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文章轉分享:別再給孩子貼標籤! (作者:劉駿(William C. Liu M.A.)劉氏基金會總監)





作者:劉駿(William C. Liu M.A.)劉氏基金會總監

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念研究所時,專攻孩子們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性別、求學經驗、以及能力因素影響下,對學習表現所造成的影響。身為教育工作者,我時時檢視、反思自己的各種決定:使用什麼教材、如何教育孩子…等。對於家長「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以及「提供孩子們一樣的權利以進入教育體系」的追求,讓我提出一個重要問題:當我們的教學方法無法按照我們所希望的,有效促進孩子在校成功地學習時,為什麼我們總是輕易地轉身責怪孩子,將學習失敗的責任加在他們身上?我們用什麼標準判斷一個人或孩子有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用語,暴露出老師們傳統思維模式的問題癥結。如我的教授Reid所觀察到,我們現今的教育方式為「訂立一個我們認為的『適合該年級』的學習目標,並期待孩子們在某個範圍內,以特定方式表現、回應才叫『成功學習』」(Reid & Valle, 2004)。而對於表現、回應在這個範圍以外的孩子,傳統思維驅使我們將學習問題歸咎於他們。「學習、閱讀、或說話障礙」被標籤化,用來解釋孩子表現不佳是大腦的缺陷。然而教育孩子並不需要標籤,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正確教育方式。我也強力地主張在特殊教育領域中,停止使用這種對孩子造成許多負面後果的標籤性言語。



我在各種不同學習環境(一對一、小班制及公私立學校)中的實際教學經驗,讓我有機會深入檢視孩子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在教育體系裡有好的表現。為什麼有些孩子無法吸收或理解某些當年級的教材?讓我們回頭想想,又是什麼讓孩子們如海綿般地迅速吸收知識、資訊?創立多遠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深具影響力的教育家Gardner,指出每個人天生都有某些與別人不一樣、較強的能力。
於是乎,一個孩子學某個項目比學另一個項目快,就一點也不令人訝異了。比如說,一個聽覺型的學習者,容易在語言表達上表現突出,也較易被激發對演說或在群體中發言的興趣;然而,一個視覺型(其具備一個較數理的大腦)的孩子,則在思考與物品歸納的條理上可能更容易培養。試問,一個語言表達突出、文采好卻容易在處理數學應用題時丟三落四的孩子,真的是單純因為他不專心使然,該輕易地被貼上「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標籤嗎?

更重要的是,標籤是否解決了問題?我的經驗告訴我,師長們應當慎重反省這種武斷的人為標籤和標準;其實,Gardner已經清楚的告訴我們:孩子是否專心,與他做什麼事有關,教學者更應該注意的是孩子「哪方面」不專心,並去瞭解在不專心的背後,他是否具備處理那方面教材的能力或經驗。

簡言之,我認為應從以下兩項要點推翻目前的教育思維──遇上問題就責難孩子(標籤化孩子其實就是責難孩子!)。

第一、「學習目標」只是社會對學生整體設下的標準,是人為訂定的,而非個別設定的標準,但其實每個孩子的狀況大不相同。如果孩子們只是慢點達到學習目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那些特定的方面,他們累積和獲得的刺激不足或環境缺乏資源;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他們的責任。懲罰孩子時,事實上只是在懲罰因過去學習經驗不足而導致的情狀。他們現在需要的是等量的學習刺激物和資源,而非懲罰或藥丸。

第二、如果孩子經過教育之後有在進步,學習能力可被加強,這樣的孩子就沒有學習障礙(因為會好的就不是障礙)。
身為孩子的教育者及家長,我們常忽略提醒自己反省這些問題,但這也是我殷切希望各位深思的。


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802/444491/?utm_source=FB&utm_media=Android_Share&utm_campaign=%E5%8D%B3%E6%99%82%E6%96%B0%E8%81%9E%2F%E6%9C%80%E6%96%B0%2F%E5%88%A5%E5%86%8D%E7%B5%A6%E5%AD%A9%E5%AD%90%E8%B2%BC%E6%A8%99%E7%B1%A4%EF%BC%81


                      ---------------------分隔線----------------------

更多相關文章:


快樂好動是天性不是病



作者:王君卉(老師、親子教育專家)
我輔導過許多過動兒,他們是一群天資獨特的孩子,卻因為上課不專心、坐不住、搞叛逆,而開始吃藥。

他們『變得過動』,事出必有因,『教育』才是關鍵!

天才頑童需要被理解與肯定,也要懂得欣賞他們的『亮點』!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思考,幫助他們先了解狀況,用對方法,而不是攻擊孩子的『缺點』,一昧貼標籤。......
閱讀更多:




哪來這麼多的孩子需要吃藥?

作者:楊淑娟(老師)
最近看到新北市從小二開始實施免費過動兒篩檢的消息,心中不免震驚,現在有很多小朋友被貼上了過動兒的標籤,進而選擇看病吃藥。但是這真的解決了問題,還是造成更多的問題呢?......

閱讀更多: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
之協助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
科藥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