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新聞文章:研究證實:孩子學音樂 減輕焦慮感提升專注力


我們常聽到人們說:「學習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培養氣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此一言論,得到醫學界證實了。根據外媒報導,最新的青少年精神病學研究顯示,孩子學習音樂可以幫助控制情緒、增加注意力,還可以降低孩子的焦慮感。

美國佛蒙特州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Vermont College of Medicine)研究團隊表示,演奏、學習音樂能對大腦的控制行為區域可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大腦皮質層變化 影響情緒與外在行為
研究分析了232名6歲到18歲孩子的腦部核磁共振造影掃描(MRI)資料,藉此研究學習與演奏樂器與大腦之間的聯繫。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孩子,隨著年紀增長,大腦皮質層厚度隨之增加,而大腦皮質層特定區域的厚薄變化與外在行為和情緒問題密切相關。


音樂心靈藥 降低孩子不安與焦慮
因此,主導研究計畫、佛蒙特州大學醫學院教授James Hudziak醫學博士認為,不論是演奏音樂或學習樂器,確實能影響大腦中的皮質厚度,間接幫助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對於孩子的組織、邏輯能力和規劃能力等有相當大的幫助。Hudziak教授更認為,對有心理、情緒問題的孩子來說,音樂可緩解孩子的焦慮與不安感,並指出,一把小提琴比一瓶藥丸好,音樂的幫助比服用藥物更大。



------------------------------------


美國研究:動來動去,孩子更專心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團隊,

之前曾經執行過一項計畫。他們把一個班級小學生的課桌椅,

從矮椅子統統改成高腳椅,期望藉由這個小改變,

可以讓胖小孩「動一動」,不要整天老是坐著,

改善肥胖問題。果不其然,當全班同學都改用高腳桌椅之後,

小朋友上課時一下站著,一下坐著,

竟然不知不覺的就瘦了下來。不過換成高腳椅,

除了減重之外,竟然還有額外的效果;你猜得沒錯,

就是孩子的專注力,竟然也增加了。⋯⋯

文章來源:




未成熟的孩子可能被誤診為過動症


2016-03-20

《Journal of Pediatrics》刊登台灣台北榮民總醫院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的最新研究,

發現許多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孩子,

可能僅僅只是因為和其他同學相比之下較不成熟,

而並非真的具有疾病。





換個角度看ADHD:過動症真的存在嗎?


用不一樣的態度看孩子、看待「玩」跟「動」,正是座談會的目標。人本報名表上寫著:「當我們『說一個小孩過動』,可以取代『指責小孩搗蛋作對』,看起來我們像是進步了,但會不會因為這個名詞,我們忘了『動』本身是很好的價值,我們也因為這個名詞,將一切現象歸因於孩子個人,卻忽略了環境制度……」人本希望藉此讓大人們重新思考架在身上的行為規範跟標準,不要簡單的用「過動兒」來取代對眼前孩子的真實理解。⋯⋯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
0963-6718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