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文章轉分享:要男孩專注,「坐定定」沒有用



 BY 


大家皆知長坐無好處,連站著的辦公桌也發明出來了,但精力充沛的小孩,在學校卻長坐長有,猶如沒有得放風的監犯。本來大家也曾在學校怨怪小息太小,課時太長,但坊間深信,坐得愈久,學得愈多,終於有科學研究指出學生(特別是男生)長坐問題重重,推翻這種半調子直覺——實情是坐得愈耐,學得愈少。

男孩最受罪

男孩生性精力過盛,坐不定,無時停。但在學校,卻要被強迫長時間坐定定,小息時間罕有,而且如果不守規則,還要受罰再坐久一點。而男生在各國教育制度面對的困境,程度略有差別,但大致相同。所以,東芬蘭大學(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最近就此研究,究竟在「坐定定」或「四處走」的環境下,哪種較有助男生學習。結果顯示,男孩每天的「中度至劇烈的體力活動」愈少,他們就愈難以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
男孩坐得愈久,活動愈少,會降低到未來兩年的閱讀吸收能力,更甚者,或會影響到其數學能力。
研究員解釋研究結果並不適用於女孩,這可能由於男女生理構造不同,又或女孩其實也像男孩一樣坐困愁城,不過她們更能處理情緒,並重新集中精神。建基於此,研究員認為在課室中較長時間的授課,女孩相對男孩更能獲益。「女孩是學校內的行為模範,而男孩則被當成有問題的女孩,」心理學家 Michael Thompson 表示。


禁室教育有損身心

除了影響學習成績,限制活動至少在短期內有損男孩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不過在家長眼中,這不叫做限制,而是保護。這在香港也十分常見,這個污糟邋遢,那個危險死人,樣樣也不能碰不能玩,只會讓孩子憤怒及沮喪,削弱控制情緒的能力,而且當一有機會玩耍時,便更拼命。兒科職業治療師 Angela Hanscom 解釋:「小學生需要至少三小時的自由活動保持身體健康,所以在現時的教育環境,他們會感到十分沮喪。」


你個仔食咗藥未?(你的孩子吃藥了沒?)

近年,愈來愈多小孩被診斷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而且確診數字正不斷飇升。背後的主要原因是 ADHD 的定義愈來愈廣泛,即是學童稍有偏差,就會被判斷成有病,而現在最普遍治療 ADHD 的方法是處方服用利他林(Ritalin)
Hanscom 認為孩子被迫坐定定的時間愈長,他們因自然天性而起的反抗當然愈強烈,「教學時間不停延長,小息時間因而不斷讓路,孩子難有活動時間,請正視孩子的活動明顯不足,情況嚴重得已經成為問題。」

學校的積習,家長的溺愛

沒人希望下一代失敗並出現種種健康問題,但是根據科學理論及研究結果,為何沒有學校嘗試改變,在課程中增加更多的小息時間及體育活動?去年新澤西州立法通過,公立學校至少要安排每天 20 分鐘的小息時間,但最後州長要求重新投票,並稱此為「愚蠢」的想法。
最簡單及最令人沮喪的普遍解釋是,因為日程已經給考試及試前準備填滿。再且學生靜靜地坐著,總較跑來跑去,一片混亂,易於管理,加上也沒有人會在場質疑教師的做法,自然成為教學上的積習。但也不要全怪學校及老師,現在的怪獸家長過度保護子女,事事追究,次次也為子女「挺身而出」,讓學校寸步難行,小心翼翼,你想想如果學童在你追我逐,見血輕傷,大家也估到這班家長絕不會放過學校。

其實「要抖」是常識吧?

一間在德薩斯州的小學安排一天四節小息。結果發現學生少了好動百厭,多了集中專注。教師回應學生能專心聽課,聽從指示,並且嘗試自行尋找答案,而非事事問他們。不過就算學校可以變更,誓要贏在起跑線的家長們又會同意嗎?「太多小息,進度會落後」、「功課太少,孩子學不到東西」,在香港也經常聽到這類「苦口婆心」。(要抖是粵語,意為要動)
或許要瞬間扭轉這教育共業的確難,不如由自己先行,帶同子女多點運動,特別是那些被學校認為有行為問題的小朋友。Hanscom 建議:「為了兒童能好好學習,他們要能專注。而為了令他們專注,我們就要讓他們更多的嬉戲活動」。
來源:
--------------------------

相闗文章:

面對過動兒 中醫治療 帶來一線希望

文/榮大夫(旅英執業中醫師)
後天藥物亂用與發育不全
後天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藥物亂用,小孩一發燒就給退燒藥,毀掉了小孩生理性發燒的程式,使孩子的正常發育過程受到了阻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的古人早就發現,小孩在成長的最初兩年要經歷一個變蒸期,而這個變蒸期的特點就是小兒會定期的發燒。這個「發燒」一方面會把腎精轉化成腎氣並上輸於腦部,生出聰明才智;另一方面又把腎氣輸布到全身器官促進臟腑發育並完善免疫系統。孩子服用退燒藥後發燒過程就終止了,因此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完善,內臟發育也不健全。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多動症的孩子越來越多的一個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孩子的五臟發育也不完善,五行不平衡,因此小孩對食物的喜好也出現了偏差,嚴重偏食,或者有異食癖,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五臟和大腦因得不到正常的營養供應而致發育進一步惡化。所以在食物上進行糾偏也是極其關鍵的環節。⋯⋯
文章出處:



---------------------------------------------------



相關文章:

中醫師媽媽曾綺華:調整他的體質,也調理他的信心


曾綺華曾是榮總體系的神經內科醫師,先生是知名的原住民作家醫師田雅各。因為兒子十歲時被確診為過動症,從此人生大轉彎,媽媽變成主業,副業改當中醫。
她開設馬蘭中醫診所,首創先例以中醫理論治療過動兒。每天中午她幫兒子送親手做的素食便當,不但調好了兒子的體質,也治好了他的過動。
樂觀愛笑的曾綺華談起兒子多次眼紅哽咽,兒子今年錄取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趁著暑假他去當過動兒的家教,寒假預計在南投信義鄉、姑姑部落裡開的課後輔導班為原住民小朋友服務。曾綺華希望他從助人中不斷成長,找回該有的自信。(以下為專訪內容)
- - -
身為母親,我只能盡力陪伴兒子走過那一段低潮。因為他自我要求高、那段日子的挫折多,他偶爾會寫詩和文章,來表達內心深處比較黑暗的想法。暑假他去當過動兒的家教,我請他仔細觀察,動腦筋幫助那個孩子,後來他選擇大學念中醫。我們沒有一定要他當醫生,但由衷希望他能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找回該有的自信。
◎延伸閱讀:《過動兒食譜》 作者/曾綺華 出版社/二魚文化
來源:

參考替代療法:http://goo.gl/pZSXpg


警告:

除了在合格的非精神科醫師指示與輔導之下,

不應停止服用任何具有處方箋的精神科藥物。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立即點閱更多真相:
精神科的騙局:顛覆醫學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
0963-671815

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衛生署審議通過即可獲救濟金給付。詳細資訊請上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www.tdrf.org.tw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