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摘自:
本文由【李世隆醫師】所提供 刊載於KingNet熱心醫師部落格
今年年初,好友曾給我一篇台大精神科醫師發表在國語日報的文章,呼籲群眾不要貼過動兒孩子標籤,不要汙名化過動兒藥物-利他能(媽媽們會稱它為聰明豆)。
我當時看了真有一點兒啞然。 是誰第一個貼了孩子標籤?當醫師宣布這些上課無法專心聽講,會跟同學起爭執,不聽老師指令的孩子就是需要服藥的過動兒時,不就是給孩子貼標籤的始作俑者嗎?最大的,最黏固的,撕都撕不掉的標籤,是誰貼上去的呢?
醫師都知道,一旦病人看過精神科,服過精神科藥物,病人無論是頭痛、腰痠背痛、頭暈…等不適症狀就診,醫師仍會認定是你的精神疾病在作祟。連醫師自己都逃不過精神疾病標籤化的魔掌,又如何要一般市井小民能明辨是非呢?當醫師在給孩子下過動的診斷時,內心不就正在進行著疾病標籤化的過程嗎?如果醫師真心傾聽孩子的聲音,認為孩子許多不為大人所歡迎與喜愛的言行舉止,都有孩子的道理時,不認為那是唯有透過服藥才可以矯正的病態行為,甚至根本是不需要矯正的行為時,才是過動兒去標籤化的開始!
小E的媽咪寫了這樣的文字給我:
『我一直認為 他們把"過動"的標籤過度使用了 難道這些事 其他人不做嗎? 玩水 或是經過電風扇時..停下來拉起衣服吹一下!都沒人做過嗎? 其他人做不是錯, 小E做就是行為乖張, 衝動控制失調越來越嚴重?! 老師說小E會打人, 會罵人,但她沒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跟起因, 直覺就說, 是小E過動(衝動)作遂! 所以我很後悔入學前, 先跟老師說孩子的狀況!!這根本是害了 Eric!! 讓他被貼標籤 讓他失去很多替自己辯解的機會!』 我跟這位老師通了電話,她一再堅稱因為這位"特別"的孩子,她們已經花了多少心血,給他"特別"的待遇,絕對沒有標籤化。殊不知這些"特別"的待遇,就是標籤化,因為認定他就是過動兒,所以當他鬧情緒或與人衝突時,只想到"因為他是過動兒,所以會衝動,無法控制情緒,大家不要理會他就好",這是表面以”體諒”之名,行實地的”忽視”之實! 老師們的作法是:孩子在哭鬧->是過動兒的常態->所以不必理他;孩子打人->是過動兒無法控制情緒->跟被打的孩子父母解釋,請他們諒解,要過動兒父母帶孩子去看病。對憤怒的孩子完全視而不見--這是一個在吶喊的孩子啊!他為什麼這麼生氣?顯然有讓他很不愉快甚至受委屈的事情發生,他需要大人的傾聽與安慰!
最近遇到幾個這樣的母親來哭訴,詳情下篇再談,只是,我想,是應該寫一封信給那位台大精神科醫師了…………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留言給「公民人權委員會 高雄分會」,我們會儘快給您回覆^^