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孩子你沒病,只是需要學會自律

(示意圖,攝影師:mapo,連結:https://photo-ac.com/)

文/林妙香老師

我曾經一手造成一個孩子吃過動症藥,讓他狀況變得相當糟糕。我懷抱愧疚,最後決定負起責任,再用教育的方式,把這個孩子救起來。幸好我做到了,否則我大概會後悔一輩子。

這是1213年前的事,當時我還是一位國小老師。

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的狀況很多,包括他會拿起椅子做出要丟同學的樣子,雖然他沒有一次丟到別人,但是光是他的動作就讓很多人害怕,他的情緒很暴走,他的人際關係很不好。

幸好他有一位很好的導師,這位老師給他非常大的包容,一直引導他做一些消耗體能的運動,也給這個孩子一些目標去完成,孩子的狀況時好時壞,我和他的導師常為了這個孩子的情況費盡心思,我們都知道這個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勢必和家庭的教養有關。


母子在校上演動作片,我勸母親帶孩子看醫生

曾經有一次,孩子因為不想讓媽媽看到成績不理想的考卷,當媽媽來接孩子放學時,孩子一看到媽媽走近,竟然火速地把考卷撕碎並塞進自己嘴巴,媽媽一看到孩子吃考卷的舉動,就衝向孩子,用力挖他嘴巴的考卷並且一直搧打他的臉。這場面讓老師搖頭,我們也更能理解這個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會容易爆走或不穩定。為了處理這個孩子的情緒,老師們也真的絞盡腦汁,但換來的挫折比成就感多更多。

那時,正好有醫生到學校演講,他說一個班級會有百分之五~八的孩子是過動症,這些孩子需要被幫助。我和這位孩子的導師都非常認同,對!也許他就是這樣的情形,所以我們應該要幫助他。

一開始跟家長鼓勵帶孩子去就醫時,家長很反彈,因為一來因為工作忙,二來他不覺得孩子有病。為了幫助孩子,導師和我就跟媽媽說:「沒關係,就去給醫生看看吧,如果醫生說他是過動症,至少我們比較能夠體諒孩子,如果我們知道孩子有他不可抗力的狀況,老師們也就不會一直對他生氣了。」最後,媽媽就帶孩子去看醫生了。我心裡想著:「耶!我覺得好棒,我有幫上忙。」

但,讓我困惑與不解的事情開始陸陸續續發生。

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個案分享:藉藥澆愁,愁更愁的跌宕人生


文/黑美人

      我曾經是位被精神科斷診為重度憂鬱症患者,服藥的病史大概有二十幾年,其中歷經藥物副作用自殺,在鬼門關徘徊三次,或者應該說是更多次。


第一次藉藥物澆愁

      高中時就開始半工半讀;媽媽對我很嚴厲,因爲一次的誤解,母親認為我騙她,被她用藤條毒打兩條腿都是血絲!此時,受到當時大我17歲老闆的關心及疼愛,他成為了我的初戀情人。然而,他卻是我不該愛上的人。

     民國80年春天,老闆來找我,希望我可以跟他一起去美國。他跟我求了一個下午,但我拒絶了,我不想破壞他的家庭。夏天聯考結束後,就聽說我的老闆在颱風天前夕,修理屋頂不慎摔下來往生了!總覺得是我讓他分心,害他掉下來。我非常自責和難過,一直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從此,我假日不外出,也不吃東西,沒辦法好好睡覺,這樣的狀況維持了一年多。因為爆瘦,我剩40公斤左右,就像個皮包骨,整個人很緊繃,曾經有三十天無法入睡。我的同學覺得這個狀況再下去不行,帶我去某大教學醫院看精神科看診。

      醫生認為我是憂鬱症患者,從那時候開始服藥。從肌肉鬆弛劑,鎮定劑到安眠藥我都服用過。有藥物副作用的問題,在我第一次用藥就發生了。我當時在台中火車站附近工作,放假想要去東海牧場晃晃,就騎著摩托車出門了。當我「醒來」時,看到是海邊,原來騎到台中港!這樣的情況發生兩次。中間完全沒有任何記憶,真的非常恐怖!同學趕緊帶我去找醫生,我告訴醫生:「那個藥很可怕!用完,一片空白。突然醒來,人居然在海邊!」醫生告訴我:「沒關係,我幫你換藥。」

 

從吃藥到自殺

      後來認識了第二任男友,我下定決心要嫁給他,但他的母親不喜歡我,叫他去相親。所以有長達兩、三個月的時間,我沒能睡好覺。自己去藥局買安眠藥吃,吃藥仍睡不著;不吃藥會想哭,吃了藥又很累;也有自虐行為,假日不吃東西。當時安眠藥是禁藥不好買,跑10幾家藥局,集結約半瓶的藥,一口氣吞下肚!第一次自殺出現在這時。我覺得自己在花園裡舒服地散步。中間一片空白,醒來就在醫院!也因為這樣,所以男友更堅持要我去看醫生。

      醫生給我更多精神科藥,包括抗憂鬱劑。我仍昏昏沈沈的,我的身體像喝醉酒的狀態。睡前吃醫生的藥,大概半個小時就可以睡著,但睡起來我的身體很累很累很累。沒有吃藥,想睡沒辦法睡,躺到哭出來。常常腦壓高、眼壓高,同時發生時,我就沒辦法控制情緒,就會狂哭,哭到睡著,當時的我,覺得快瘋掉了、非常想撞牆,根本就想死!

 為什麼服用抗憂鬱劑之後,反而想自殺呢?

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孵育毛毛蟲成蝴蝶的教育工作者

(示意圖,攝影師:takus,連結:https://photo-ac.com/)


文/伊莎老師

我是CCHR公民人權協會的志工,也是一位體制外的教育工作者。

      在朋友的鼓勵下,我決定提筆寫下關於如何運用《教育修復》,以及在這樣的教育哲學下培育出的孩子們,成長的故事。

      大家都有小時候。我喜歡將這些學生比喻成「毛毛蟲」,剛開始總是刺刺的難以相處;但有一天,您會看到他們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如何突破身處完全聽不懂的世界

這些故事,緣起於親身經歷:

      您是否曾經處在一個完全「不懂的世界」裡?我有。自身生命中,發生的種種,我領悟到:教育,關乎生存。

      由於父母在海外工作的關係,我出生在阿拉伯語系的科威特;之後搬家到美洲的墨西哥,這裡說著西班牙語和不同種族的母語;然後,再度搬家到美國,突然之間,是完全聽不懂的英語世界。接著,我們搬來台灣,別以為我已經會說中文了,沒問題。但其實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處在聽不懂的閩南語和客家話的環境之中。

      我經常有機會,處在完全聽不懂的世界裡,非常能夠體會,處在一個完全不懂的世界裡有多痛苦!

      不知道如何溝通,這不僅僅影響到我的人際關係,我變得越來越沈默;似乎連帶地讓大人們覺得我回來台灣後,活潑開朗的個性,變得內向害羞,經常不知道為什麼我在胡亂發什麼脾氣?!為了要瞭解,突破「不懂的世界」,這似乎是磨練我,找出如何高效率的學習方法,以便走出這種「不懂的世界」的生存之道。

      如果教育是一條河,在職場進行在職教育訓練,這已是教育之河的尾端了。教育之河的下游,不但淤塞而停滯,甚至污染嚴重。要改善教育,是需要往上追溯到這條教育之河的上游,去幫助青少年們。


教育之河氾濫,問題充斥

      然而,現今教育之河的上游,別以為是清澈的!許多小學一年的學生,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已經存在著諸多的學習問題。奇怪的事是,目前有許多被列為精神疾病的病名,在爺爺奶奶那一輩及您我的小時候,是沒聽過的。頂多班上有些同學會被老師說:「不專心、分心、比較調皮、愛搗蛋或是功課沒有準時交。」現在,聽到許多病名,例如,拒學、網癮、過動等;連考試不及格,都已被台灣健保列入疾病代碼中。新版的「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10版(簡稱ICD-10)」裡,與ICD-9版本相比較,該版本增加了1.7萬個代碼,其他像是「與老師、同學不合」,「課業成績落後」也都列名其中。令人不得不提出哲學式的提問:是誰在發明疾病呢?

      我自己本身功課很好,所以當老師在碎念這些同學的時候,我會覺得那只是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的同學會遇到的狀況。後來我念國中,看到成語故事:「懸梁刺股」。古時候的讀書人,為了要保持清醒,必須把頭髮綁在樑上,用尖物刺大腿,我覺得這個故事很令人毛骨悚然!上了高中,就輪到自己覺得需要懸梁刺股了。為什麼經常讀書讀到很想睡覺呢?

      社會新聞曾聽聞:某學生為了振奮精神讀書,有服用安非他命、聰明丸等提神,我感到很困惑?選擇吸毒、用藥解決學習困難嗎?到底我該如何處理我自己的學習問題呢?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個案分享 :孩子被貼標籤,媽媽甘苦談


(示意圖,攝影師:mapo,連結:https://photo-ac.com/)


文/Joe小姐

      我是一位職業婦女,曾遭遇到小兒子被貼「過動」標籤,大兒子被貼「學習障礙」標籤,心力憔悴的我不禁思考著: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先來談談我的小兒子,我們如何一起穿越和成長的心路歷程:

      我家小兒子從小就被說是「過動」,他總是閒不下來。他在一歲多時,就會聰明地拿椅子墊高,然後把門打開;他也會自己打開飲水機,讓自己喝水;當時娘家的媽媽幫我照顧他,她就非常擔心孩子受傷、擔心他燙到⋯⋯小兒子種種的狀況,造成阿嬤在照顧上倍感壓力,所以在兩歲左右我送他去幼幼班和小朋友一起讀書、遊戲,但我那時候只是覺得孩子「很好動」而已。

 

孩子肢體不協調常被誤會

      小兒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因為「好動」常常被貼標籤。在上幼幼班的時候,曾經因為無意地咬傷一位女同學,她的爸爸差一點衝進教室要打我的小兒子。當時老師真的很緊張!我倒是覺得這位爸爸有點反應過度!

      老師也因為小兒子好動,便讓他在體能課當班長,然而當時他的肢體協調並不好。老師可以包容並適當引導小兒子,但還是告訴我:小孩有「過動」,是個不好教的孩子。

      我有九位堂兄弟姐妹,大家都結婚生小孩,我家小兒子很想跟這些比他年紀小的孩子一起玩。然而由於肢體不協調或使力不當,容易不小心傷害了小朋友們,所以大人都認為小兒子會欺負比他年紀小的小孩,小兒子就被貼上「不乖,會欺負人」的標籤。說實在話,我是很受挫和難過的!

      我看到小兒子平日對環境非常好奇、喜歡探索,所以在我的眼裡覺得孩子就只是「好動」而已;而老師觀察的是:他比起一般孩子較靜不下來,建議我要帶他去看兒童身心科。

      後來,我就真地帶孩子去找醫生。在醫院現場,我看到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孩子;在我跟醫生聊了二丶三十分鐘的過程中,醫生同時觀察孩子的狀況。之後醫生專業地告訴我:「你的孩子沒有過動。」

我納悶的問醫生:「怎麼說呢?」

醫生說:「當我們在這邊聊天的時候,孩子沒有衝過去,我不覺得他是過動。」

醫生又說:「媽媽你不用擔心,即使你不相信,包括學校的老師也怎這麼說,而你帶孩子來我的診間,你的孩子還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就不構成過動,僅是好動而不是過動。」

醫生還說:「如果是過動,這個孩子早就不知道亂跑到哪裡去了。」

聽完醫生的說法,我當下非常感謝那位醫生,頓時放下心中大石頭,豁然開朗。

接下去是找出真正幫助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