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文章轉分享:新北市要幫孩子圓什麼夢 --- 作者: 顏毓瑩老師

新北市要幫孩子圓什麼夢







作者:顏毓瑩

在『我的新北市』網站上,我讀到了『幫孩子圓夢』為標題的『 新北市率先推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篩檢計畫』訊息。

新北市政府在今年四月發起這項篩減計劃,並且強調會有三萬多名學童受惠。一個政府的政策如果是好的,那麼,我們應該全力支持,如果不好,那麼我們應該提出建議。政府花的錢是人民繳納的稅金,如果花在不該花的地方、政策錯誤,那麼損失的是全民的福利。

網站資料中提到: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簡稱ADHD)是一種「病」,這類小朋友不容易專心又好動,就如同關不掉的馬達。衛生局局長甚至還覺得,這種關不掉馬達的「病」,每一個家中的寶都可能產生,如果孩子逐漸被貼上「欠揍」、「不聽話」、「坐不住」、「壞小孩」的標籤,他們都有可能是需要醫療協助快樂成長的 ADHD 患者。

我想問問以上的宣導說詞,是否有奇怪之處?哪一個孩子,尤其是好動的男孩,在小時候,不會動來動去,精力旺盛?宣導說詞已經在假設這種孩子並不快樂。再進一步分析,「欠揍」、「不聽話」、「坐不住」、「壞小孩」的標籤是不快樂的大人貼給孩子的。我想做個調查:看這篇文章的各位,您小時候完全聽話,從來沒有因興奮而坐不住的,請舉手。


被老師或家長訓話的時候,不會很想趕快逃跑的,請舉手。

大人在應酬聊天,你很無聊,但完全不會想要做點好玩的事,只乖乖在父母旁邊,聽他們講些無法理解的話一、兩個鐘頭的人,舉手。

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沒有以上行為的,請舉手!

如果以上的問題你舉過手的,很可能你也是『過動兒』!「關不掉的馬達」不再是對一個人精力旺盛的稱讚,而是一種「病」,需要看醫生或吃藥控制的病。一個人要藉由吃藥而不再精力旺盛。

然而,父母也會問我:可是我的孩子專注力不足啊!上課不專心啊。怎麼辦?我通常會問家長:如果你去聽演講、上課或者參加活動,但是聽到一些你不懂的,或者沒有興趣的,那你會怎樣?呆呆的坐在那裡兩個小時嗎?還是你會去上廁所,藉故離開?我講到這裡,通常父母會:喔~!
為什麼大人可以聽不懂或沒興趣而選擇走開,或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孩子去做自己的事,卻被貼上:專注力不集中,過動症。而這樣的症狀,還需要吃藥!

出席早篩計畫發表會的一位精神科醫生說,過動兒不是故意不聽話,唱反調,他們充滿活力與創造力。這種『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我們更應該『適才適性』的教導他們,怎麼會把這樣『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篩撿出來,說他有「病」要治療,要吃藥?這樣的醫療政策,是什麼樣的政策呢?這樣的觀點符合『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嗎?還是,只是躁進的想「解決」老師和家長不想解決的「教育現場問題」,如:聽不懂、已經都懂了、一下就做完了、沒興趣、配合意願低落...。

目前我所能查到,最早對兒童做心理篩檢的起源是納粹。在一九三○年代,納粹的篩檢把「笨蛋、低能與傻子」全當成是醫學名詞,用來定義各種智障或無能力。我們的政府不是納粹,但是卻要篩檢社會中「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這些被大人挑出來的孩童,從教育的觀點來看,確實需要更多的注意力,用更多的欣賞與愛去包容、教導他們。

有沒有可能,是這個社會太習慣慢動作了?所以有孩子稍微快了一點,快速到超過大人的容忍度,就被當作不正常?於是給他們一個稱呼叫做:過動。

我曾教過一個國一學生,阿林。他是一個動作快的不像話的孩子。來我這兒上課之前,他已被診斷為過動兒,吃了多年的藥。在課堂上,大家用三堂工藝課做一台四輪傳動的小汽車,阿林一堂課就趕上了大家的進度。下課後又告訴我:他想要把電動小汽車改成船,一艘有兩個馬達驅動的船,還跟我解釋他的設計是什麼。不同於其他國一生,他拿起電鑽、鋸子、錘子就能操作,熟悉各種工具。他懂得怎麼裝設馬達、知道空氣壓力原理。連如何讓風阻降低、如何讓船的速度加快的設計都考慮進去。他知道很多關於速度、風與流動力學的知識。我發現,他懂得的機械原理不會少於我。

他跑過來要求多要一個馬達,工藝課老師跟我都說:每人只有一個。他不死心,用行動來告訴我們為什麼他需要兩個。並且他還需要兩個額外的電池,他想盡各種辦法完成他的構想,為了船的氣墊,他託人弄到了適合的保利龍,連教室時鐘的電池都被他拔起來,裝設他的電動船。

在一堂課內,他不僅做到別人用三天做到的分,他還突破困難,真的做出了他構想的電動船。

一個被稱為『專注力不集中』而帶去看醫生吃過動藥的孩子,也可能是太專注於他想要成就的事物,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他為了發揮創意與執行力,反而打破了大家的共識,違反了團體共有的規則。他其實要修正的不是專注力不集中,而是如何在發揮創意的同時,學會在團體裡正確的解決問題。

來我課堂一個多禮拜後,他說:「老師,我終於比較像個人了。來到這裡,一天一天,我越來越像個人,而不是一個殭屍。」當然,那時他已戒斷精神科的藥物一陣子了。
你說:教育可以帶來的意義重不重大呢?

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出一個乖乖坐好,背書考試的人,而是教出一個更理性,對社會更有幫助的人。我可以看得出來,阿林不是專注力不集中,而是過於專注在他想要成就的事物上,才惹了許多麻煩。他父親帶他來找我,我們協助他斷藥,幫助他重新與爸爸相處,現在的他,沒吃藥,長高了、也平靜許多。我們跟父親溝通,讓他也有意願多花時間跟孩子相處,帶著阿林參與各式活動,父親告訴我:現在跟阿林的相處越來越好了。

過動,是一個籠統地名稱,孩子是因為聽不懂過動呢?還是因為都懂了而過動?是因為太無聊而過動,還是因為過敏而必須動來動去?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過動嗎?還是只是因為肚子餓?是因為要東西而吵鬧不休嗎?還是因為不想做父母要求的事?如同新北市衛生局局長講的,這些都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多少會遇到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需要靠家長、師長一一來協助與處理。但是讓老師和家長把篩檢後的孩子帶去見精神科醫生和吃藥,已完全跳過教育的功能了。

一顆藥丸或診斷真的能處理上述所有問題嗎?那顆藥丸(過動症經常被開立的藥品為『利他能』)本身具有強烈如同管制類『毒品』的副作用。記者訪問台北縣衛生局時,官員也詳細解釋:「成分含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的「利他能」,與K他命(第三級毒品)都同屬於第三級管制藥品。」

新北市要『幫孩子圓夢』,它圓的是什麼樣的夢呢?讓孩子擁有『過動兒』標籤,可以正大光明的吃著三級管制藥品的藥嗎?還是可以擁有『過動兒』身份而獲得什麼樣不同的待遇呢?

身為台灣公民,我要再說一次:一個政策如果錯誤,所造成的問題、要付出的後續社會成本是非常可觀的。針對這件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做一點什麼!

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625/422871/

---------------------------分隔線----------------------------


相關新聞:


1.  澳兒童用抗精神病藥增多 專家擔心副作用

【大紀元2014年06月19日訊】

來源:

2. 限制飲食 64%過動兒可改善症狀 


來源 :



建議事項

1 你有權力拒絕讓你的小孩在學校裡參加任何的精神病學或者心理學問卷。

2 如果你的小孩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被送去做心理學或是精神病學的篩檢,
或是被強迫用藥或者傷害,請向律師諮詢你的權利,
來對負責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他們的社團及協會提出刑事與民事訴訟。

3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必須要從教育的體制下徹底根除,
而他們強迫且無用的方法也不應被政府所補助。

警告:任何人在沒有合格的、非精神科的醫生之協助
及建議下,都不應該停止服用任何精神科藥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