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文章轉分享 誰來篩檢精神科 作者:林季咸 國中教師

在網路和報上,看到不少老師和家長寫文關心過動小孩是否該吃精神科藥的事,勾起我對精神科這一行的種種想法。希望在此一吐為快。
記得小時候,看過鄉里間俗稱「肖仔」的精神失常者,也聽過一些類似瘋女十八年的民間傳聞。印象中,只有「言行明顯且嚴重脫序」,例如:在臭水溝中洗頭、亂吼亂叫攻擊他人、搞得全身髒污、終日痴笑的人,才會被送進「精神病院」,當時在台灣從未聽過、看過一般醫院中有所謂的「精神科」。
然而這十幾二十年,精神科突然成了正常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還翻譯成不同的,很好聽的名稱,如身心科、心智科。「精神科」戲劇化地變成處理正常人的心情不好,睡不好,網路成癮了!在教育界的我,漸漸接收到如下的訊息:「身體會生病,心也會生病。心若生病就去看精神科?!」「看精神科病並不丟臉,而是聰明的表現,這是『求救』!」許多藝人甚至把自己在吃抗憂鬱劑,當成潮流話題。看來精神科很成功地在擴大它的病人市場。


由於善用媒體,精神科正逐漸為社會大眾所認同,有一陣子連我都快對這一波波的行銷手法買帳了。可是在我任教的經驗裡,遇見的幾位服藥學生從未痊癒過,甚至行為更加偏差怪異。有一位學生服藥後會拿棍子威嚇同學,生氣時則用拳頭直接擊碎玻璃;另一位學生則是原本拒學的狀況變本加厲,他會死命蹲在地上,任師長怎麼勸說、甚至拖拉也不肯起身;還有一位學生儘管吃了藥,依然不斷與人起衝突,並在教室、導師室大聲咆哮,不肯溝通。最後,我歸納出一個事實:吃藥,並不會增加分辨對錯的能力。
不只我有這樣的觀察而已。一位同事也說,她有一位服用精神科藥的學生,雙眼呆滯,整個人像行屍走肉般。看來,精神科藥物治療對孩子本質的改善並無任何成效!
眼見一個接一個的例子,我困惑了:「為什麼和兒童心智科宣傳的『有效性』並不相符呢?藥都吃了,怎麼狀況不但沒改善,反而更加嚴重!」
我開始尋找這方面資料,尋覓中,竟然發現精神科裡不斷擴張的疾病名稱,都是投票表決的。我震驚地瞭解精神科為何無法真正治癒一個人,因為它根本沒有客觀診斷!
十年前,我們從一些媒體獲知「憂鬱症」、「躁鬱症」。真的!原來只知道這兩種病。但隨後,精神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恐慌症」、「強迫症」、「過動症」、「已讀不回症」等等,千奇百怪的病名陸續在媒體出現,似乎現代人的一舉一動,都能和精神科扯上關係。但是得病的理由千篇一律:「現代人在繁忙的工商社會中『壓力過大,無法調適』……」無法調適就把人貼上生病標籤?簡直令人瞠目結舌。照這邏輯,如果壓力大會讓人得精神病,那戰爭期間每個人都該發瘋了。但事實卻不然!
人在生活中會情緒低落、傷感、害怕、焦慮;小時孩子會蹦蹦跳跳、無法坐定,這本是古今中外皆然,現在這些尋常情況卻被冠上各種病名了。若這些病真有標準,不會弄到甲醫生說你憂鬱症、乙醫生說你雙極躁鬱症,而且藥吃到天長地久,愈吃愈多。
如果精神科醫生把那些去臭水溝洗頭的異常朋友處理好,幫助他們回到社會中工作生產,我絶對會對他們評價大增。如果只是想盡一切辦法把正常人納入精神科,再大貼患者標籤,我難以苟同。特別是對兒童,他們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都在成長階段,潛能無限,要求他們全部坐著靜靜寫功課,是不合理的。看到精神科對學生大規模做的心理或行為篩檢表,我希望這些醫生自己也做一下篩檢,只把曾經治好瘋女十八年的人留下來,那些專挑正常人貼標籤的醫生則可以轉行,這樣我們還能省下一筆健保費。
來源:民報


相關文章:



一個中醫師眼裡的過動寶貝

文/王聖惠中醫師

最近不知怎麼了,我的中醫診所來了好幾位小病人,都是在學校裡靜不下來,
老師要家長配合帶去兒童身心科,結果孩子吃了過動症的藥,副作用反應嚴重,
家長於是把孩子帶來我這兒看。

其中一個案例是這樣。活潑又樂天的小男孩進了小學,在教室裡動啊,講話啊,蹦跳啊,
課不聽講,導師於是要求母親帶他見兒童心智科醫生。小男孩跟母親去看了診,拿回一袋的利他能。
照著醫生的指示開始吃藥。第一天,第二天,孩子靜下來了。第三天,孩子也是安靜的,
然後靜靜的看著母親說:「媽,我好想死。」

母親嚇呆了,小一的孩子突然想死,這實在太離譜!她把孩子帶來診所看,跟我陳述此事時,
聲音還發著抖。我為孩子把了脈,從脈相反應出,孩子的脾胃自律功能完全被攪亂,失去平衡,
營養無法吸收了。我跟母親解釋完,她恍然大悟的說,
兒童心智科醫生說利他能可能會讓孩子「食慾差一點」,原來是胃的自律功能被攪亂了。
至於想死的想法,心智科醫生並沒有提起,但看來也是藥物的副作用之一。

閱讀更多:



坐不住其實是動不夠  


  • 2014-11
  •      
  • 親子天下雜誌  63期   
  •   作者:陳安儀

    然而,這類小朋友往往都是極為聰明的小孩,他們想法很多、活潑大方,勇於嘗試、發言,
    也樂於跑腿、幫忙。這些孩子在討論、遊戲進行的時候,都是表現很優秀的孩子。只可惜,
    一旦要靜下來寫作,或是進行靜態的閱讀時,他們就常會惹麻煩。直到現在,
    這些「坐不住」的小朋友,通常仍然是部分老師的肉中刺、眼中釘,
    因為他們不但本身「愛問問題」,還會「製造問題」,擾亂課程的進度,
    甚至會干擾坐在旁邊專心上課的小朋友,讓老師很頭痛。⋯⋯

    引用資料來源:《親子天下》雜誌

    更多真相:

    《中樞神經興奮劑:藥物作用的真相》(CCHR國際出版品)




    立即點閱:
    〈前言〉
    報章雜誌經常大肆宣傳現代藥物研究對治療孩童學習和情緒上的「問題」和「障礙」,
    「神奇療效」。
    這些說法聽起來很合理,也很有說服力。治療他們的「藥物」照理來說應該是「安全又有效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旋娜生命走到盡頭時,看著我的雙眼,我卻沒有辦法救她。」這位母親她10 歲女兒,
    因服用治療過動症的處方興奮劑,中毒致死。
    「我會盡我一切力量,確保再也沒有其他家庭因為精神科而失去他們的孩子。
    這位父親的13歲兒子,因為利他林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有很多關於中樞神經興奮劑的資訊提供給父母,
    但通常因為製造藥物的藥廠和推薦藥物的精神科醫生之間,彼此財務糾葛,使得資料遭到扭曲。⋯⋯
    〈什麼是中樞神經興奮劑?〉
    中樞神經興奮劑,也稱為興奮劑,主要構成元素是安非他命(迪西卷,Dexedrine) 及甲基芬尼特
    (利他林、專司達、Metadate 和 Methylin),在化學結構上和安非他命很類似。
    興奮劑是指改變心智的化學物質或藥品,藉由加速身體機能(包括心臟和呼吸速度),
    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然而,興奮劑在孩童身上的作用,卻像是抑制劑,但精神科醫師和醫生說他們不知道原因。
    有一件事,家長必須知道:甲基芬尼特是利他林的總稱,
    被美國緝毒署歸為第二級毒品,
    和嗎啡鴉片和古柯鹼同等級。
    它也被國際精神治療藥物公約歸類為和安非他命
    PCP(像是天使塵的迷幻藥)、甲基安非他命同樣的類別。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如果您知道有任何人,包括任何小孩,曾經被精神科醫師、
    心理師或其他心理健康執業者不當對待或傷害,
    例如:性侵、精神科藥物愈吃愈多種、愈吃愈大量、
    強制住院、詐欺、精神科藥物引起各種副作用等等,

    電子信箱:cchr.ks@cchr.org.tw (來函保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