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新聞文章:是否過動靠問卷就投藥 張揆:不妥!(沒有人想把孩子推入精神病學的毒害中!)

2016/03/15 11:18

民進黨立委張宏陸今天在立院質詢時表示,學校對過動兒(ADHD)的處置,只以問卷方式詢問,就要疑似有過動症候群學生就醫服藥的規定應該取消。對此,行政院長張善政答詢時表示,填表就斷定的方式過度簡化,應該經過縝密醫療診比較妥適。
 
張宏陸說,過動兒篩檢要經過醫生檢查,但在某些縣市學校只是叫家長填表格,老師勾一勾決定學生是不是過動兒,就投藥標籤化。教育部長吳思華答詢坦言,的確有這樣的情況,但這過程不夠嚴謹應該改進,應該經過醫生檢查確認,會盡快檢討是否有失當之處。
 
張揆則表示,只靠填表就斷定小孩需要吃藥是不完整的過程,至少後半段需要深入醫療診斷。張揆說,填表只是初步判斷,後面要加上細緻診斷,對填表出好像有問題,經過仔細診斷才能決定是否吃藥治療,但其實醫生給孩子直接吃藥的比例其實不高。


至於張宏陸要求,教育部通令全國學校暫停填表,等有好的方式後再繼續。張揆說,這牽涉專業診斷跟判斷,當初會填表,應該是有一個理想的做法被過度簡化,所以不敢講是否要廢除,但應該在這個以外還有更深入的配套。吳思華則說,會儘快找教育、衛福專家檢討這件事。
來源:

-----------------------------------


其他文章:

換個角度看ADHD:過動症真的存在嗎?


用不一樣的態度看孩子、看待「玩」跟「動」,正是座談會的目標。人本報名表上寫著:「當我們『說一個小孩過動』,可以取代『指責小孩搗蛋作對』,看起來我們像是進步了,但會不會因為這個名詞,我們忘了『動』本身是很好的價值,我們也因為這個名詞,將一切現象歸因於孩子個人,卻忽略了環境制度……」人本希望藉此讓大人們重新思考架在身上的行為規範跟標準,不要簡單的用「過動兒」來取代對眼前孩子的真實理解。⋯⋯





順其自然,慢慢調整: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

 中時健康網

回過頭來,家長、老師、醫療人員三方面可以做的事情還是很多。舉例來說,維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燥熱油膩的食物,有助於孩子體質的平衡;而親師之間良好的溝通,有助於找到課堂秩序的因應之道,或是升學與生涯規劃的「適性與彈性」;然後醫療這邊,是否能夠用比較緩和的藥物(例如經過千年歷史考驗的平和中藥材),從特殊體質的源頭,去協助孩子。如果我們都可以時時記得”Nature Fix”的那個「順其自然、慢慢調整」的原則,這群孩子一定會成長的更健康,更快樂。
(作者:全德中醫診所劉宗翰醫師)
(中時電子報)
  來源:

如何破解過動兒篩檢的題目量表? 

(出自:點子教師行動聯盟)


當過動兒的篩檢表一出現,造成多少家長、老師的緊張,

甚至忽略了孩子基本的需求或人應有的學習歷程。

站主採訪了多位有數十年教學經驗的小學老師,

以這份普遍使用的兒童過動量表為考題,

看看這些點子教師們,

如何破解這些孩子的反應和症狀,

並找出更好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您的孩子曾被老師貼標籤,帶去看精神科醫生及吃藥後,頭痛、食慾不振、發育不良,

或更難管教嗎?

您或您的孩子看精神科,結果藥愈吃愈多嗎?

還是去看不同精神科醫生,結果卻得到不同診斷,不同說法或不同處置呢?

如果以上有答案是肯定的,請盡快與我們聯絡
0963-6718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