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活動回顧: 【家有小悟空】多元整合看過動研討會 翻轉過動兒的治療

 
本報訊:近年來,台灣社會出現一個新的兒童疾病名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問題不但在家庭,學校成為一項議題,上個月,關於過動兒的問題也搬上了國會殿堂,受到立委的討論。是否有濫診,以及過動藥從小吃,好還是不好,正是主要爭議。 

 一群學者專家,秉持對下一代的照顧和關懷,深感這樣的議題需要被重視,所以在5月28及29日,由新北市中醫師公會主辦,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補助,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承辦的【家有小悟空】2016 多元整合看過動研討會,在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二樓 201演講廳舉行,每場演講及論壇都吸引了上百名醫療、教育、社工等專業人士及一般民眾報名參加,前來了解過動小孩的成因,和不用藥物的多元解決方案。 

 兩天的活動包括三場演講及三場論壇,研討會由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明開場,希望民眾能在這次的研討會,得到從中醫、自然醫學、小兒科、精神科、能量醫學和西藥藥學的觀點來談過動問題,最後一場論壇則更從社會環境及教育文化變遷的觀點做切入討論,希望能幫助這些過動寶貝成為社會進步的泉源。立法委員張宏陸也到場致辭,他認為過動小孩的問題必須從教育著手,以因材施教的方式來幫助這群孩子。這一場史無前例的多元整合論壇,邀及的專家有:崔玖醫師、國醫董延齡、林承箕醫師、張景堯中醫師、劉宗翰中醫師、林寶華中醫師,方志男中醫師、葉政秀教授、蔡仁達教授、鄭光男精神科醫師、陳宜姍藥師、詹昭能社會心理學教授、楊佳寧環境規畫博士、李文英輔導主任。 

 過動症的成因多元,此次的研討會,將各領域的專家匯集於此,把各種可能的成因,呈現在大家眼前,並讓聽眾能與以上專家進行互動及討論。呼應教育部和衛福部認為治療過動兒,用藥物為最後一道防線的理念,此次的多元整合看過動研討會,至少從十幾種角度分析及處理兒童過動問題,大幅翻轉過去治療過動的單一思維,也提供家長在用藥之前,有更多的選擇。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辛苦照顧過動小孩的家長,老師及醫師們,從更多元的觀點了解過動,一定可以更完善的處理和陪伴這些寶貝。 


來源  【中央網路報】


民眾的回饋:

「活動非常好,若能到社區中讓更多家長們了解,相信一定更多人受益。不知未來有無社區演講機會。」——社工謝小姐

醫師是以人來看待個案,而非問題兒童或病患來對待患者。從醫師個案經驗,學習到治療方式及相處。除了中西醫藥物外,用心和陪伴來協助情障兒童。未來,我想用最直接,更容易被家長或機構接受及了解的方式來介紹自然療法,溫和的中醫給需要的兒童。

希望此有意義,指引家長,老師,學校,兒童的講座,可以「公開」且「廣泛」地在學校,媒體,社區舉辦,讓更多需要的家長,兒童了解。
——特教老師黃小姐


-------------------------------------

相關新聞與文章:

社會壓力導致多動症患兒增多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確診率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有着很大的差異。在2003年,當近8%的美國孩子被確診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時,只有2%的英國孩子拿到了相同的診斷書。據英國國家健康中心(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估計,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現在已經高達5%。為什麼英國有相對較低的發病率呢?可是為什麼他們的發病率也在升高?
康拉德表示,這兩個問題都與社會定義疾病的方法不同有關。在美國,我們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為D.S.M.)做出診斷,而歐洲人則一直使用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簡稱為I.C.D.)。「I.C.D.對於診斷的指導要求要嚴格得多,」康拉德說,「但是,因為很多原因,D.S.M.在更多地方得以更廣泛使用。」康拉德現在正在研究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確診率的上升,他相信美國正在向外輸出D.S.M.的疾病定義以及相應的醫療措施。他認為,其結果是「現在我們看到在美國之外越來越高的發病率。」⋯⋯

Maggie Koerth-Baker是BoingBoing.net的科學編輯,也是有關未來能源生產和消費的著作《在燈光熄滅前》(Before the Lights Go Out)的作者。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3年10月20日。

翻譯:吳靜



「仔細想想幾個字眼,還有這些字眼是如何被使用的。

以「正常」為例, 你可能對於正常的生活有自己的看法。 

正常的生活包括使用具成癮性、改變心智、

還有潛在危險的精神科藥物嗎?

正常的生活包括­完全依賴這種藥物去維持正常嗎?

再看看「醫療用藥」(medications)這個字眼又如何呢?

這是藉著讓你在腦海­中浮現某個和藹的家庭醫師,

開了溫和的咳嗽糖漿的印象來讓你安心,不是嗎?

沒有什麼比­此更偏離事實的了。

精神科用的藥是一種非常強力的成癮性藥物。

接著就有了這個字眼「科學的」(scientific),

它經常被精神病學拿來助長他­們聲明的正當性。

根據《世界之書》(World Book Dictionary)這本字典,

此字意謂著「系統性的;精確的;嚴謹的」

這些特性跟­精神病學毫不相干,

就連它的表兄弟── 心理學也是一樣無關。

其他的字眼在他們的手中也飽受摧殘,

例如「價值觀」、「對」、「錯」、「安全」,甚至­「教育」。

這是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學家的狡詐宣傳── 重新定義字的意思。.......

--國際公民人權委員會總裁 珍 伊斯特蓋(Jan Eastgate)

(以上文章摘自 《藥害兒童:精神病學摧毀生命》這份報告)


線上 《致命的錯誤》紀錄片:
致命的錯誤紀錄片

一旦你聽完八位勇敢母親、她們的家人、
健康專家、藥物顧問及醫生的看法,你會深信一件事⋯⋯
精神科醫生帶來致命的錯誤。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如果你知道有任何人,

包括任何小孩曾經被精神科醫師、

心理師、或其他心理健康執業者

所虐待或傷害,

請聯絡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


電話:0963-671815


信箱鳳山郵政23-159 信箱


電子信箱:cchr.ks@cchr.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