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文章轉分享: 過動兒篩檢 極可能被濫用

過動兒篩檢 極可能被濫用



2014年05月14日15:22 
作者:劉馨如(輔導老師)

日前看到新北市小二聲開始免費篩檢過動兒的新聞,引起身邊朋友一陣討論,擔心量表遭到濫用,讓更多孩子被貼上過動的標籤。校園充斥被診斷成過動兒的學生,當孩子有情緒、專注力問題,三步驟跟馬上著來:身分懷疑、建議就醫、接受服藥,普及化的評估流程,最後給孩子貼上「不正常」的標籤。

量表的使用得非常小心:問卷使用的語句、受測者對文字的理解、施測者對蒐集資料的使用…太多干擾影響測驗的判讀結果。具診斷效力的量表,施測者必須受過專業的訓練,在特定安排的情境下才得以進行,而新北市的這項措施,卻是由孩子將彌封過後的量表,帶回家給父母填寫。

量表所列出的觀察行為,發生的機率有多高?發生的程度是否視情境差異有不同反應,緊張、對子女行為要求較多的父母,可能填出的數值較高,孩子相對被診斷為過動的機率也較高,若孩子比較調皮好動,核對下來賓果!最後的下場是:家長不斷被說服讓孩子服用利他能,變得昏昏沉沉、食慾不振,自然看似過動的狀況解除了。但孩子是過動還是好動?過動是一種病,還是一種被汙名化的行為表徵?過動是誰造成的?是生理先天上的限制,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能量無法抒發?



身為學校的輔導老師,我看到的是僵化、枯燥的學習環境對孩子的限制。台灣的小學課程內容多屬靜態,班上若有比較好動的孩子,老師得花很多時間去處理孩子因坐不住引起的情緒,我曾經遇過一個孩子,老師在上課時拿著粉筆在黑板上畫,溫言軟語規勸得花很多力氣才能把孩子請下來。

是孩子的錯嗎?上課這麼無聊,有的孩子能自己找事做:發呆、塗鴉…,而這些孩子只是選擇了不同的遊戲,以度過枯燥乏味的課堂時間。

還有另一種孩子,下課時間不知道如何與同學正確的互動,我曾遇過孩子溜滑梯時喜歡把同學從上往下推、拿樹枝揮舞不小心擦到同學的臉,倘若發生意外,家長通常把矛頭指向導師,一位導師要照顧這麼多的學生,往往分身乏術,很多父母面對這樣的孩子,習慣否認孩子的問題行為,指責學校老師教得不好、孩子在家裡不會這樣,但在家裡孩子只需要和一到兩位兄弟姊妹互動呀!

面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在有限的環境下提供協助?

一、提供其情緒發洩的管道:有些被誤判為過動的孩子,其實只是缺乏情緒抒發的管道,有些大人習慣用暴力制裁孩子的暴力行為,曾遇過一個孩子,每每在父母吵架隔天到學校打同學,經過幾次的相處,透過繪畫、遊戲,提供任意抒發情緒的場所,孩子漸漸能夠利用語言表達,說出生氣的感覺。

二、就讓他動吧:說服家長帶這樣的孩子,早上到校先跑操場兩圈,當天症狀便舒緩許多,或是找機會讓這樣的孩子跑腿,幫老師的忙,抓緊機會讓孩子能開心的動,在運動的同時大腦分泌腦內啡,讓孩子動得開心,問題行為也相對能夠減少。

台灣的教育環境無法提供孩子足夠的活動空間,孩子的行為問題一環扣著一環,如果能提供友善的環境與課程,是否能讓孩子旺盛的精力得以發揮,只是判定孩子有問題,讓孩子用藥,看似好像將行為問題控制住,卻扼殺了這些孩子可能滿腹的創造力。


(資料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514/397711/過動兒篩檢 極可能被濫用)


更多真相:


http://www.cchr.tw/ 或 http://www.cchr.org.tw/


*立即點閱線上出版品 


 《 藥害孩童:精神病學摧毀生命


甲基芬尼特(利他林)的製造商承認它是一種具依賴性的藥物。5而成癮性的藥物衍生出大量的藥物買賣及濫用文化,利他林及其他興奮劑現在不法地在各個國家的校園中,以每顆2到10美元的代價被販賣。兒童將藥丸打碎並吸食,其藥力比古柯鹼還大。

     處方成大災難 (Prescriptions for Disaster) 》一書的作者湯瑪士 摩爾(Thomas Moore)說:「現今使用像利他林這樣的藥物,是在讓一個世代的兒童冒著驚人的風險。」使用這種藥物是為了「短暫控制行為舉止 不是用來減少任何兒童健康上可見到的危險。除了在安養中心及精神療養院外,我們的社會先前從未如此大規模地對人類行為舉止進行化學性的控制。」...



更多替代療法:

http://www.cchr.tw/alternatives/right-to-be-informed.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