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新聞文章: 孩童多在戶外玩耍的好處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2017/11/22 15:14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根據ParticipAction的資料,加拿大5至17歲的孩子,每天幾乎都要花8至9個小時進行久坐的活動,其中只有八分之一的孩童每天可以獲得體能活動的建議時數,但有些體能活動仍是在室內進行。
為什麼孩童在戶外的時間大幅減少了呢? 在過去10年,加拿大的孩童放學後繼續留在戶外玩耍的人數下降了14%,其中主要原因是父母擔心孩童在外的安全,以及孩童花太多時間在課業及才藝學習。然而研究卻顯示,如果想要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一個好學生、一個有用的人,所有研究的結果都指出同一個結論,那就是「走出戶外」。

  • 提高學業成績

許多家長十分要求孩子在學習起跑點上能夠超前,卻忽略了戶外活動能夠培養孩童好奇心、創新力、以及對藝術、科學、技術等能力。

2016年,來自8個國家(包括加拿大)的24名健康和運動專題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聯合聲明,他們向家長及老師們保證,體能活動絕對有助於認知,不但不會影響課業,反而能夠增強學習能力。

  • 改善睡眠品質

加拿大有三分之一的學齡兒童每天睡眠不足,原因為過多的室內久坐活動及3C螢幕使用過量。

2016年一項研究更指出,當2至5歲幼童使用過多電子產品,將會縮短夜晚睡眠時間,進而導致過動症、抑鬱、肥胖、發育遲緩和IQ評分較低。但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多在戶外活動。曬曬太陽有助於調節睡眠模式,而體能活動可以幫助孩子睡得更久更好。

  • 感到更快樂

2012年,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啟動了一項活動,要求日間托育中心可以增加孩童戶外活動時間,實施一段時日之後,竟發現到孩童與老師們都變得更快樂。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戶外活動的減少和對子女的過度保護,會造成兒童精神的傷害,如果我們給孩子們更多的戶外時間和自由,將會發現孩子的壓力、自尊心、自律及幸福感都會改善。


  • 減少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問題

2008年,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針對96名患有ADHD兒童進行一項研究,發現公園活動對於ADHD兒童而言,竟然與一個劑量的利他能(Ritalin)有著同樣的療效。研究顯示,公園活動可以幫助ADHD兒童減少藥物劑量,恢復食慾、改善睡眠品質。

  • 減少霸凌狀況

加拿大多倫多的切斯特小學校長為校內學童增加了更多的戶外活動時間,並且訂定了三項規則 : 盡情玩耍、彼此接納、注意安全。結果發現,許多原本需要師長們特別關注的問題學生,變得喜歡與同學分享,而不再喜歡恃强凌弱。

為了孩子有個健全的身心靈發展,多讓他們在戶外自由地玩耍吧!

Reference :
取自: HINET
https://times.hinet.net/news/21028079

-----------------------

相關文章:

來自大台中電視新聞:https://youtu.be/DvetCb25OV8
現代孩童的生活,以3C產品當褓姆,一週七天的課後安親班、才藝班,孩童的活動空間只是從一個小方塊移到另一個小方塊,而過動症狀常常只是整體不健康生活的警訊而已。這次的「愛動寶貝公益健走嘉年華」活動,希望以家庭為單位,倡導健康生活。運動及接觸大自然是最根本、最值得也最少負擔的過動寶貝教養方式。它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正是減少及減輕過動孩童問題的良策。





懷疑孩子是過動兒前,大人可以做的10件事

身為孩子最親近的大人,如果孩子有好動、無法專心等行為時,我們除了擔心,可以先協助孩子做某些生活的調整。
1. 請盡量讓孩子每天睡飽
大人睡不飽,只會打瞌睡,但是小孩睡眠不足,行為表現跟過動兒差不多。最近的研究更指出,即使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如果能培養好的睡眠習慣,他過動的情況也會改善。
2. 想想看,孩子的活動量足夠嗎?
正值生長發育年紀的孩子,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運動,如果只能在教室活動,絕對是不夠的,當然會坐不住。孩子需要自由玩樂的時間,也需要激烈的運動。散散步、玩玩沙,對孩子而言不算運動,他們需要打球、踢球、跑步、游泳…..的時刻。運動的頻率,盡量是每天都有,不是週末才全家出遊。更何況全家出遊,經常是去逛大賣場、百貨公司,這只能算是休閒活動,不是運動。⋯⋯
來源:
---------------------------------

相關新聞:
現今社會過動兒好像越來越多?

在高雄市執業的家醫科醫師李佳燕接獲不少家長求助,
他們的小孩被老師懷疑是過動兒,要求家長帶孩子進一步接受治療。李佳燕卻發現,並非每個求診的學童都有過動症,
有些只是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她特別成立「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為孩子發聲。
李佳燕為病患提供適當協助,視病如親的心情,令人感佩。

 李佳燕昨天說,她曾經遇過一名小朋友,特別活潑好動,

課堂上因坐不住,被教師懷疑是過動兒。她特別到學校,
和教師討論個案狀況,
希望老師改變「下課不准跟同學玩」的處罰方式,
給他跑動、消耗精力的機會,再適度的誇獎他,上課不專心的狀況,果然慢慢有了改善。

出處  國語日報社

http://www.mdnkids.com/news/?Serial_NO=96927




公民人權協會曾對全台灣552家國小做抽樣調查,發現學校轉診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的學童裡,有82.64%會被開藥,即5個孩子去見醫生,4個孩子會拿到藥包。而在吃了藥的孩童裡,6成以上的孩子有副作用的反應。這些治療過動注意力不足的藥物(中樞神經興奮劑),經常被發現有厭食、幻覺、暴力行為甚至藥物成癮等副作用,因而讓許多家長們望而卻步,卻又擔心影響孩子的黃金發展階段。

(中時即時)
新聞連結:


替代方案

國際  CCHR 雖然無意推廣任何特定的執業人員、醫療機構、療法或團體,但是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資源,提供給想要知道以下主題之更多資訊的人做參考。
心理健康替代方法,和(或)安全戒除精神科藥物的相關資訊,及其它教育及法律資源:
(以上資料來自:cchr.org.tw)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
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

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
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
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
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及建議下,
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

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衛生署審議通過即可獲救濟金給付。詳細資訊請上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www.tdrf.org.tw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