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暴露在過多二氧化碳的空氣汙染中,容易導致年輕人焦慮緊張,甚至產生精神上的疾病。這項是由倫敦國王學院的博士後研究生紐伯利女士主持的研究。她表示,出生與成長在研究空氣污染地區的孩子,他們在成年時期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是其他孩子的兩倍。
研究者追蹤了2000多位年輕人,追蹤了他們的精神狀況,以及居住環境,看看他們生活中暴露在空氣污染中的程度。結果研究者發現,即便他們已經排除其他理由,例如環境中是否很多人抽菸、或是是否是在高度犯罪的地區,住在空氣汙染程度高的地區的年輕人,很多都有精神疾病的症狀。他們的共通點,都是住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或是PM2.5密度高的地區。
因此,紐伯利女士說:居住在最都市環境的年輕人,比住在鄉村的年輕人有高出94%的機會經歷精神疾病的困擾,像是幻聽、幻覺、或恐慌症狀。 她表示,或許這兩者間沒有因果關係,但絕對是有相關的。
她再表示,除了交通造成的空氣汙染外,噪音汙染也是讓人焦慮的原因,噪音讓人睡眠中斷,導致人緊張,這些都與精神疾病有關。紐伯利女士也懷疑,空氣中的極微小懸浮粒子會導致人們大腦發炎症狀,或許這可能也導致人們精神疾病。
對於紐伯利女士的發現,許多同領域的研究學者都表示這個研究結果有趣,不過還需要更多未來的研究證實。
學者史蒂芬說: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空氣汙染除了導致人們心血管疾病與肺部呼吸疾病以外,可能對人們的負面影響的層面還要大很多。我們還需要後續很多追蹤研究,證實空氣汙染是否與人們的精神狀況有關。
也有學者表示除了空氣汙染外,還需要做更多的劃分。例如孩童成長的營養條件、家庭生活習慣等等,可能也與精神疾病有關。
無論如何,引述這篇研究者的一段話:[當全球都市環境中的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時,政府特別要注意訂定公共衛生策略,在制度上改善空氣汙染。畢竟,在2050年以前,地球將會有70%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地區,都市地區的空氣污染防制,以及都市地區人民的精神健康,也就格外重要了。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
相關文章:
北醫研究:空汙提升失眠、憂鬱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胸腔醫學研究中心團隊2015年調查發現,鑄造業電銲勞工所處的電焊作業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高達2100至2500(微克/立方公尺)、超出法規規範約61倍,同工廠的辦公室PM2.5濃度約為30至35(微克/立方公尺),逼近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研究團隊在該工廠找來150名受測者,發現平均睡眠時間為6.6小時,比一般人平均睡眠時間7.52小時低;接著隨機挑出16名電焊勞工與16名辦公室勞工,在工作環境暴露8小時後,利用智慧型穿戴裝置為其進行睡眠品質監測,結果發現,電焊勞工睡眠中進到淺層層睡眠階段次數平均達22次、辦公室勞工為15次,電焊工的尿液血清素濃度只有辦公室員工的一半、肺功能較差、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則較高。
衛福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生成血清素的重要元素之一為色胺酸,其代謝路徑是調節免疫與發炎的重要因素,並與癌症發生有關。他建議留意周邊空氣品質,在空汙嚴重時,除待在室內、出門戴上醫療級口罩等,也可視情況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牛乳、優酪乳、奶酪、巧克力、蛋、魚、豆類和肉。
來源: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 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 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 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 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
替代方案
國際 CCHR 雖然無意推廣任何特定的執業人員、醫療機構、療法或團體,但是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資源,提供給想要知道以下主題之更多資訊的人做參考。
心理健康替代方法,和(或)安全戒除精神科藥物的相關資訊,及其它教育及法律資源:
(以上資料來自:cchr.org.tw)
警告:
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
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及建議下,
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衛生署審議通過即可獲救濟金給付。詳細資訊請上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www.tdrf.org.tw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