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文章轉分享:太危險!1/4青少年多動症被處方抗精神病藥




大紀元2017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季薇多倫多編譯報導))
安省研究發現,在患有多動症(ADHD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有很多儘管沒有被診斷出其它精神健康問題,但還是給開處了抗精神病藥物。
據City news報導,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的研究發現,在20名兒童和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ADHD。近12%年齡在1歲~24歲的ADHD患者,給服的是抗精神病藥,如Risperdal,一種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
其中1/4的青少年給開了抗精神病藥物,而他們並沒有患精神分裂症或憂鬱症的診斷紀錄。資深作者庫迪亞克(Paul Kurdyak)稱,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有風險,會導致體重顯著增加、糖尿病等。
發表在《加拿大精神病學》期刊上的研究還發現,約70%被診斷患有ADHD的兒童和青少年,給開處的藥物五花八門,抗精神病藥是其中之一。庫迪亞克說,不知道為什麼給這些患者開了抗精神病藥,但過早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存在風險。他認為有必要追根究底,以權衡利弊。◇
責任編輯:喬亓
來源:
--------------------------------------
相關文章:

誰得了「不專心」的病?注意力缺失症(ADD/ADHD)的社會學觀察


陳逸淳 /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



學齡兒童的家長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驗:起床時間到了,孩子遲遲不肯起床,連哄帶騙總算把孩子弄下床,接著刷牙洗臉、吃早餐、換衣服、上學……。儘管每一個步驟都再三催促,孩子卻還是慢條斯理、東摸西摸,毫不在乎,好像臣子恭請皇帝上朝一樣,皇帝不急卻急死了自己,怕孩子遲到害得自己上班遲到……。其中,有些孩子在學校上課老是不專心,無法乖乖坐好專心聽講,因而經常遭到老師警告;若狀況持續不斷,老師即可能會暗示、甚至明示家長「該帶小孩去看醫生了」。根據今天的醫學標準,這樣的孩子可能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ADD)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關於這一切,一般人總是認為,注意力與過動的問題確實在蔓延,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這一點其實大有問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現代孩子哪裡不一樣。其實,變的只是標籤罷了。過去我們會把注意力與行為問題當成人生的一部分,是正常的個體差異,但現在卻診斷成精神疾病。」(Frances, 2015:195-196)⋯⋯
文章來源:


參考替代療法:http://goo.gl/pZSXpg


《精神失常的行銷術:我們都瘋了嗎?》

(THE MARKETING OF MADNESS ARE WE ALL INSANE? )DVD



把病賣給擔心的正常人
販賣疾病的定義:「讓沒病的人相信自己有病,或讓不太健康的人認為自己病情嚴重」。
精神科醫生相當清楚這點。製藥界與廣告界主管,也非常清楚這點。全世界的廣告商主管也都知之甚詳。
販賣疾病是非常成功的策略,把常見的生活問題說成是精神疾病,讓各行各業的人擔心最新的「心理疾病」──因此要求服藥。
據某位行銷大師表示:「在治療領域中,最容易進行心理狀況行銷的,就是焦慮和憂鬱,因為這些毛病很少有可以測出的生理症狀,也因此可以任憑描述。」
它成功了。精神科藥物產業每分鐘進帳超過十五萬美元。
疾病販賣活動已經製造出心理疾病處處皆是的假象,那麼精神科醫生開的藥,有多安全呢?

立即觀看:


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衛生署審議通過即可獲救濟金給付。詳細資訊請上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www.tdrf.org.tw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如果您知道有任何人,包括任何小孩,曾經被精神科醫師、

心理師或其他心理健康執業者不當對待或傷害,

例如:性侵、精神科藥物愈吃愈多種、愈吃愈大量、

強制住院、詐欺、精神科藥物引起各種副作用等等,

電話:0963-671815

信箱:鳳山郵政23-159 信箱

電子信箱:cchr.ks@cchr.org.tw (來函保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