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新聞文章:抗憂鬱藥副作用 恐致情緒「喪屍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自1970年代以來,心理健康界中最大條的新聞,始終是藥物治療呈爆炸性成長。包括藥物不良反應、藥物監控不佳、藥效有疑慮等,都是心理藥物治療的主要爭論。不過,還有其他更深刻、更具哲學性的反動角度,反對以藥物治療悲傷、憂鬱、焦慮、狂躁、過動等問題。然而這類問題可說是人類極端但又自然的面向,那麼,用藥物來治療情緒是正確的嗎?
一九九○~二○一一年,美國的抗憂鬱藥用量增加將近四倍,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旗下的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統計,十二歲以上美國人,有一一%在服用抗憂鬱藥,其中有大約一四%已有十年以上的藥齡。
機器人般的超完美嬌妻
抗憂鬱藥的許多副作用之一,是情緒變得平板或遲鈍—嚴格來說就是「平板感情」—尤其以SSRI這類抗憂鬱藥為甚。這類藥物會影響神經細胞處理血清素,而血清素負責傳導訊息,例如眾所皆知的百憂解就是一種SSRI。
* SSRI 亦稱: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


服用SSRI的病患有一至兩成會出現平板感情現象。患者會感覺麻木、脫離、平淡,甚至會「喪屍化」,雖然案例相對罕見,但這樣的感受已進入大眾對百憂解的認知,認為百憂解的副作用會將服藥者變成「機器人嬌妻」。此外,百憂解也廣遭指控會削弱創造力,言下之意是,極端的情緒是真正創造力所必須。
緩解症狀還是壓抑感覺?
藥物到底是緩解症狀,還是壓抑感覺?我們真的想扼殺所有的感受嗎?即使是難以負荷的痛苦?藥物治療的基本理由,有一部分基於以下論點:憂鬱症等心理失調肇因於大腦化學失衡,然而上述論點並沒有確鑿無疑的證據,對於化學失衡到底是什麼情形也所知甚少。例如,並沒有任何檢驗方法,可檢查神經化學物質的「平衡」;此外,憂鬱症等疾患有心理、社會、精神的層面,這些不同的領域如何透過藥物治療處理?
關於這個問題,哲學家一向有很多話要說。舉個例子,德國修道士托馬斯.肯皮斯在著作《效法基督》主張:「不時遭遇困難和逆境是好的,困難往往會逼人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中世紀早期羅馬哲學家波伊修斯,也主張逆境可形塑性格:「好運會蒙蔽人,厄運則會教導人。」
藥物只是橋梁 引導走出情緒困境
不過還有另一方的觀點。一九七二年,美國精神科醫師克勒曼首度將反對藥物治療者稱為「藥理學的喀爾文主義」。就克勒曼的觀點而言,用藥被視為便宜行事,象徵在道德和(或)性格上的軟弱,這套頗有「苦行僧」味道的觀點,把服藥視為一種逃避行為,迴避精神上自我改善必經的「辛苦」。
這套觀點某種程度反映出心理學的二元論,意即心靈跟身體是分開的,不承認心靈是有形的物質;如果心靈是無形的「非物質」,那麼心理毛病就不可能有肉體上的病因,也就不是用藥物或任何肉體療法就可治癒。....

(本文摘自/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對任何事都沒感覺,真的比較好?〉/遠流出版)
出處:

-----------------------------------------------------------------
相關文章:

英研究發現青年服抗抑鬱藥 自殺風險增2倍


01月28日(四) 17:10

【on.cc東網專訊】以為抗抑鬱藥物可醫治抑鬱?隨時會有反效果!英國有研究發現,抗抑鬱藥的副作用會增加自殺的風險,其中18歲以下青少年服用抗抑鬱藥物,自殺及暴力傾向高出2倍。

倫敦大學學院(UCL)負責今次史無前例的抗抑鬱藥副作用研究,分析70種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涉及超過18000人。當中發現,未成年人士服用抗抑鬱藥物後,自殺的風險高出2倍。雖然現時仍未發現到抗抑鬱藥物對成年人有害,但專家相信,外界目前低估了抗抑鬱藥物對成年人的傷害。......
來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國際歷年相關的案件:


2007年:
三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警告,安眠藥(「鎮定催眠產品」)可能引起「夢遊駕駛」的危險副 作用──駕駛的時候沒有完全清醒,而且對自己這樣的行為毫無記憶。
四月:紐西蘭在五個人死於急性血液失調、嚴重便秘和其他副作用後,警告健康專家必須去監督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Clozapine(可致律)的病患。
四月:澳洲醫藥產品管理局下令安眠藥史蒂諾斯(Stilnox的製造商者必須更新其警語, 加註此藥與酒精混合使用後,會引起不尋常與危險的行為舉止,包括夢遊症、幻覺和健忘症的報告。
五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擴大抗憂鬱劑的「黑框」警語範圍,包括十八至二十四歲可能會因服用藥物而自殺。
五月:德國聯邦藥物管制局(BfArM)警告, 婦女在懷孕期間服用 Paxil(克憂果),將增加新生兒心臟畸形的風險。
六月:日本厚生省下令製藥公司更改鎮靜劑藥 品仿單,以警告這些藥物有潛在的傷害性。

2008年:

十月:美國克憂果藥物集體訴訟案:
葛蘭素史克藥廠同意和解長期集體訴訟案,該案控告藥廠刻意不公開顯示克憂果無效的報告,而且會增加兒童想要自殺的念頭與行動的風險,葛蘭素史克藥廠同意支付4000萬美元。.......

以上的精神科藥物不良反應警告事件還有很多,
仍在國際間持續發生!!

資料來源: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http//www.FDA.gov/



警告:除了在合格的非精神科醫師指示與輔導之下,

不應停止服用任何具有處方箋的精神科藥物。


關於抗憂鬱劑的真相




〈給讀者的重要資訊〉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閱讀更多:


*根據藥廠其藥物包裝的廣告,幾乎所有的抗憂鬱劑會讓服用者的自殺率增加一倍。



*2004年6月:美國紐約州對葛蘭素史克藥廠(GSK):

葛蘭素史克藥廠支付250萬美元結束這場官司。

訴訟的內容是:

掩蓋克憂果(Paxil)的研究資料是一種「持續性的詐欺」,

因為報告顯示兒童服用這種抗憂鬱藥,

會讓自殺念頭和行動的風險提高。


如果您知道有任何人,包括任何小孩,曾經被精神科醫師、

心理師或其他心理健康執業者不當對待或傷害,

例如:性侵、精神科藥物愈吃愈多種、愈吃愈大量、

強制住院、詐欺、精神科藥物引起各種副作用等等,
立即連絡我們!

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衛生署審議通過即可獲救濟金給付。詳細資訊請上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www.tdrf.org.tw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