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文章轉分章: 哪來這麼多的孩子需要吃藥? (楊淑娟老師)








作者:楊淑娟(老師)
最近看到新北市從小二開始實施免費過動兒篩檢的消息,心中不免震驚,現在有很多小朋友被貼上了過動兒的標籤,進而選擇看病吃藥。但是這真的解決了問題,還是造成更多的問題呢?
我教過許許多多的小孩,每位小朋友的個性及行為表現都不同,大部份是活潑好動,當然有些調皮,也有少數幾個會把大人搞得很火大。但在我深入瞭解後,總發現太過調皮搗蛋的學生,背後都有一些可以解釋的原因。

曾經有幸聽過一位醫師的演講,提到甜食會讓小朋友好動,蛋或牛奶等食物也可能是許多孩子的過敏原。我真的觀察到,侄子吃了糖果一會兒後,就開始顯得很好動,跑來跑去。後來又觀察其他小朋友,果然也是這樣。這讓我知道,孩子的過動與食物及過敏的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但是在過動篩檢表格裡,都沒有問這些問題。是預設家長都不會給小朋友吃糖、喝牛奶嗎?還是製作篩檢表的醫生不知道食物會影響小朋友的過動表現呢?


另外,現代小孩子的活動空間較小、功課太忙碌,比上一代更難得有機會發洩滿滿的精力,難怪會坐不住。想想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和一大票朋友在三合院、在田野間,玩過一個又一個東奔西跑、爬上跳下的遊戲,滿身大汗,不亦樂乎!現在的小孩放學後,不是跑安親班就是跑補習班。回家後,寫完學校和安親班的功課後,就差不多要睡覺了。他們連睡覺時間都不夠,更何況是玩耍?

我更觀察到,很多小孩在學校時,可能已經累積了很多不懂的東西,還來不及問清楚或自己搞清楚,到了補習班又繼續被填鴨。大人如果能設身處地去想像一下這樣的學習負荷,應該可以明白孩子的難處了!就算是大人,翻開一本陌生領域的書,也會有想要趕快合上,轉身走掉的衝動,不是嗎?小孩子在大人權威的要求下,如果不能開溜,只好在坐位上不安分的扭來扭去。

可能導致小孩毛毛躁躁,不好管教的原因還真多!我不禁要問,如果我觀察到的根源有以上這些,那麼吃藥能解決什麼問題呢?為了「醫治」過動症吃的中樞神經興奮劑,不能代替田野所提供的空間吧?有一次我很好奇地上網去查,才發現它的副作用非常的多而且可怕,還可能導致暴力。我很納悶,副作用這麼多的藥,能吃嗎?

有一次,我跟一個媽媽聊到這個問題。她說在兒子幼稚園時,曾經帶他去看醫生,拿了藥回來吃,吃了一次,就不敢給孩子吃了。因為小孩子吃了之後,坐在椅子上不動,她看得出來,孩子不是不想動,而是動不了了。她後來沒再給孩子吃藥了,藥物的影響,明顯可見!

幾年前,我曾教到一個好動的小孩,有時上課會站起來走動,媽媽曾懷疑他過動。我讓媽媽看了一些資料,並建議她謹慎評估該怎麼協助孩子。她當時決定不讓孩子吃藥。那孩子在我班上,除了上課比較活潑好動,坐不住外,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事隔幾年,又教到他時,他卻已經在吃藥了。我看到他在上課中,忍不住的拔自己頭髮,直到頭頂上已有個小圓禿。這孩子也不時有呆滯渙散的眼神,這些都不是一個小學生該有的樣子。他們應該是天真、快樂,精力充沛的和同學打打鬧鬧。到後來,這孩子甚至需要一個外聘老師,專門陪在他旁邊才能上課,但是幾年前他曾經可以自己在課堂上活活潑潑的學習啊!再過幾個月,他轉學了。

我看他離開,覺得非常難過。我不知道藥對他有什麼幫助?根本的問題沒解決,再多的藥物也無用,只增加了藥物依賴及副作用的問題。這個孩子的未來怎麼辦呢?

再回頭看新北市的過動兒免費篩檢的方案,我想精神科醫生提出的研究數據說百分之八的孩子過動,讓新北市政府覺得實施篩檢是德政。但是我也有十幾年的親身教學經驗,到底哪來這麼多的孩子需要吃藥?我真的找也找不到。他們是孩子啊!教育領域裡的用藥「趨勢」讓我覺得沉重,我們孩子天真快樂的本性,會不會因為這些篩檢,而蒙上一層厚厚陰影?我真心希望大家能給予孩子耐心和愛心,吸收更多元的資訊,對這個議題有更多瞭解,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摯愛的孩子!成長中的身體需要的是營養素,成長中的心靈需要的是耐心指導和關愛,化學藥物從來不是必需品。




相關新聞:

1.  澳兒童用抗精神病藥增多 專家擔心副作用

【大紀元2014年06月19日訊】

來源:

2. 限制飲食 64%過動兒可改善症狀 


來源 :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