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新聞文章:北醫研究:空汙提升失眠、憂鬱風險

2017-12-28 10:39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


北醫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莊校奇表示,PM2.5可能深入肺泡、進到血液循環影響全身健康,過去研究顯示,其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肺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有關,北醫研究進一步發現,空汙會抑制血清素生成,可能引起失眠、憂鬱等症狀。記者羅真/攝影


電銲作業產生的燻煙含重金屬且顆粒粒徑小,國內一項新研究顯示,這般環境影響勞工睡眠品質與肺功能,長期下來易引起失眠、憂鬱與心肺疾病。但談及職業災害認定,學者坦言,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皆屬流行病學研究,看得見相關性、卻不能直指因果關係,有待細胞或動物實驗進一步探究。
台北醫學大學胸腔醫學研究中心團隊2015年調查發現,鑄造業電銲勞工所處的電焊作業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高達2100至2500(微克/立方公尺)、超出法規規範約61倍,同工廠的辦公室PM2.5濃度約為30至35(微克/立方公尺),逼近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研究團隊在該工廠找來150名受測者,發現平均睡眠時間為6.6小時,比一般人平均睡眠時間7.52小時低;接著隨機挑出16名電焊勞工與16名辦公室勞工,在工作環境暴露8小時後,利用智慧型穿戴裝置為其進行睡眠品質監測,結果發現,電焊勞工睡眠中進到淺層層睡眠階段次數平均達22次、辦公室勞工為15次,電焊工的尿液血清素濃度只有辦公室員工的一半、肺功能較差、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則較高。
北醫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莊校奇表示,PM2.5可能深入肺泡、進到血液循環影響全身健康,過去研究顯示,其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肺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有關,本研究進一步發現,空汙會抑制血清素生成,血清素是睡眠循環重要的調節因子,當濃度過度被抑制,將影響睡眠周期,進而引起失眠、憂鬱症等症狀。


當類似產業勞工罹患情緒、睡眠或心肺相關疾病,可否認定職業災害?莊校奇坦言,目前對於空汙影響人體健康的研究皆屬流行病學研究,看得見相關性、卻不能直指因果關係,有待動物或細胞實驗證實其中機轉。但金屬燻煙的粉塵顆粒為超細粒徑,建議主管機關進一步研討適當的規範標準。
衛福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生成血清素的重要元素之一為色胺酸,其代謝路徑是調節免疫與發炎的重要因素,並與癌症發生有關。他建議留意周邊空氣品質,在空汙嚴重時,除待在室內、出門戴上醫療級口罩等,也可視情況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牛乳、優酪乳、奶酪、巧克力、蛋、魚、豆類和肉。
來源:

---------------------------------------------
相關文章:

學習障礙與過動兒的成因,研究人員證明並非心理因素

以下這篇研究報導證實了過動兒與學習障礙並不是所謂的心理疾病,而是由化學物質所引起的生理反應。

【大紀元2012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筱甜編譯報導)當我們提到自閉症、過動兒及學習障礙時,遺傳學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事實上,為了找出自閉症的根源,研究人員正在證明環境因子--由農藥、蘇打到洗髮精成分等任何東西--這些都可能永久性搞亂了小孩的腦部發育。
MSNBC新聞網專題報導,今天,一些世界頂尖的專家史無前例地發表了一個高度可疑的化學品與重金屬新清單,它被認為是自閉症和其他神經疾病的病例激增背後的原因。
該清單的合著教授之一、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預防醫學教授的第一把交椅菲爾.蘭德裡根(Phil Landrigan)博士解釋:「我們有非常強大、非常精密的工具,我們可以用它來測量非常低程度的化學品,」「它現在可能可以連接早期接觸衍生的兒童問題。」
蘭德裡根博士說,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清單》的目標是通知更多的醫生和護士有關自閉症的環境刺激物,增加更多的研究經費,並最終改變這個國家的化學管理,以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孩子。
自閉症及學習障礙的10大可疑元凶詳述如下:........
5.汽車廢氣
最近研究顯示,汽車廢氣造成的空氣汙染與記憶力問題、腦帶損害、自閉症有關。一個先前的研究發現出生在主要交通要道1,000呎以內的小孩被診斷之後得自閉症為一般人的兩倍。
它在哪裡?空氣暴露在交通繁忙的區域。
避免它!少開車或共乘車以減少空氣汙染,而且如果你居住在主要道路不遠的地方,考慮投資一個高品質不產生臭氧的空氣淨化器,如IQAir 這一型。
6.溴化阻燃劑
家庭火災的情況下,溴化阻燃劑可用來減慢燃燒速率,溴化阻燃劑可減緩燃燒的速度,減緩閃燃現象的出現,使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逃生。然而,阻燃劑已被證明實際上加速吸入濃煙死亡。長期孕婦於他們的身體中有高度的這種化學成分將降低小孩出生後的智商並在精神和身體發育測試上表現更差。......

出處:大紀元時報
http://tw.epochtimes.com/b5/12/6/15/n3613375.htm自閉症及學習障礙的10大可疑元凶
----------------------------------------



更多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pg/cchr.ks/photos/?tab=album&album_id=830509160315156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替代方案

國際  CCHR 雖然無意推廣任何特定的執業人員、醫療機構、療法或團體,但是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資源,提供給想要知道以下主題之更多資訊的人做參考。
心理健康替代方法,和(或)安全戒除精神科藥物的相關資訊,及其它教育及法律資源:
(以上資料來自:cchr.org.tw) 

警告:
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
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及建議下,
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衛生署審議通過即可獲救濟金給付。詳細資訊請上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www.tdrf.org.tw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