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新聞文章:去年逾萬病人跌倒5摔死 恐與藥物影響有關

2018-02-22 11:47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跌倒可能帶來嚴重程度不等的傷害,年長者尤甚,跌倒發生原因除了不慎,還可能受藥物影響所致。據統計,約有15%的跌倒事件與用藥有關,藥師提醒,降血糖藥、降血壓藥、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組織胺感冒藥乃至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都有可能提升跌倒風險,建議長者留心,舉例來說,服用三高藥,2小時內就要避免獨自出門。
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資料顯示,去年第一到三季的病安通報案中,高達26.3%、1萬4005件為跌倒事件,超過半數的人發生嚴重程度不等的傷害、5人死亡。發生原因除了病人的生理與行為因素,還可能受藥物影響,上述通報資料顯示,有15%、2111人因用藥問題發生跌倒。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癲癇藥、抗巴金森藥、巴比妥類藥物、含抗組織胺的感冒藥等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與平衡感;肌力不好的年長者使用肌肉鬆弛劑容易發生跌倒;服用降血糖與降血壓藥,可能因個人生理因素、用量不當或與其他類似機轉食物、保健品共吃,引起低血糖、低血壓、頭暈等問題,因此長者用藥後兩小時內應避免獨自出門;另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惡化心血管問題,增加心臟病與中風機率,間接提升跌倒風險。


「臨床上不乏吃三高藥的患者,同時在吃鎮靜安眠藥,遇上感冒又加吃抗組織胺藥,出現加成效應,嚴重影響精神體力,增加跌倒風險」,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古博仁建議,就醫前,可先將現行吃的藥、保健食品、食療或常吃的食品列成清單提供給醫師,讓醫師綜合評估後再開新藥;保險起見,至社區藥局拿藥時,同樣可請藥師再評估、提出專業建議。沈采穎也提醒,長者吃新的藥、新的保健品後,一出現不適就得警覺,應回頭諮詢醫師或藥師是否不適用。
來源:
--------------------------------------------------------------------------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
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及建議下,
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替代方案

國際  CCHR 雖然無意推廣任何特定的執業人員、醫療機構、療法或團體,但是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資源,提供給想要知道以下主題之更多資訊的人做參考。
心理健康替代方法,和(或)安全戒除精神科藥物的相關資訊,及其它教育及法律資源:
(以上資料來自:cchr.org.tw) 

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衛生署審議通過即可獲救濟金給付。詳細資訊請上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www.tdrf.org.tw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