滿暴力(不管是肢體、言語還是情緒)的環境,睡不好、心裡充滿恐懼與擔憂,來學校要如何穩定的上課?在家庭裡學習到不當的互動模式,到學校容易用所學得的模式複製到同學上。這類的孩子需要的是長期的關心、溫暖的陪伴,透過不一樣的人際經驗學習好的、不同於家庭的互動模式,這是一種修復性的人際歷程,效果可能不是立竿見影,但絕對會是長久的影響。

新聞文章:過動吃藥是治療? 還是壓抑?


過動症孩子一定要吃藥嗎?是治療過動症,還是壓抑孩子身心?為了替過動兒孩子發聲,一群家長發起一場「有教無淚,藝起護兒」拒絕藥害健走遊行活動。
有權利選擇對自己最好的治療

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王聖惠醫師表示:「我們努力在這個心理健康領域傳遞安全、無副作用的多元治療訊息,希望帶給患者、家屬及社會安定的最佳解決方案。一路走來,真的很艱辛,但是我們的確讓人們開始面對真相,民眾開始發覺自己有『知』的權利,有權利選擇對自己最好的治療。」

好動孩子 游泳運動發洩精力

現場請到親身經驗的兩位家長分享教養過動孩子的心路歷程。小林媽媽(化名)的孩子好動,老師不斷「提醒」媽媽要帶孩子看醫生,小林媽媽開始在放學後陪伴孩子到公園運動、去游泳,發洩精力,孩子晚上便能靜下來讀書。

改變環境不再被學校抱怨

另一位小凱媽媽,孩子在三年級時碰到非常注重課業的導師,因為小凱愛講話愛玩,被建議要去看醫生。吃了一個月的藥,孩子不再對媽媽撒嬌,只是呆著不動,小凱媽媽發覺情況不對,停止給孩子吃藥,並且決定轉學。改變環境後,孩子再也沒有被學校抱怨有問題了。孩子現在是一位武術教練。

藥物的副作用被輕描淡寫

一名參與遊行的民眾表示,「精神科醫師從未讓我們知道,在治療ADHD藥物利他能的仿單(說明書)上列著該藥物會導致服用者有精神病症狀(幻聽、視幻覺)、導致自殺意念等副作用。為什麼這麼危險的藥物開給我們孩子時,只是輕描淡寫呢?」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除了精神科藥物,還有什麼替代方案呢? ( 答案就在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





講題:「用精神科藥物戒毒行嗎?」

以下為演講問卷回饋:

 1. 黃小姐:「可以教周遭有小孩的朋友這些概念。」 

 2. 黃先生:「設計給過動兒在上課學習時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動才不會有注意力在抑制想動的身體。」 

 3. 一位民眾:「非常有幫助。生活中的鬆散要素反而可以讓孩子更加專注,未來在規劃空間時,可以納入考量。

 4. 陳姓軍人:「非常有幫助,給小朋友一個充滿大自然的生長環境。」 

5. 邱姓軍人:「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態度及學習成長。

 6. 楊小姐: 「從環境的觀點切入過動症,進而牽涉到孩童的學習,是很特別的方向。讓我的視野又開闊了一點。」

7. 黃同學:「我不再主觀認定過動兒就是疾病。能夠更了解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改善的方法。

8.一位社工師:「聽完您演講之後我幾乎完全被您說服了:環境才是重點,不是藥物治療。

在此【警告】:請勿自己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症狀;民眾應該尋求有能力及非精神科的醫師,尋求他們的建議和協助,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精神藥物副作用多濫用恐成癮 高雄辦展籲民眾多查詢了解



活動主題從精神病學起源到泛濫藥物現象,主辦單位鼓勵民眾多家查詢或了解精神科治療的相關副作用與風險。




現代人生活緊湊、物價上漲荷包反縮水。畢業後工作只領22k。年輕人買不起房,越來越多人因生活壓力「罹患」所謂的憂鬱症,而這些生活現象只能靠精神科醫師診斷與吃藥嗎?吃了藥真的會好嗎?
根據了解,治療憂鬱症的抗憂鬱藥物有嚴重副作用,更有國外媒體指出抗憂鬱藥物導致自殺、暴力等可怕後果。

在此【警告】:請勿自己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症狀;民眾應該尋求有能力及非精神科的醫師,尋求他們的建議和協助,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日前引進國外豐富文獻與調查報告而成的展覽活動,地點位於新堀江(文橫二路與五福二路交叉口)的Young167廣場二樓。主題從精神病學起源到反思現代的精神疾病與藥物氾濫現象,並鼓勵民眾多加查詢或了解精神科治療的相關副作用與風險。
怵目驚心的內容,令看展民眾感到詫異,參觀者張先生表示:「精神醫學之演變及影響性從十六世界至今,還是無法將這無形的症狀有一個正確的定義,也有人假借精神症狀之名做出不人道的虐待之實,我們在人權與精神之中的徘徊之路,恐怕還要很長一段時間。」參觀者林小姐則認為:「覺得這種活動很好,讓大家知道生病的人也有人權,也要受到保護,不是這樣的對待!」
不少受害網友也紛紛湧入主辦單位粉絲專頁留言表達感受:「我的憂鬱症三十年的藥物從未間斷過…想死的念頭也是圍繞我的大腦。」
「我吃的藥物對我來說一點也沒作用,我吃那麼久的藥物終於得到藥癮,不吃藥不行。」
「我重度憂鬱症在某院被關了進(近)一個月時間是無法見天日!出院後厭食症出現半個月無法進食!從樓頂往下看十二樓的高度很想跳下去。」許多留言都讓工作人員感到鼻酸及感到惋惜。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精神科藥物已成為年產值 800 億美金的產業,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嗎?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

【11月重要活動】@高雄新崛江
巡迴全世界30多個國家,數以千計的立法人員、醫師、護理人員、人權擁護者、保健專業人士、醫護學生,和一般百姓參觀過《死亡工業展》。透過罕見的現代和歷史鏡頭,以及面談上百位醫生、律師、教育家、倖存者,心理衛生與行為問題專家,為您細說精神病學的歷史。
本展覽為您呈現精神病學的起源、與德國納粹大屠殺的關係等等。從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副作用、對兩千萬兒童從事違反人權的不當對待、以及行銷心理疾病等等,至今,精神科藥物已成為年產值 800 億美金的產業。
【警告】:請勿自己停止服用精神科藥物,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嚴重的戒斷症狀;民眾應該尋求有能力及非精神科的醫師,尋求他們的建議和協助,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展出期間】2016 年 11 月 6 ~ 20 日 (星期日~星期日)
【展出時間】下午 2:00 ~ 晚上10:30
【展出地點】新崛江 Young 167廣場 (高雄市新興區文橫二路165號2樓)
【展出票價】免費入場
【警告本展覽為十五歲以下兒童不宜】

參觀人數有限,敬請提前預約,謝謝!

展覽期間亦舉行多場親職教育、替代療法講座等,讓民眾了解:
心理及情緒問題,都可藉由多元化處理得到改善。

演講預約>>


以下為此展覽參觀回饋: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新聞文章: 聯合報【60歲婦停服抗憂鬱藥 找回家庭愛】

2016-11-07 02:00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小如從有記憶開始,就看著罹患躁鬱症的母親多次進出精神科,每天要服用10多顆藥物,發病時摔東西、自殘、甚至拿刀刺父親,因不想看到家中一再上演「武俠片」,她帶著母親尋求非藥物治療管道;靠著飲食、營養補充,60多歲的母親在停藥5個月期間能開始和家人交流,且手抖、尿失禁等症狀消失。
40歲的小如說,母親從少女時期就與精神疾病藥物為伍,但病情無起色,因數十年持續服藥,出現手抖、流口水、經常跌倒甚至尿失禁等副作用,整個人形同空洞軀殼;但在醫師協助下分階段斷藥期間,不但症狀消失、思緒清楚,還會主動買菜、煮飯給全家吃,聊起年輕時的往事,讓她終於體驗到母親對家人的愛。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舉辦「探索 #精神病學 ─ #死亡工業展」,昨天在新崛江「Young 167」開幕,展期至11月20日,針對國內精神藥物濫用問題提出反思,邀請醫師及躁鬱、過動症患者家屬現身說法,分享家人長期飽受精神藥物副作用的痛苦經驗,共舉辦20場公益講座,透過飲食、營養、運動等無藥害方式,協助患者找出病因,遠離藥物成癮痛苦。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新聞影片: 「有教無淚,藝起護兒」健走護兒活動

20161105 公視晚間新聞

調查:疑過動兒轉診 逾8成被確診建議用藥 20161105 公視晚間新聞





以下圖示截取公視晚間新聞





    




【新聞稿】「有教無淚,藝起護兒」健走護兒活動


文/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CCHR)
過動症孩子一定要吃藥嗎?是治療過動症,還是壓抑孩子身心?為了替過動兒孩子發聲,一群家長於高雄展覽館M2草皮,發起一場「有教無淚,藝起護兒」拒絕藥害健走遊行活動。由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主辦的這場遊行,聚集北中南超過1000多位的家長大手牽小手,一同關心家長的未來。舉辦【有教無淚,藝起護兒】健走活動。
發出聲聲訴求!第十七屆環太平洋精神醫學會學術研討會也正在高雄展覽館三樓進行,主要倡導國際間精神醫學交流與合作。場內場外,形成強烈對比。

【有教無淚、藝起護兒】之 這個遊行,是為了什麼呢?

這個遊行,是為了什麼呢?

許多的案例與家長反應,令我們不禁反思,
今天在精神科的「宣導」之下,
教育殿堂是否讓這些孩子如待宰的羔羊,
一個一個送入餵藥的牢籠。

老師應該被充實的是教學的技巧、愛與關懷,而不是讓醫療介入教育。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不該被標籤為「精神疾病」,更不該透過化學的藥物影響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健康與未來。



【我們的訴求】
一、 拒貼過動標籤,尊重孩子本性。
二、 童年不是精神失調,讓教育回歸教育。
三、 落實告知後同意權,讓我們保障孩子的未來。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 親職教育、替代療法講座系列 ( 11月6日起到20日之間,不定期舉辦)


《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

【展出期間】2016 年 11 月 6 ~ 20 日 (星期日~星期日)

【展出時間】下午 2:00 ~ 晚上10:30

展覽期間亦舉行多場親職教育、替代療法講座等,讓民眾了解:心理及情緒問題,都可藉由多元化處理得到改善。

報名網址:

首場主講者:
11月6日(周日) 16:00-18:00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新聞分享: 神經病學家高層說,注意力缺乏及過動症(ADHD)是一種偽造出來的病症!


Posted on September 4, 2016 by Sean Adl-Tabatabai in Health // 

一位令人敬佩的精神病學家挺身站出來,承認ADHD並不存在,那只是織羅一些症狀,事實上不是一種疾病。
理查德.薩醫師出版一本名為
《ADHD並不存在:注意力缺乏及過動症的真相》,
斷言真正患有此疾病的人數是0人!


理查德.薩是一位神經病學家,
他常年職業於檢查那些有短暫注意力問題,
以及不能專注的病人身上。

從他的豐富經驗中,他認為ADHD是一種偽造出來的病症,
那只是織羅 (意指虛構罪名, 陷害無辜。 )一些徵狀,事實上不是一種疾病。他更強烈的認為,那根本不能被在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診斷及統計手冊中,當作是一種獨立的病症。所有的細節都詳載於2014年2月出版的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