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文章轉分享: 我成為自己孩子的代言人對老師說:「他才6歲,還有一輩子可以背英文,我不急,也請你等等他」

(Photo 出處: 圓神出版)
插畫:迷路,9歲,本名汪以墨,
可能是台灣史上最幼齒的圖文作家。

文字:米米,迷路的媽媽,自認這輩子並無太多可歌頌的優點,
唯一的長才約莫就在於啟發孩子的天分上。

管他奔跑還散步,不都是往前嗎?

迷路從小就是個溫和的孩子,安靜貼心,與一般孩子最不同的特點,就是他從出生至今不曾無理取鬧,是個文明、講理,並善於思考的小孩,我經常懷疑他的身體裡藏著一個古老哲人的靈魂呢!

不過說也奇怪,眾親朋好友眼中乖巧無比的孩子,自從上了幼稚園開始,卻百般不得老師喜愛,老木屢屢接獲學校的「故障通報」,頻率之高幾乎讓人手軟。

「迷路媽,迷路太不認真了,如果不兇他,他就是背不起來!
「迷路媽,全班都會了他就是跟不上,26個字母不會、單字也不會唸!」
「迷路媽,我們馬上就要登台表演了,到時候他一定會在台上出糗!」
「迷路媽,每次全班都寫完了,他就是寫不完!」

很感謝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客訴」,這不但激起我積極尋找方向的動能,也反思了台灣教育的單一性。是不是只有學習狀況良好的孩子才稱得上是個好孩子呢?是不是只有英文單字背得快才夠資格獲得老師的讚美呢?是不是成績好,人生才有價值呢?是否每個孩子都得像樣板機器人般符合程序,才能受老師疼愛呢?


認清了這種偏頗的教育觀點正以一種不可逆的價值長久存在於社會之後,身為母親,我責無旁貸,我必須挺身而出,成為孩子強大的支持者;假設學校和老師不願看見孩子的可愛之處,我們便成了這世界上唯一相挺的人。

於是我改變先前一味卑微的態度,成為自己孩子的代言人,堅定地告訴老師:「請容許迷路慢慢走,他才6歲,還有一輩子可以背英文,我不急,也請你等等他,就算別的孩子有能力奔跑,那也不代表我的孩子不能散步。小迷路這樣慢慢走著,或許能見識更多別人看不見的風景。」

後來,老實說我不確定老師是否認同?不過我確定找到了專屬於自己的「媽媽風格」。

好老師是孩子生命裡的天使

驚覺迷路在學習上的障礙之後,米米帶著他去大型醫院做了專業評估,原來迷路是個多動症ADD小朋友啊,屬於注意力散渙主導型的孩子(mainly inattentive),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比同齡的學童落後,僅能達到一般孩子四分之一的專注時間;記憶力也差,只要是背誦方面的學習效能總是輸別人一截;個性也相對晚熟,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上自然是缺乏自理能力的。還記得他從幼稚園到初上小學的過程裡,幾乎是天天有狀況、日日好刺激!

小迷路總是在該進教室的時間忘了進教室,該上校車的時候上錯車、或乾脆忘了上車,該寫的功課忘了帶回家,水壺不見、鉛筆盒不見、便當盒不見、課本不見……小一、小二這兩年當中驚喜不斷,老木的心臟也越練越大顆。

不過小迷路很幸運,遇到一位把別人小孩當自己孩子照顧的班級導師,一位總是犧牲自己休息時間陪伴迷路複習的英文班老師,以及所有因為他寫功課動作太慢而無法準時下班的安親班老師們。

說實在話,像迷路這樣一個麻煩的孩子,連親生老木偶爾都要肝火大動,老師們卻不曾放棄這麼難教的孩子,我相信小迷路會帶著這些愛,溫暖地長大,也會因為生命裡曾經出現這些很棒的大人而成為一個很棒的大人。

爆走弟是迷路的耶誕禮物

迷路2歲那年向耶誕老公公許願想獲得一隻小寵物陪伴,於是他深信3歲那年耶誕節前夕出生的爆走弟,無庸置疑的,就是他去年提出申請的耶誕禮物了。

米米(迷路的媽媽)永遠忘不了小迷路第一眼看見滿頭爆炸鬈毛弟弟時的神情,他那雙本來就很大很圓的眼睛,不但變得更大更圓,還充滿了驚嘆!這個內斂的孩子並沒有太多言語上的表達,只是無限溫柔地看著小弟弟,眼神一秒也不願離開,一會兒輕輕摸摸他的小手,一會兒親親他的額頭,一會兒又拉拉他的小胖腳;即便自己都還在喝奶包尿布的階段,卻吵著要替弟弟餵奶、替弟弟換尿布。

小迷路對爆走弟的愛飽滿無比,無時無刻想檢查躺在嬰兒床裡的弟弟是否安好。每天早晨一醒來,每日放學後一進門,總是急急忙忙衝到小床旁邊,踮著腳,站上小板凳,努力把頭埋進嬰兒床的深處好親吻最心愛的小爆走。小迷路深信自己一定是個很乖很乖的小孩子,所以耶誕老公公才願意送他一隻這麼可愛的小寵物作為獎品。

運動才是萬靈丹迷路是在小一時診斷出多動症ADD症狀,於是醫生建議服用「利他能」,醫生還說:「一次藥效4小時,一吃馬上表現就好,相信我,用不了幾天老師就會覺得他突飛猛進!」

我當下就抗拒了,我的孩子何需為了符合老師的期待而長期服藥?「利他能」這三個字的意義難道是「有利於他人的能力」嗎?他既沒有高血壓,也不是心臟病,把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視同某種病灶來「醫治」簡直荒謬無比。於是我開始積極尋求其他的可行性。後來我觀察到這樣的孩子多半有著非常差的肢體協調性,也因為協調性差而不愛運動,不愛運動又導致協調性更差的惡性循環。

於是我和老師商量以跳繩作為不專心的處罰方式,由於這個凸槌大王有著太多的處罰機會而展開了為期數月的跳繩人生,沒想到僅僅跳了將近兩週之後,許多原本無法自理的狀況就有了改善。當然,跳繩並不是個引發他對運動產生興趣的好方法。

我開始生動地講述自己國中時期在冰宮玩耍的趣事給孩子們聽,聽著聽著,爆走弟躍躍欲試,迷路也跟著想玩。果不其然,溜冰就這麼成為迷路這輩子第一次愛上的運動了,不但因為溜冰場冰冰涼涼好舒爽,還加上冰上曲棍球的球衣帥氣滿點。從溜冰開始的他,也進而喜愛上了直排輪。

我一點也不在意他功課的成績,而我憂心的是他的自理能力。沒想到強調平衡感的運動有如靈丹妙藥,短短幾個月,小迷路的進步神速又顯著,處理事情的能力越來越好,不但搞定自己,還能照顧弟弟,也越來越願意接受他不喜歡的事,而最大的改善莫過於學校事務的表現了,該帶什麼、該去哪裡、該交什麼,有時我和婆婆忘了的事,他都記清楚了。

大肚魚哲學

小迷路有一次從學校抓了幾隻大肚魚回家觀察幾天,我看他帶著爆走弟(迷路的弟弟)趴在桌上凝視游水的魚兒許久,晚上出門散步時,特地帶他們走到對街的水族館看魚去了。貼著大型水族缸裡五彩斑斕的熱帶魚,我說:「你們看這些魚是不是很美?」

爆走弟開心地說:「對啊!好漂亮喔!」

過了許久,迷路緩緩地說:「牠們的確很漂亮,但是我更喜歡大肚魚。」

「寶貝,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我很想聽聽他的看法。

迷路說:「這裡的魚不快樂,牠們被關在城市裡的冷氣房裡的玻璃缸裡,靠人類打氧氣、靠人類餵食;大肚魚就不一樣了,牠們生在山裡,只要下點雨,雨水積成了一小窪,牠們就能開心地生活了,抬頭看得見陽光、月光和星光,呼吸的都是大自然裡的風,老天爺會給牠們足夠的食物,牠們還能跟小鳥和青蛙當好朋友。」

所以啊,人們都說父母帶大孩子,其實我們何嘗不是孩子帶大的呢?孩子的心裡有一個未經濫墾濫伐與汙染的小宇宙,藉由這樣的童真,我們有幸再度回到那我們也曾經歷過的小宇宙裡。



此文出處:





更多相關文章:

一個過動兒媽媽親身經驗


麗影 2014/09/15 09:32 

我的大兒子從小一開始,就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在聯絡簿裡,5 天中會有2、3 天被寫上闖了甚麼禍、上課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講話等等。
他的2 年級導師某天當著我的面說: 「小孩子有病!」這老師寫過幾次的連絡簿並提到:「希望妳帶孩子去看兒童精神科,我覺得這孩子就是過動兒, 班上有幾位學生已經在接受治療並吃藥了。」
她覺得這樣是在「幫」孩子。老師三番兩次的提醒及強烈的建議,為求給老師一個交代,也因有些的好奇,我帶了孩子去高雄某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兒童心智科就診。
到了醫院,診間外面有許多的小孩與家長在等待。輪到孩子看診,醫師問我:「孩子在學校就學及表現的狀況? 老師的評論如何呢?」我也填了一張問卷,並在上面勾選。孩子就都在一旁玩玩具,畫了一張圖給醫師看。
醫師後面還有2 位年輕的實習醫師。整個看診的過程約10 來分鐘,醫師 就告訴我結論:「我研判孩子就是過動兒,你要有心理準備,下次來要準備吃藥了! 目前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吃藥治療!」
閱讀更多:

不需服藥的「注意力不集中」! 

作者: 劉弘白 博士(美國林肯大學教育博士)


美國有兩百萬至三百萬兒童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正在服藥。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服藥孩子也為數不少,這些孩子真的需要吃藥嗎?有沒有被誤診?為什麼我們的長輩小時候沒有這樣的病?或是沒有吃藥而現在七老八十了,也沒看到還有過動的老先生或老太太呢?

家長對此症最不解的是,為什麼沒有任何醫學的檢驗,光靠父母回答的問卷,就可以斷定孩子的生化問題,而立即用藥。其次醫學界也提出含汞、含鉛等重金屬過高,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飲食不當也是。為什麼醫生在給孩子們開藥前,不先做這些檢查呢?而且飲食與重金屬還有較具體檢查的標準和工具,前者完全沒有。。⋯⋯

閱讀更多:


如何破解過動兒篩檢的題目量表?

 (出自:點子教師行動聯盟)


(以下文章出處:點子教師行動聯盟)

當過動兒的篩檢表一出現,造成多少家長、老師的緊張,

甚至忽略了孩子基本的需求或人應有的學習歷程。

站主採訪了多位有數十年教學經驗的小學老師,

以這份普遍使用的兒童過動量表為考題,

看看這些點子教師們,

如何破解這些孩子的反應和症狀,

並找出更好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閱讀更多: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
0963-6718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