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文章轉分享:學習容易分心?用「音樂」拉回專注力

作者:田育瑄
2016-08 親子天下
研究指出,孩子邊聽音樂邊讀書,其實可以更專心,為什麼?


圖片來源:楊煥世攝。下次,孩子邊聽音樂邊讀書時先別罵他,因為研究說邊聽音樂有時可以讓人更專心。
英國暢銷書作家狄恩伯納特(Dean Burnett)於《衛報》撰文指出,根據臨床醫學研究顯示,儘管人類大腦已經相當發達,但卻還沒演化足以充分理解抽象資訊,或長期專注思考同一件事情的能力,因為人們常會受外界干擾而分心,舉例來說,假如你獨自一人在家,突然聽到屋外發出劇烈聲響,在你釐清發生了什麼事之前,通常你會先停下手邊動作,這是因為人們的注意力在第一時間老是容易被外界的狀況所吸引。
掌管人類大腦注意力的系統分別為「認知」與「非認知」兩大系統,前者能讓人保持理性、持續專注在工作上的發展,而後者會受視、聽、味、觸、嗅等感官影響,重要的是,由於「非認知注意力系統」只透過情緒反應,不需用理智來控制,因此相對簡單、直覺,反應的速度也相當快。
音樂能中和身旁雜音,令人保持專注
「當我們的『認知注意力系統』正專注處理手邊項目,『非認知注意力系統』也同時在掃描環境周遭的其他事物。尤其當我們在處理既不討喜又冗長單調的作業時,則需要更多力氣控制『認知注意力系統』,但同時間在一旁的『非認知注意力系統』也會相對增強,就容易導致我們因為身旁的小事而分心,在這樣的情況下,『音樂』就成了讓我們保持專注的最佳幫手」伯納特說道。
音樂除了能帶來愉悅的感受,也能更有效的協調非認知注意力系統,同時又不會像噪音一般太具侵入性;這就像當我們要一邊顧孩子、一邊又要工作時,總會先拿個特定的玩具給他玩,這樣他就可以稍稍安靜一樣。


需要專注時,聆聽純演奏的歌曲較佳
臨床醫學研究也指出,不同類型的音樂對大腦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像是重拍節奏的放克音樂可能會讓你想跟著跳舞、多愁善感的旋律會讓你感到憂鬱、令人感傷的音樂會讓人無心工作,而調性明快的節拍則會促使人們想要跳起來健身;換句話說,音樂會影響個人心情,讓人感到舒適的音樂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專注,口味另類的音樂則可能讓人分心影響學習效率。
另外,在學習時聽歌要特別注意那些曲調動聽、朗朗上口的歌曲,此類型的歌曲就像說話或語音訊息一般,很輕易地就會移轉大腦的注意力,因此,在需要專注於工作時,純演奏的歌曲不乏為相對適當的選擇。
同時,也有人指稱電玩配樂是提升專注力的最佳選擇,這是因為電玩配樂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營造一種讓人沉浸在當下的任務,又不會令人分心的頻率;近十年來,除了透過科技工具的長足發展,作曲家更細膩地理解運用大腦的專注力系統,打造出更加討喜的電玩配樂,除了讓玩家們感到舒適,也讓人願意花更多的時間留在遊戲中。
音樂具有感染人心的魔力,無論你選的是輕音樂、管弦樂,還是電玩配樂,都能讓喜好它們的人保持全神貫注、安定專心地完成任務,此時,音樂不僅是平穩情緒的媒介,更是增進學習效率的最佳夥伴。
出處

-------------------------


相關新聞:

吃藥抗憂鬱?多數藥物可能對青少年弊大於利


【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2016627 14:00

The Lancet》刊登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評論性文章
(review article)
指出多數抗憂鬱藥物對於孩童或青少年的的作用有限,
若開藥對他們來說,帶來的壞處可能多於好處。



本篇評論性研究共分析34個臨床試驗的數據,包含5,260位年齡介於9-18歲的受試者。根據作者所收集到的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數據,在14種抗憂鬱藥物中,對患有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的青少年,具有優於安慰劑(placebo)的功效之藥物只有1種。
作者表示,針對所有憂鬱症的治療選項,
請兒童及成人心理健康專家進行效果及風險的探討
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部分憂鬱症藥物可能帶給青少年或兒童患者副作用,
卻不見得具有比安慰劑更好的療效。
新聞出處:Antidepressants in young people may do more harm than good, warn scientistsThe Telegraph

研究刊登在《The Lancet》的網頁
來源:華人健康網


更多有關過動兒的資料在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
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
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建議事項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說注意力不集中而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0963-6718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