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新聞文章:研究:多上體育課 降憂鬱風險

                                                                    
中學生若積極參與體能活動及體育競技,有助降低青年時期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的研究,調查853位12至17歲的中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籃球、田徑、足球、角力、體操等運動項目的積極程度,並追蹤畢業後的心理健康狀況。
結果發現,即便在畢業4年後,日常體能活動遠不如在校時頻繁的狀況下,中學生時期熱中運動者,仍保有較佳的心理健康狀態,出現憂鬱症狀的比例也較低。
多倫多大學博士凱瑟琳薩畢斯頓分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中學生,較有機會與同儕及教練接觸、溝通,對學校及個人身分的認同感較高;她推論,體育活動有助於促進青少年在合作、紀律、奉獻及時間管理等「社會化」教育的過程,因此積極參與者較能夠處理情緒問題。
此外,競賽獲勝或技巧增進帶來的成就感,也有助於使青少年的心理狀態更健全。
「研究顯示,18至29歲青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日益增加。」薩畢斯頓強調,「從小預防」是必要的措施,應全面增加各級學校的體能活動時間,讓年輕學子有更多「強化心靈」的機會。
延伸閱讀:研究原文。
http://www.jahonline.org/article/S1054-139X(14)00196-7/abstract

                                       
---------------------------分隔線----------------------------

替代方法
在一般的醫療上,知情同意權的標準包含:溝通診斷的本質、建議之治療或程序的目的、建議之治療的風險和優點,還有告訴病患替代的治療方式,如此病患才能在充分告知和教育之下做決定。精神科醫師慣例上不會告知病患不用藥物的治療方式,也不會做完整的醫學檢查,以確定這個人並不是因為有尚未處理的生理狀況而造成「精神病」的症狀。精神科醫師並不精確地告知病患診斷的本質,因為那需要告知病患,精神科完全是主觀的診斷(只根據行為),沒有任何科學或醫學的正確性(沒有X光、腦部掃描、化學失衡的檢驗來證明心理失調)。...
閱讀更多:
http://www.cchr.tw/alternatives/right-to-be-informed.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