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文章轉分享:幫爸媽搞定過動寶貝,就靠這 13 個指標




總會碰到憂心沖沖的父母來問我,「怎麼辦,老師說我小孩過動,我到底要不要給他吃藥呢?」我很能理解家長的焦慮,通常我會先讓家長知道,表面上的過動和不專心的模樣,其實很可能是生活中的某些環節需要調整。以下是我會問家長的十三個問題,通常先把這十三件事情搞定,過動問題就能解除:

1. 孩子一天睡幾個小時?

如果是十二歲以下的學齡兒童,他們還在成長,我誠懇的建議父母讓他們每日睡足十小時。孩子睡眠不足時,他們反應出來的會是過動和不專心。

2. 早餐吃得營養嗎?

早餐營養要均衡,包括蛋白質和蔬果,不吃含糖食物及飲料。奶、蛋、肉和蔬果的份量要足夠,最好各有二份(一份指一個人本人的拳頭大小)。其實每餐的營養都要均衡,一定要有足夠的好營養及吃好油,等等。營養素如鐵質不夠,就可能有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3. 水喝的足夠嗎?

輕微的脫水現象即可能導致不耐煩、焦躁、吵鬧、迷糊,用一個人的體重(公斤)x33c.c.是最少需要飲用的水量。而且在此說的是單純的水,而非其他口味的飲品。微黃的尿表示已輕微缺水了。


4. 每天戶外運動有超過兩小時嗎?

孩子的身體需要動,去公園或球場的露天環境跑步,打球,走路,爬上爬下兩小時,消耗多餘的精力。許多孩子每天放學後,又進安親班,身體一直坐著不動。其實孩子每天應該花兩小時在戶外運動。

5. 視力與聽力是否有障礙?

是否有近視或遠視?眼鏡度數有配足嗎?聽力正常嗎?是否需要助聽用品?中醫甚至可以用調整體質的方式來改善視力問題。孩子看不清,聽不見,都可能表現出過動及不專心的狀況。

6. 糖和色素等食品添加物吃太多?

許多實驗證明,吃糖和色素會造成過動。加工食品中的部分添加物會破壞神經的組織結構,也會負面影響由它生成的感覺情緒,盡可能減少這些東西的攝取。

7. 去驗血、驗尿、照X光,以了解是否是重金屬中毒或農藥殘留問題?

研究發現,目前已知鉛,汞,砷,鎘,會影響到神經系統,被診斷為過動小孩的體內鉛含量比沒有此症狀的小孩高出30%;另方面,農藥有機磷會使神經過度興奮,尿中檢出的有機磷農藥愈多,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風險愈高。

8. 是過敏的關係嗎?

孩子是否已經有流鼻水或皮膚癢的情形?過敏的問題也會影響胃腸及腦部功能,孩子極可能因為過敏問題而無法專心或看起來無法安靜。臨床發現,許多孩子找到過敏源,調整胃腸後,過動的症狀會大為改善。

9. 是因為資賦優異嗎

天分高的孩子,在課堂上很容易變得無聊,而顯得注意力不集中。事實上,他們需要更具挑戰性、參與性的活動。

10. 父母會吵架或不和睦嗎?

此事會帶給孩子不安全感,並表現在行為上。父母要學習如何良好的溝通,經營和睦的家庭氣氛。

11. 環境中是否有人在貶抑和挑剔孩子的行為?

問問孩子,他的價值是否有被某人貶抑,是否有人挑剔他的言行或努力,明著或暗著欺負他。要教導孩子如何對付這種人,或減少孩子和這種人的相處機會。

12. 學習的內容是否對孩子難度過高?

學校統一的學習進度,對有些孩子並不適合。要回去找到孩子在學業上不懂或跟不上的章節,甚至可能是去年課本裡的某些內容,讓孩子釐清那些章節裡的資料。

13. 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有太多不了解?

不了解會讓人毛躁,不專心。孩子是否不了解課文,大人的談話,電視內容,或在路上的標示?其實有些新詞,連大人也不懂。若有需要,父母可以用字典或上網找到定義,解釋給孩子聽。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肉,希望透過以上簡單的檢查,幫助父母找到過動的起因,進而過更健康的生活,讓大多數孩子的過動和不專心現象,能不藥而癒!

文章來源:

-----------------------------------------------

相關文章:

懷疑孩子是過動兒前,大人可以做的10件事

身為孩子最親近的大人,如果孩子有好動、無法專心等行為時,我們除了擔心,可以先協助孩子做某些生活的調整。
1. 請盡量讓孩子每天睡飽
大人睡不飽,只會打瞌睡,但是小孩睡眠不足,行為表現跟過動兒差不多。最近的研究更指出,即使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如果能培養好的睡眠習慣,他過動的情況也會改善。
2. 想想看,孩子的活動量足夠嗎?
正值生長發育年紀的孩子,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運動,如果只能在教室活動,絕對是不夠的,當然會坐不住。孩子需要自由玩樂的時間,也需要激烈的運動。散散步、玩玩沙,對孩子而言不算運動,他們需要打球、踢球、跑步、游泳…..的時刻。運動的頻率,盡量是每天都有,不是週末才全家出遊。更何況全家出遊,經常是去逛大賣場、百貨公司,這只能算是休閒活動,不是運動。⋯⋯
來源:
---------------------------------

相關新聞:
現今社會過動兒好像越來越多?

在高雄市執業的家醫科醫師李佳燕接獲不少家長求助,
他們的小孩被老師懷疑是過動兒,要求家長帶孩子進一步接受治療。李佳燕卻發現,並非每個求診的學童都有過動症,
有些只是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她特別成立「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為孩子發聲。
李佳燕為病患提供適當協助,視病如親的心情,令人感佩。

 李佳燕昨天說,她曾經遇過一名小朋友,特別活潑好動,

課堂上因坐不住,被教師懷疑是過動兒。她特別到學校,
和教師討論個案狀況,
希望老師改變「下課不准跟同學玩」的處罰方式,
給他跑動、消耗精力的機會,再適度的誇獎他,上課不專心的狀況,果然慢慢有了改善。

出處  國語日報社

http://www.mdnkids.com/news/?Serial_NO=96927





公民人權協會曾對全台灣552家國小做抽樣調查,發現學校轉診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的學童裡,有82.64%會被開藥,即5個孩子去見醫生,4個孩子會拿到藥包。而在吃了藥的孩童裡,6成以上的孩子有副作用的反應。這些治療過動注意力不足的藥物(中樞神經興奮劑),經常被發現有厭食、幻覺、暴力行為甚至藥物成癮等副作用,因而讓許多家長們望而卻步,卻又擔心影響孩子的黃金發展階段。

(中時即時)
新聞連結:

孩子專注力差 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清源指出,大人罹睡眠呼吸中止症,晚上睡不好,白天會打瞌睡,但兒童不同,白天常以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症狀表現,根據調查,1%到3%的兒童會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於一個班級就有一名,不可輕忽。
吳童過動、不專心、到處東摸西摸,上課常不守規矩被罰站,老師懷疑他有過動症建議就醫,直到家長發現一直會打鼾的吳童,鼾聲愈來愈大聲,鼾聲突然沒了,竟是暫停呼吸,今年1月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法院判定病患有「告知後同意」的權利,

也就是病患在接受精神治療(心智改變)藥物之前,

醫師必須提供「可能的副作用和好處、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以及其他狀況的風險等相關資訊」,

同時也要告知「替代療法的相關資訊」.

然而常常,精神科醫師根本無視於這些要求!

立即觀看線上 《致命的錯誤》紀錄片:
死亡、自殺、天生缺陷及嚴重反應的數據令人顫慄,
本影片從個人角度來探討蔓延全球的藥物問題──
他們付出了慘痛代價、失去親人,但卻能勇於面對。
精神科醫生說他們的藥對兒童無害?
一旦你聽完八位勇敢母親、她們的家人、
健康專家、藥物顧問及醫生的看法,你會深信一件事⋯⋯
精神科醫生帶來致命的錯誤。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
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
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
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
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
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及建議下,
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
0963-671815

民眾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導致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衛生署審議通過即可獲救濟金給付。詳細資訊請上藥害救濟基金會網站。www.tdrf.org.tw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