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器質性憂鬱症 到底要不要吃藥?


器質性憂鬱症 到底要不要吃藥?


2013/02/01
【內容摘自《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精神科醫師,沒說的事》,作者鄭光男,博思智庫出版】

醫師臨床觀察:

一般醫療院所的檢查只是在查有沒有病,但身體功能失衡引發的狀況卻完全查不出來,然而許多看似找不到原因的身體或者精神症狀,其實都是身體功能失衡引發。

治療身體問題並改善憂鬱,在精神科診斷中,被稱為器質性憂鬱症,或者是因醫療狀況引發的憂鬱症,但絕大部分在一般醫院檢查不出有任何異常,當事人往往以為,自己就是醫師口中,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患者,開始藥物治療。但如果有機會透過功能性醫學檢測來釐清身體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而不只是在看有沒有而已,結果會大不相同。

一位年約五十多歲的婦人,一手緊緊按著太陽穴,眼睛鼻子皺成一團,神情痛苦搖搖晃晃的走進骨科醫師的診間,似乎風一吹,隨時都可能暈眩跌倒。

「醫生,十幾年前我出車禍住院,出院後就常頭痛、耳鳴,現在越來越嚴重,還會噁心、手抖甚至昏倒,看過耳鼻喉科、精神科,連憂鬱症的藥都吃了還治不好,我是不是沒救了?

真想現在就去死!」婦人激動的說了一長串。



醫生仔細的替她檢查,發現是因頸椎外傷引起的椎間盤凸出,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便幫她安排手術,手術之後,所有不適症狀豁然全消,彷如重生。

「醫生,謝謝你!我簡直是從地獄來到了天堂!」康復後,她說著無盡的感謝。

生理影響心理。身體不好,心理跟著難過。

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體狀況不佳的親友,眉頭可能從沒展開過。

憂鬱、焦慮,是患者生活品質降低的徵兆。

荷蘭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憂鬱或焦慮症狀,容易罹患蛛網膜下腔出血性中風,是生活品質變差前的強烈跡象。然而用積極態度面對,能有助於減輕這些困難。

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的維瑟—梅利(J. M. Anne Visser-Meily)博士的團隊,針對一百四十一名歷經蛛網膜下腔出血後,仍獨立生活的患者,進行四年追蹤,了解身心健康狀況,發現他們儘管生理健康表現相對高分,情緒和生活中社會面表現卻較低。

一個人生病,是一家人的事。

常有病患家屬,自己身體是沒有病痛的,卻因為家人生病,讓自己情緒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陪伴家人抵擋病魔的過程,是場看不見盡頭的苦難。

身體有不明病痛或精神困擾症狀,應該找出真正的原因,若只是依循症狀來下診斷,繼而給藥控制的治療方式,那麼類似這位婦人求醫,走十年冤枉路的憾事恐怕會一再重演!

一些曾有慢性病史、憂鬱症的家屬,在之後的追蹤評估中,其實蠻容易發生憂鬱或焦慮,但這是生理、環境因素,導致一些情緒障礙,不應與憂鬱或焦慮病患混為一談。

不是真的生病,那就不需要吃藥。


根據目前研究顯示,不到四成的憂鬱症,是因為基因引起。

但是有些人會想:父母有憂鬱症,我是否也會有憂鬱症?其實就連醫生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才會說必須吃藥物控制。

事實並非如此,過敏體質的人得到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至三倍,而過敏的體質會遺傳,所以當父母有過敏的體質和憂鬱症的話,小孩大概也會有。醫生就會說,像這種遺傳憂鬱體質,大概好不了,必須要一直服用藥物。

但是,國際一些期刊資料,可以幫助我們釐清原因。醫生只是告訴你有憂鬱的體質,但又說不清楚那是什麼樣的體質,只要你符合憂鬱的症狀,下場就是吃藥一途;假如採用功能性醫學檢測,可以分析出個人哪些體質造成了憂鬱,改善以後,就可以遠離藥物摧殘。

在《過敏來找碴》(歐忠儒博士著,山岳出版)一書裡,講到改變飲食可以抗憂鬱。曾經有位病患,他在第一次發病的時候吃了一年多的藥,但都沒有效果,後來我讓他做了檢測,依體質需求補充相關營養品,一個月後有長足改善。

自認為沒有壓力,卻會無端心情不好、睡不著的人大有人在,藉由功能性醫學的檢測,來瞭解身體功能失衡的狀況,透過改善身體的問題,來幫助衰弱的大腦恢復功能,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馬克.希曼著)有非常多的學術論述支持,也有不少臨床案例支持這樣的改善方法的確可行。

現代醫學分科太細,許多醫師的養成訓練,變成只關注跟自己專科有關的症狀與診斷,往往在評估病情時,無法著眼於身體整體系統的評估,加上有些科的看診只是依據症狀來診斷,無法透過相關的實驗室檢查,或影像學檢查來確立診斷。

所以諸如梅尼爾氏症、巴金森氏症,甚至是憂鬱症等,才會發生種種錯診導致拖延治療,也讓當事人走了許多冤枉路,多受許多不必要的苦。

身體有不明病痛或精神困擾症狀,應該找出真正的原因,若只是依循症狀來下診斷,繼而給藥控制的治療方式,那麼類似這位婦人求醫,走十年冤枉路的憾事恐怕會一再重演!

本文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39267


更多精神病學違反人權的真相:

http://www.cchr.tw/cchr-reports/psychiatry/introduction.html



線上影片:《精神失常的行銷術》

http://www.cchr.tw/videos/marketing-of-madness.html


精神病學用藥的最完整可靠的記錄片——這是關於製藥公司和精神科之間高收入合作關係的故事,藉由兜售精神科藥物給毫無戒心的大眾,他們已經創造了800億美元的利潤。 
但表相是會騙人的。
精神科診斷的可信度如何呢?─而這些藥物到底有多安全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