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新聞文章:關於過動兒,讓教育回歸教育,藥物回歸醫療(作者:淑娟老師)

2016年04月27日12:25


近年來,有關於「過動兒」的議題甚囂塵上,連立法委員也開始關注它。我是個小學老師,在我眼裡,大部分的小孩都很可愛,跟他們相處很開心,可是也有一些總是讓我氣得牙癢癢的,很不得把他們丟到垃圾桶中,眼不見為淨!其實,只要班上有一個所謂「過動兒」,就會讓老師耗費很多心力,偏偏這種小孩又好像越來越多,讓老師有點疲於應付。研習時,我們得到的「教育」,說這是一種病症,嚴重的話需要吃過動兒的藥,聽起來好像用藥物就可以解決孩子好動的問題。
我以前曾因為無法掌握學生狀況,而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當老師。還好,我給自己一個機會學習,試著提升能力處理學生的問題,我看了一些書、也去學習一些跟兒童以及教學相關的課程,我慢慢發現,每個孩子行為出現差錯,背後都有原因。很多時候,家庭給孩子很大的影響,孩子會在外面把問題顯現出來,但是也有小孩是營養不良或學習遇到問題。我發現,如果有找到問題真正的來源,並給予適當的幫助,他們的狀況通常會有改善。
有一次聽一位醫師的演講,談論到過動可能的原因,這位醫師說,有可能是身體過敏、甜食吃太多或是學習等問題,而且過動兒藥物的結構類似安非他命,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後來,我教到一個學生印證了這位醫師所說的。那個孩子一年級時,很活潑好動,上課偶而會起來走動,但在學習上沒有問題。當他四年級時,我又教到他,已經在吃過動兒的藥。說他乖,又覺得他心中好像有很多無法發洩的情緒,眼中曾有的光彩不見了。他們導師說,他不吃藥時會整個失控,孩子也告訴我他時常忍不住拔自己的頭髮。看起來,他學習狀況似乎沒改善,反而更糟。學校雖然有幫他申請一個老師陪在他身邊上課,但學期還沒過完,這位學生就轉走了。我心裡仍惦記著那孩子,如果當初我們大家一起幫他找出真正的影響因素,盡力協助他解決遇到的問題,結果會不會不同?
我還遇過一位小孩,她不願意進教室上課,一強迫她,她就大哭!課餘時間,我跟這個孩子談,想瞭解她各方面的狀況。從她的陳述中,我發現原來她有近視,看不清黑板的字。我建議她的父母帶她去配眼鏡,也同時繼續關心她的狀況,很有趣的是,配好眼鏡沒多久,她就願意進教室了。
最近我教的其中一個班級,又有一個學習態度不佳的孩子,上課常常搗蛋,甚至會離開位置跟同學玩鬧。我花了點時間,很認真的瞭解他的想法,以及他所遇到的困難,我才知道,原來有些低年級教過的東西,他竟然不懂。學習的基礎不好,當然應付中高年級的課業就有困難。我利用課餘時間幫他打基礎,才幾次的輔導,他在我的課堂就比較能專心上課,也較有禮貌了。原來,對應每個孩子的問題,都有一把鑰匙,找到對的那一把,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雖然教育局或衛生局是好意,跟老師們宣導什麼是過動症。不論宣導次數有多少,老師還是很難達到專科醫生才有的診斷能力,一知半解的老師很可能將小朋友對號入座。身為一個老師,我只想學班級經營的技巧、孩子的問題處理方法,以及其他在教學或工作上的知識,協助我解決每天遇到的問題。我們做的是教育的工作,總希望孩子經過我們的教導,變得更懂事、更有知識、更會處理問題。我覺得老師沒有必要記得,有這行為是這個症,有那個行為是那個症,然後用這些症來看待他的學生。因為每個小孩都是不同的,都是獨一無二。
誰是過動兒,該不該用藥,這樣的問題,我覺得該回歸醫療專業。雖然我從不覺得有小孩真正過動!在我的經驗中,當孩子得到正確的對待時,都是可愛的天使!
最後我想鼓勵所有老師,也勉勵自己在教學上更精進,更吸引孩子,讓孩子沒機會不專心。期許每個小孩,都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

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427/847869/


-----------------------------------


相關新聞:

新墨西哥州議員立法預防強制給予兒童精神藥物


在聯合國多次警告締約國正視兒童被濫開過動症精神科藥物後,去年春天,美國新墨西哥州州長蘇珊娜‧馬丁內斯簽署了一項法案,使新墨西哥州對於保護兒童及家長權利更向前邁進。該法案確保家長的權利,當父母決定不給予孩童精神藥物時,此決定不能成為強制將孩童交由兒童保護服務來進行安置的理由。 ⋯⋯

包含新墨西哥州,在美國已有十三個州於近期內通過並頒布相關法令,以保障家長們的權利,避免這些家長因為拒絕讓自己的孩子服用精神藥物,而使得孩童面臨由兒童保護服務單位進行強制的安置,另外也避免家長被強制要求將孩童送去進行所謂的心理健康篩檢。 

資料來源:中華公民人權協會


新聞來源: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8&docid=103601102




7招防過動兒慌亂 別讓糖份失控


4.健康的飲食
首先,糖份的攝取要控制,吃進糖分之後胰島素會增加,使得血液中的糖含量下降,常常會降到比之前更低的糖量水平,這樣會讓孩子變得疲倦。同時,腎上腺素會被釋放出來,好讓血糖值保持正常,這會降低衝動控制的能力、提升緊張度,形成專注力障礙。還有,停止加工食品及零食,食物添加物中的連酸鹽、糖分和代糖會影響阻礙專心,讓孩子顯得更躁動。⋯⋯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更多有關藥害兒童報告








我們周遭看起來有很多心理疾病。
這是從哪裡來的?

精神科醫師的《精神失調診斷及統計手冊》(英文縮寫:DSM),
可以把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貼上標籤:患有心­理疾病。

(可參考線上紀錄片:


《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病學最要命的騙局》


http://www.cchr.tw/videos/diagnostic-statistical-manual.html   )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
0963-6718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