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文章分享:換個角度看ADHD:過動症真的存在嗎?

一個可帶小孩入場、還有志工陪坐不住小孩玩的座談會「過動,在不在」,擠滿超過四百位家長與老師,在充滿笑聲跟無數嘆息聲中,重新思考大人看待「過動」的意義。



圖片來源:鄒保祥攝
2月26日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了一場「過動,在不在?」座談會。500人的演講廳坐滿八成聽眾,由家醫科醫師李佳燕、兒童文學研究者幸佳慧跟知名過動插畫家迷路的媽媽米米主講。座談會全程3小時,聽眾大多都打破了「成人只能維持一小時專注力」的平均值,「異常」的專注。
這場座談會很不一樣:它開放帶小孩入場,不管小孩幾歲;演講過程中,小小孩哭了或講話,沒有人會怒視、感到被干擾;如果小孩坐不住了,外頭報告處有志工、繪本跟玩具,陪他們盡情玩耍。
用不一樣的態度看孩子、看待「玩」跟「動」,正是座談會的目標。人本報名表上寫著:「當我們『說一個小孩過動』,可以取代『指責小孩搗蛋作對』,看起來我們像是進步了,但會不會因為這個名詞,我們忘了『動』本身是很好的價值,我們也因為這個名詞,將一切現象歸因於孩子個人,卻忽略了環境制度……」人本希望藉此讓大人們重新思考架在身上的行為規範跟標準,不要簡單的用「過動兒」來取代對眼前孩子的真實理解。
大人太乖太正常,才是真麻煩
主講者李佳燕跟幸佳慧2012年成立了「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呼籲各界關注過動兒診斷跟用藥是否過度的議題,兩人在南台灣已辦過6場講座,場場爆滿。李佳燕上台訴說無數斑斑血淚、讓媽媽聽了心碎的看診經驗,她氣憤質疑:「以前小孩上課不專心、考試考不好,爸媽會送去補習,現在為什麼要送去看醫生?」,她認為現在的大人太乖太正常,才是真麻煩。

幸佳慧則以許多經典的世界兒童文學知名主角性格為例,《長襪皮皮》、《野獸國》、《大衛上學去》、《黃金羅盤》、《波西傑克森》,她直言:「難道以上所有的主角都是過動兒,失常失序,需要藥物治療嗎?!」
米米則以兩個過動兒媽媽的身分道出,當迷路5歲時,上幼兒園被老師放棄、被醫療確診為過動兒時,她「差點就信了老師跟醫生說的,以為自己的小孩是笨蛋!」的崩潰無助心情。後來她相信自己跟孩子,在一般教育教養框架外,挖掘到迷路的插畫、獨立思考能力。
幸佳慧認為我們需要換個角度看「過動」,她並舉出美、英等國開始重新檢討「過動」診斷標準、診療方法的最新醫學研究報告,美國更有老師直接把過動特質的孩子帶到健身房去上課,一邊踩腳踏車、坐瑜伽球,一邊上課,成績還因此提升。⋯⋯
來源:

-------------------
相關文章:

順其自然,慢慢調整: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

 中時健康網

回過頭來,家長、老師、醫療人員三方面可以做的事情還是很多。舉例來說,維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燥熱油膩的食物,有助於孩子體質的平衡;而親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有助於找到課堂秩序的因應之道,或是升學與生涯規劃的「適性與彈性」;然後醫療這邊,是否能夠用比較緩和的藥物(例如經過千年歷史考驗的平和中藥材),從特殊體質的源頭,去協助孩子。如果我們都可以時時記得”Nature Fix”的那個「順其自然、慢慢調整」的原則,這群孩子一定會成長的更健康,更快樂。
(作者:全德中醫診所劉宗翰醫師)
(中時電子報)
  來源:



這個過動兒很厲害--那一天我和姪子PK數學遊戲


這一天的遊戲過程中
我發現他的注意力提昇了
其中我不斷的打氣和刺激以及心理喊話及各種搞笑的過程
提昇了他的參與意願和堅持力

這種高張力和長時間的專注訓練
讓他遠離藥物
並且連續二次月考都拿到全班第一名
在競爭的台北市
可是一件難事⋯⋯

出處:




 十三個簡單問題,幫爸媽搞定過動寶貝


王聖惠中醫師(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
總會碰到憂心沖沖的父母來問我,「怎麼辦,老師說我小孩過動,我到底要不要給他吃藥呢?」我很能理解家長的焦慮,通常我會先讓家長知道,表面上的過動和不專心的模樣,其實很可能是生活中的某些環節需要調整。以下是我會問家長的十三個問題,通常先把這十三件事情搞定,過動問題就能解除⋯⋯
來源:公民新聞

如何破解過動兒篩檢的題目量表? 

(出自:點子教師行動聯盟)


當過動兒的篩檢表一出現,造成多少家長、老師的緊張,

甚至忽略了孩子基本的需求或人應有的學習歷程。

站主採訪了多位有數十年教學經驗的小學老師,

以這份普遍使用的兒童過動量表為考題,

看看這些點子教師們,

如何破解這些孩子的反應和症狀,

並找出更好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
0963-6718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